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基础知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14316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摄像基础知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视摄像基础知识洪维一拍摄之前:1、该镜头的拍摄目的是什么2、该镜头表现的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感受3、与该镜头前后衔接的画面是什么4、该镜头的主体元素是什么5、拍摄的机位、焦距、高度、角度、景别6、注意背景对主体的分散力、影响7、不要将主体信息安排在边缘位置8、拍摄令观众无从感知体积大小的物体时,有必要让画面适当包含一些比较熟悉的参照物,人的形体具有易于辨识的特征,是衬托其它物体尺寸的理想参照每拍一个镜头, 必须事先考虑好拍摄目的以及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如: 景别、机位、角度的选择、光的运用和正确聚焦等等。作为一位摄像师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娴熟地操作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一、色温与白平衡色彩还原

2、是彩色电视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 首先必须理解、运用好色温与白平衡原理。在了解色温与白平衡之前, 应先了解三基色原理。自然界中 , 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基色的光, 反之, 任何一种颜色也都可以用三种基色光混合出来。三种基色可以是不同的三色光组。根据人眼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原理, 彩色电视中采用红( R) 、绿( G) 、蓝(B) 作为三种基色, 将这三种基色按不同的比例可混合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红色光与绿色光相加得黄色光, 绿色光与蓝色光相加得青色光, 蓝色光与红色光相加得品红色光, 红、绿、蓝光相加可得白色光。色温的测定方法是, 将一个不反光的金属黑体, 从绝对零

3、度( 273 ) 开始加热, 随着温度的升高, 这一金属便出现反射光, 当金属升温到 1000 时, 发出暗红光, 标色温为 1273 K ( 1000C+ 273 ); 以此为类推, 当金属升温到 5227 时发出白光,这时的色温为 5227 + 273 = 5500 K 。在了解三基色原理和色温概念后, 对白平衡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彩色摄像中, 为了正确还原出被摄物的色彩, 环境光的三基色中 R 、G 、B 必须基本相等。但是无论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源, 所含 R 、G、B 不可能基本相等, 无论是光源中所含红(R) 成分较多即色温较低, 还是光源中所含蓝(B) 的成分较多即色温较高 , 拍摄出

4、来的画面都会偏色。为了正确还原出被摄物的色彩, 在专业彩色摄像机中专门设置了一个电路即白平衡电路。这个电路可以对进入摄像机镜头光源的 R 、G 、B 进行提升或衰减, 以保证 R 、G、B 基本相等, 获得正确的色2彩还原。在实际操作中, 在拍摄现场,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一个标准白色物体, 如白纸( 在专业摄像中有专用白平衡板), 使白色充满整个画面( 一般要求大于 80%) , 调好聚焦, 按一下白平衡开关, 待屏幕上出现“AUTO WHITE OK”, 白平衡调正就结束。这时就可以拍摄出还原正确的色彩了。如改变了拍摄环境或光源, 即使是同一场景的不同时间段( 如早、中、晚), 要想得到正确的色

5、彩还原, 就应隔一段时间调整一次白平衡。需要说明的是, 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正范围是有限的, 如果光源色温偏差太大 , 即使摄像机最大限度地调正其电路, 可能仍然无法达到 R 、G、B 的平衡。为此, 摄像机上还设置了滤色镜, 进入镜头的光先通过滤色镜进行一次校正。滤色镜一般有四档, 第一档为 3200K, 适合在碘钨灯等人工光下使用; 第二档为 5600K+ 1/8ND , 适合在较强阳光下拍摄( 1/ 8ND 相当于缩小 3 档光圈, 以控制曝光过度); 第三档为 5600 K, 适合在多云或阴天、阳光不强时拍摄; 第四档为 5600K + 1/ 64ND , 适合在很强的阳光下拍摄( 1/

6、64ND 相当于缩小 6 档光圈) 。不同型号的摄像机有不同的设置, 但其原理及操作基本相同。一般专业摄像机都设有自动白平衡电路, 在一般要求不高或在光源不断变化( 如舞台演出) 时可用自动白平衡。一般家用摄像机不设置手动白平衡电路和滤色镜装置, 出厂时已设定为自动白平衡, 这就是家用摄像机在有的环境下色彩还原不好的根本原因。二、电视摄像的基本要求电视画面应给人以美的享受, 力求精美、平稳、清晰。而要做到这三点, 必须掌握和应用好电视拍摄的基本功, 包括平、稳、准、匀等几方面。1. 要求“平”, 就是在拍摄外景时, 地平线不能倾斜; 室内拍摄时, 桌椅橱柜和人物都要与地面垂直; 在肩扛摄像时,

7、 人要站平稳 , 参照镜头中的边框线, 力求平; 如用三角架, 必须按照三角架上的水平仪调平三角架。2. 要求“稳”, 就是要保持画面稳定, 不抖动。尤其是用长焦拍摄时, 应尽量寻找身体的支撑点, 如墙壁、树杆等, 拍摄时, 两脚分开, 重心下沉, 摒住呼吸; 如条件许可 , 应尽量使用三角架。3. 要求 “准 ”, 包括二个方面 , 一是准确曝光, 二是准确聚焦, 这二点是拍摄出清晰画面的最基本要求。曝光过度, 会使画面灰白而无层次; 曝光不足, 画面会太黑太暗 , 看不清被摄物, 使人感到压抑。只有准确曝光 , 才能使被摄物清晰而有层次感。一般情况下, 置于自动光圈 , 就可得到正确的曝光

8、。但有些情况下应使用手动光 , 一是逆光较强, 被摄主体正面部分会显得很暗, 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大光圈, 以提高正面部分的亮度; 另一情况是对画面有特殊要求, 需要对画面作或明或暗的夸张描述, 这时就需要调大或缩小光圈, 以得到预期的艺术效果。精确的聚焦也是保证画面清晰的必要条件, 应仔细调整聚焦环, 使被摄物最清晰。4. 要求 “匀”, 这是对各种运动拍摄的共同要求, 无论是推、拉、摇、移中的那一种方式( 包括变焦拍摄), 节奏都必须均匀, 更不能跳跃。有的初学者刚拍一个镜头, 突然3快速划向另一个镜头, 好象用照相机拍完一张照片 , 再去拍另一张照片似的, 完全忽视了摄像(活动画面) 与照片

9、 (固定画面) 的本质区别。关于 “匀”, 在下面运动拍摄中还要进一步阐述。三、电视摄像中的景别及运用景别, 是指被摄主体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二是指所使用镜头焦距的长短。在摄角度不变的前提下, 改变摄像机与被摄物的距离或改变镜头焦距, 都可使景别发生变化。距离越远或焦距越大, 被摄物越小, 景别越大, 反之亦然。在实际操作中, 摄像师可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 把那些次要的、繁冗的部分去除, 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 景别的选择, 就是摄像师叙事方式和对故事结构方

10、式的选择, 是摄像师创作思维活动的直接的表现。不同的景别, 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视野、气质、和韵率节奏。因此, 景别选择正确与否, 也体现了摄像师创作思维水平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电视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下面分别叙述。1. 远景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远景视野深广宽阔, 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 如莽莽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远景的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抒情性。拍摄时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段表现空间的深度和主题效果。所以在拍摄远景时尽量不要用顺光和逆光, 而要用侧光或侧逆光, 以形成画面层次感和空气的透视效果。由于远景所表现的内

11、容较丰富,有抒情性, 因此拍摄时要有足够的长度, 运动速度不宜太快 , 以便为后期制作提供条件。另外 , 拍摄远景要注意大拍线条的走向, 如公路的方向、河流的走向等, 并使线条在画面中延伸最长, 使画面更美更壮观。远景一般作为电视的开头和结尾, 或作为过渡镜头, 所以远景一般无明显的主体物。参考长度 10 秒。2. 全景全景主要是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人体的全身, 同时保留一定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全景和远景相比, 全景有明显的中心内容和结构主体, 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的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完整的了解, 向观众交待被摄对象及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全景还能够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观众可以根

12、据人物的活动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由于全景景别的特定性(处于远景和近景之间), 容易拍得单调呆板, 因此拍摄时应尽量调动各种手段, 如选择拍摄角度, 尽量利用前景, 选择侧逆光等, 使画面活跃而有生气, 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层次感。参考长度 6 秒。3. 中景中景是表现场景、物体的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画面, 它比全景更重视具体的4动作和情节。拍摄物体时, 一般表现其有典型意义的部分 , 即能反映总体特征的部分 , 如拍摄人物时, 可通过人物的视线、人物的动作线、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来表现主题, 所以中景常被用作叙事性描写。因此, 拍摄中景不仅要注意构图美, 还要对故事的主题、镜头的内

13、涵有充分和深刻的认识。4. 近景 近景是指表示物体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上部分的画面。与中景相比, 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画面更趋单一 , 环境及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通过正确用光 , 近景应拍摄出人物的体貌特征及物体的质感, 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眼神探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 拍摄时除了正确地运用光线, 还要注意画面中形客观性。否则 , 只要有一点瑕疵, 就不能被观众理解和接受。5. 特写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或物体某一细部的画面。特写画框更进一步接近被摄体, 常用来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和物体局部细节。因此, 特写更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物体的质感。由于特写在画面中排除了一切多余的形象, 从

14、而强化了观众对所摄对象的认识。特写还有音乐中的“重音符” 、文章中的“惊叹号”的作用, 往往会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冲击。拍摄特写时, 构图应力求饱满, 尽可能地突出要表现的某一细部; 更要注意掌握好正确的曝光和精确的聚焦; 还要注意运用好光线的方向。以上三点中无论那一点有所欠缺, 都会直接影响被摄物质感的细腻表现和色彩的饱和度, 从而失去或减弱特写应有的艺术力量。由于特写所具有的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运用特写时一定要根据剧情的需要, 恰到好处地运用。四、拍摄角度拍摄角度表示的是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它是由水平、垂直和纵深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决定的。拍摄位置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画面的艺术感

15、染力,而且还表达摄像师的感情倾向。对于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来说,总是由多个镜头编辑而成的,如果一个电视节目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拍摄角度和景别的变化,那还有什么艺术可言!作为摄像师,要找出最美的、最能表达主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镜头的组合最能体现创作目的和表现场面整体美的拍摄位置。从理论上讲,拍摄位置是任意的,无限的,但最佳的拍摄位置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摄像师去选择,去辨别,能否找出这个最佳位置,也是考验一个摄像师功底深浅的重要内容之一。拍摄角度分为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即垂直角度和水平角度) 。垂直角度可分为平摄、俯摄和仰摄。水平角度可分为正面、背面、侧面等多个拍摄方向。下面对各种拍摄角度进行阐述。因为

16、纵深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景别的变化,本文在有关内容中已有说明,这里不再赘述。1垂直角度的拍摄5(1)平摄由于平摄时摄像机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因而比较合乎人们的视觉习惯,被摄体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和谐,在近距离拍摄坐姿人物或儿童时,摄像师应蹲或站,保证与被摄体保持同一高度,这样拍出的画面会使人感觉亲切、舒服。在户外拍摄时,有利于强调前景的作用。平摄的缺点是画面比较单调,尤其要注意拍外景时,不能让地平线分割画面,破坏了画面的整体美。(2)俯摄俯摄是指摄像机机位高于被摄体拍摄所产生的俯视效果。拍摄风景、群众场面,能强调被摄对象的地理位置、层次、数量及规模,能把纵深线条充分展开,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还能表现某种气势、气魄,展示图案美。但俯拍不宜表现人物间的神情与感情交流,尤其是在拍摄中、近景人物时更要慎用。由于俯拍人物时会使人物显得低矮、萎缩,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往往用来拍摄反面人物的活动场面。(3)仰摄仰摄时,摄像机机位低于被摄主体,向上进行拍摄,从而产生一种由下向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