军队文职【教育学】讲义精华摘录战国后期教育论著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17299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队文职【教育学】讲义精华摘录战国后期教育论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军队文职【教育学】讲义精华摘录战国后期教育论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军队文职【教育学】讲义精华摘录战国后期教育论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队文职【教育学】讲义精华摘录战国后期教育论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公安现役考试资料军队文职【教育学】讲义精华摘录:战国后期教育论著来源;江门中公教育【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1)大学大学,原是礼记里一篇,礼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儒家学者讨论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对大学的教育目的、任务、途径作了一个总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2)中庸中庸也是

2、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它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性与教中庸开篇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上天赐给的叫做性,顺从和发扬本性叫做道,把道加以修明和推广,使之实行这就是教。中庸“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两端执其中、中立而不倚、中和。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同时也是一种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准则与方法。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实质就是强调内心修养,以及外在努力学习,二合为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对求知学习过程的阐述。(3)学记学记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3、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教化人民,养成良好风俗。学记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制与学年:学记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九年。七年为一段:谓之“小成”;九年合格后,谓之“大成”。视学与考试:每隔一年考查一次,第一、三、五、七、九年,都有考试,分别是:“视离经辨志”、“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视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力尔不返”。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

4、法a.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可归纳为:“预、时、逊、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逊”;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长善救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藏息相辅”:劳逸结合。b.教学方法讲解法:“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问答法:教师的提问应该先易后难,答问则要恰如其分;练习法: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必要的练习。c.教师“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乐记乐记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所谓的“乐”,并不仅仅是音乐,还包括绘画、雕刻、建筑等造型艺术,甚至是仪仗、打猎等令人快乐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