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原理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16912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学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管理学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管理学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管理学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管理学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原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管理学原理第 1 章 绪论1.1 管理的概述1.1.1 管理的发端1.1.2 管理的概念1.1.3 管理的性质:1.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 管理的科学系和艺术性。1.1.4 管理的职能1.1.5 管理的类型:1.物本管理和人本管理;2.公共管理和工商原理。1.2 管理者1.2.1 管理者的概念1.2.2 管理者类型1.2.3 管理者的角色:1955 年,概念提出者(),他认为大体分为三类(1)(2) 最基本的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一般都存在科层隶属关系。上层管理者都负有 4个职责: (3)该职责是管理的基本职责,管理者需要认识两个趋势;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加拿

2、大学者()提出管理者扮演三大类型( )、十种角色的理论。1.2.4 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法约尔认为企业组织中可以区分为技术、商业、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越大,管理能力越起主导作用。相比法约尔,美国学者卡茨认为管理者需要三种技能,技术、人际、概念技能。1.技术技能含义;2.人际技能含义;3.概念技能含义。三者间的联系。1.3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概念;三个研究对象(1)(2)(3);1.4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2)(3)(4)(5);各自的优缺点。第 2 章 管理理论2.1 管理思想的萌芽与发展2.1.1 早期的管理活动(18 世纪以前)2.1.2 管理思想的萌发2.1.3 科学管理理论

3、的酝酿:1.科学管理早期的倡导者;2.推动科学管理的三个事件;2.2 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发展的最初阶段是 ;该理论侧重于研究组织内部活动的管理,从组织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其本质特征是 ,代表理论是 ,各自被称为 。古典管理理论的集大成者是 。 1.科学管理理论:泰勒最为典型的两个试验 ,他的科学管理的核心是 。为了提高效率,他提出 7 个方面的管理制度(1)(7);管理的分权原则和事业部制管理体制的来源和基础是 。科学管理的本质在于把隐藏在技术背后的利益和理性的观念内化于管理之中,并具体表现为“效率”与“标准”。局限性;“动作专家”是指 ;管理的第一夫人是指 ;甘特的额外奖励

4、及甘特图(一个坐标轴为计划的工作与完成的工作,另一个坐标轴标示已经过去的时间,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和控制,是当时思想上的一次革命);2.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的名著 ;其提出的管理职能为_ _ _ _ _;“管理是技术之外的一种特殊研究”;人们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其理论有(1) ,经营包括六种活动,即技术、财务、商业、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2) ,奖惩是责任的体现,法约尔桥;(3) ,法约尔将管理的职能比喻为 “进港的路线”,也叫管理要素,计划应具有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法约尔以后的研究者把组织的要素发展为两个 和 ,法约尔强调行使指挥权的管理人员应

5、做到哪几点。3.官僚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的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 ,阐述的理论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所说的“理想的”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结构模式是(1)(6),他认为权力有三种形式,合理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神授的权力。4.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与管理:厄威克的主要贡献(1)(4);古利克的主要贡献(1)(4)。5.古典管理学派对管理实践的贡献:(1)(2)(3)。2.3 行为科学理论: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称为

6、 ,形成于 20 世纪 30 年代,在四五十年代颇有影响。早期的代表人物为 和 。他们是率先注意到非正式组织力量的管理思想家。人际关系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加深而产生的。1. 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侧重工作的社会环境,古典管理理论则主要关注物质环境。人际关系学说期初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发起的, 是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起点,其意义在于大大推动了对工作场所人的因素的了解。非正式组织是由 提出的,霍桑试验证实了它的存在。霍桑试验后,梅奥于 1933 年出版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三方面的观点(1)(2)(3)。2. 行为科学学说:代表人物 、 、 。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具

7、体的研究方法 、 、 ),研究工具 。行为科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及各自的代表人物、理论(1)(2)(3)(4)。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及局限。2.4 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组织规模扩大,员工人数增多,政府干预企业的政策法规增多,技术的使用等因素促成了管理理论的繁荣,孔茨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中提出至少有 11 个管理理论学派,形成“管理丛林现象”。1. 现代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1) 学派,创始人为 ,20 世纪 50 年代后,其主要代表人物为 。该学派也称 , 。(2) 学派,代表人物 、 、 、 等人。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他最主要的观点是

8、“认识企业最重要的管理资源”;德鲁克的主要贡献: 。该学派认为管理在本质上属于实践行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3) 学派,代表人物 ,他被称为 。他关于组织的主要观点 ,他提出了 ,也被称为 。(4) 学派,代表人物 、 。(5) 学派,代表人物及活动 、 。阿吉里斯提出人性与组织理论也称 “不成熟成熟”和“组织学习”(6) 学派,代表人物 。(7) 学派,代表人物 , 。提出“有限理性”“行政人”,其基本观点 。(8) 学派,代表人物 。(9) 学派,代表人物 、 、 。(10) 学派,代表人物 、 ,四个特点。(11) 学派,代表人物 、 等。2. “管理学丛林”学派的主要贡献(1)

9、(7),最有影响的两个学派 、 。2.5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5.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含义;(1)代表人物 ,最先提出 概念,也称 。其理论的核心是: 。(2)代表人物 ,代表作 、 、 ;朱兰三部曲是指 、 、 ;他的主张。2.5.2 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的核心 ,由四个过程构成 、 、 、 。战略管理分为三类;一般认为,战略管理的提出者是 ;以环境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研究形成了 和 两大学派;开创战略计划学派先河的是 出版的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 ,该学派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 ;战略管理理论成熟的标志是 ;波特三部曲是指 、 、 ;波特的 “五力”竞争模型和三种基本战略;战略资源学派的“

10、公司战略三角形”分析框架,中心是 、 、 ,三条边分别是 、 、 。2.5.3 组织文化管理理论:迪尔和肯尼迪合著公司文化,提出“强制文化”,它的构成要素 、 、 、 。彼得斯和沃特曼合著 追求卓越 ,提出组织文化的要素至少有七种,称为“7S”管理模式,其核心要素是 。组织文化学派形成的标志是 。沙因将组织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 、 。2.5.4 组织再造理论:“企业再造”概念的提出者 ;含义;四个途径;对公共部门的影响,“重塑政府”,如 、 、 、 等。琼斯和汤普森的“5R”战略: ;奥斯本和普拉斯特里克提出“5C”战略,核心战略指确定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的目标。2.5.5 学习型组织理论:“学

11、习型组织”的最早提出者是 ;学习型组织包括六大要素;学习型组织的实质 ;学习型组织是以 为基础,以 为特征;圣吉的“五项修炼”被称为“圣吉模型”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注意五项原则 ;学习型组织的现实意义。第 3 章 计划3.1 计划工作概述3.1.1 计划的概念、功能及重要性:计划的概念;广义的计划包括四个过程 、 、 、 ;其中制定计划包括 、 、 ;计划的四个功能 。3.1.2 计划工作的内容:5W1H3.1.3 计划的性质: 、 、 、 、 、 。3.1.4 计划的过程:(1)(8),SWOT 分析是指 、 、 、 ;SWOT 尤其适用于战略计划的制定;编制预算的实

12、质是 ;我国政府组织要编制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3.1.5 计划的类型1. 按计划的广度分类: 和 。2. 按计划的层次分类: (1)(8);组织存在的目的或使命就是宗旨;目标是一切组织的出发点和归宿;3. 按计划的时间分类: 、 、 。4. 按计划的职能分类:在企业里,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供应计划、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等等;在政府组织里,公共卫生计划、科技发展计划、教育计划、农业计划、工业计划等。3.1.6 计划的原则: 、 、 、 。3.1.7 计划的方法:1.滚动计划法;2.计划评审技术;3.运筹学方法;4.计划-规划- 预算方法;5.投入产出法。3.2 目标管理与战略管理3.2.1 目标

13、管理1. 目标的性质与作用:性质, 、 、 、 、 、 ;作用, 、 、 。2. 目标管理(MBO ):概念;目标管理的四个要素 、 、 、 ;目标管理的四个步骤 、 、 、 ;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 (4)。3.2.2 战略管理1. 战略计划:定义;2. 战略管理的层次,政府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层次战略;企业可分为公司层、事业部层、职能层;3. 战略管理的过程:(1)(6);外部环境分析的具体内容;内部资源分析;战略实施需要采取的保障 ;战略控制系统包括 、 、 。3.3 预测3.3.1 预测的概念、作用及重要性:预测的概念;预测的作用(1)(2)(3);预测的重要性(1)(2)(

14、3)(4)。3.3.2 预测的种类及程序3.3.3 预测的方法1. 定性预测: 、 。2. 定量预测: 、 、 。3.4 决策3.4.1 计划与决策3.4.2 决策的概念及特点:概念;特点, 、 、 、 、 、 。3.4.3 决策的程序:决策的程序 、 、 、 、 ;决策目标的作用(1)(2)(3)(4);设计决策目标应注意(1)(2)(3)(4) ;方案选择的注意问题(1)(2)(3);3.4.4 决策的原则: 、 、 、 、 、 、 、 、 、 、 、 。3.4.5 决策的类型1. 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的概念,又被称为 ;2. 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概念;追踪决策的四个突出的特点 、 、 、 。3.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的四个特点(1)(2)(3)(4);风险型决策又叫 ,它的五个特点(1)(2)(3)(4)(5)。4.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5. 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3.4.6 决策的影响因素: 、 、 、 、 ;3.4.7 决策的方法:一般性方法 、 、 ;风险型决策方法 、 、 ;不确定型决策的原则性方法 、 、 、 ;第 4 章 人力资源管理4.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4.1.1 人力资源的含义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