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提纲(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407540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提纲(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提纲(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提纲(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提纲(全)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提纲(全)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提纲(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提纲(全)(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资料(全) 记忆不是万能的,不记是万万不行的第 1 页 共 60 页2014 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知识要点必考内容古代部分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4)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2)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

2、现:与分封制互为表里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如以占卜决定国家大事) 。2)以血缘关系为政治关系的纽带(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使家与国结合为一体。3)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早期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的延续性( 继承性)和稳定性。(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新增) 。1、秦朝的统一1)经过: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3、六国。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局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2)意义:扩大了统一的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皇帝制度1)来历:秦王将三皇五帝名称合为“皇帝” ,自称始皇帝,从此, “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2)特点: 皇位至尊 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皇位世袭 (表明皇位不可转移)3、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郡县制:建立: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郡的最高长官郡守;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

4、免作用:郡县制的建立是秦朝行政体制的创举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差别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2014 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资料(全) 记忆不是万能的,不记是万万不行的第 2 页 共 60 页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

5、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1、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2、三省六部制:(隋唐)1)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 尚书省(执行政令)2)三省的关系: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宰相的权利,保证了君权的独尊3)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6、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举,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行省制度:(元代)行省制度: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区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度(汉代)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度(隋朝开始)(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新增) 。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1)明太祖废丞相,权归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皇权取得与相权斗争的完全胜利,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2)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7、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清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特点: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无决策权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性:(1)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2 )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3)有利于民族融合;(4)有利于人民创造灿烂文明。消极性: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1、演变过程:(1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

8、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2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 )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4 )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 ,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 ,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2014 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资料(全) 记忆不是万能的,不记是万万不行的第 3 页 共 60 页(5 )北宋加强:北宋初年, “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的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6 )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

9、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7 )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2、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皇权战胜相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管理地方。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新增)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 、 “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

10、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商周时期:土地归奴隶制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和奴隶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2)战国时期:随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以商鞅变法为标志,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 、筒车(唐朝) 、高转筒车(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

11、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典型特点。(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1)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的特点由政府垄断,实行直接的严格管理;实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方式,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工艺水平极高;产品供官府或皇室使用,不在民间流通。(2)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

12、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3)民营手工业: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2、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纺织业:(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2014 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资料(全) 记忆不是万能的,不记是万万不

13、行的第 4 页 共 60 页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制瓷业: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清朝珐琅彩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2)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3)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

14、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商人”一词由此而来 )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2、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市”的变迁:(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 “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城市的发展: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西汉末: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代

15、:重要的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宋代:都市商业繁荣;明清:苏州;四大名镇:汉口、佛山、景德、朱仙。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起源很早,不断发展;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对农业和手工业有较强的依赖性;“市”的不断发展体现出古代中国商业市场交换日益发达的特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4)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1、重农抑商;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

16、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2、 “海禁”与“闭关守国” 。“海禁”的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3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 a.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