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90320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届河北省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艺术家创作兴奋点能否形成和出 现,是他 们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而艺术家生活中的“ 精神落差 ”则常常是作家创作兴奋点形成的至为重要的原因。我们发现, 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经历的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这种“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创作主体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然会碰撞出 艺术与思想的火花,因此也就较容易形成创作主体的兴奋。特别是当创作主体从文明程度较高的环境降入到一个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环境时,这样的精

2、神落差会使创作主体可能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 获得比在同一环 境中世代生息繁衍的人们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艺术创作一般是离不开风俗叙事的, 这不仅源于艺术家自己曾 经的生活记忆或审美情趣, 还与社会氛围、流派品格、个人境遇有种种联系。作家艺术家都应该主动拓宽自己的生活经历版图,开阔视野和胸襟,使自己的审美神经更加趋于灵敏。 对某一地域风情中美的 发现, 须有对另一种地域风情的了解为参照,也就是说,在此地域生活过的创 作主体到另一地域更容易触 发其创作灵感;或曰在新的地域中生活着的艺术主体更容易唤起对原来生活之地的最新发现和认识。人的一生中有花开花落,有升降沉浮,有盛衰荣辱,在文学史上因人

3、生际遇的变化而可能造成诗人心态的强烈“反差 ”,常常使得他们心潮起伏,思 绪万千,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如屈原、 苏轼、曹雪芹等。几乎共同的身世命运,几乎共同的身心磨难,造就了他们那“吞天吐地”的博大情怀。在强烈的身份命运的反差中,他们可能有更多的 时间和机遇去反思历史、反思社会、反思现实、反思自己,从而使精神获得接近极限的可能,从而使他们在艺术才情的释放上,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地域的反差与命运的反差,势 必引起创作主体一种更深层 的反差,那就是文化 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反差。一般说来, “文化反差 ”不仅具有民族范围内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性的含义。在 实际生活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4、自身文化素养不同,甚或民族意识不同,都会造成民族间文化上的差异。这种“跨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新一代文艺家来说,无疑需要拓 宽新的文化 层面,既能自如地掌握和 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又能广泛地吸收人 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这既是优秀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也是成就文艺大师 必不可少的环节。(选自学者笔谈2012年第3期,有删改)1.下列对“精神落差”的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的创作活动,是艺术家创作兴奋点的形成和出现以及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因素。B.“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

5、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而产生的精神反差。C.“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在经历不同环境后内心发生的情感激荡和碰撞出的艺术与思想的火花。D.“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获得的对生活的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和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 家 、 艺 术 家 要 想 激 发 创 作 的 激 情 和 灵 感 , 就 应 该 主 动 参 与 生 活 , 增 加 生 活 阅 历 , 努 力 开 拓 视 野 。B.艺 术 创 作 主 体 的 文 化 敏 感 性 和 审 美 的 灵 敏 性 往 往 来 自 对 不 同 文 化 、 生 活 和 地 域 风 情 的 发 现

6、 与 了 解 。2C.身 世 命 运 的 反 差 会 激 发 艺 术 家 的 创 作 才 情 , 这 是 因 为 他 们 从 自 身 坎 坷 命 运 中 获 得 思 想 和 创 作 材 料 。D.只要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 ,同时又能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就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3.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作主体一旦产生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然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获得比当地人对自身更深刻的认识。B.作家沈从文远离湘西来到北京,地域环境的反差使得他对湘西风土人情更有了诗意的把握,这也是边城创作成功的原因之一

7、。C.人生际遇的变化会激发诗人的创作欲望,促使他们更好地反思,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艺术才情得到释放,可见“穷愁之词易工” 。D.“跨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显得重要,是因为它可以使作家全面客观地评价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出作家较强的文化敏感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 补千总。改隶张国樑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国樑拊其背曰:“子勇,余愧弗如! ”积勋至副将。国樑殁,代领其众。取溧水,擢总兵。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莅镇六载,待士有纪纲,士亦乐为所用。光绪改元,赴贵州

8、提督任。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蕲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逾 岁,朝命佐广西 边外军事。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己右,恒悒悒。闻谅山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乃令筑长墙,萃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犄角。 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 发制敌。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 敌垒 ,斩虏多。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 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 ”士气皆奋。法 军攻长墙 亟,次黑兵,

9、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赉。连复谅城、 长庆,悉返侵地。越民苦法虐久, 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子材招集之,定剿荡 北圻策。越人争立团,树冯军帜 ,愿供粮运作 乡导。于是率全军攻郎甲,分兵袭北宁,而罢战诏下,子材愤,请战 ,不报,乃挈 军还。去之日,越人啼泣遮道,子材亦 挥涕不能已。入关至 龙州,军民拜迎者三十里。命督办钦、廉防务,会办广西军务,晋太子少保,改三等

10、轻车都尉。二十八年,病免。明年,广西土寇蜂起,岑春煊请其出治团防。未几,卒,年八十六,谥勇毅,予建祠。子材躯干不逾中人,而朱 颜鹤发,健捷虽少壮弗如。生平不解作欺人语 ,发饷躬自监视,偶稍短,即罪司军糈者。治 军四十馀年,寒素如故。言及国樑,辄涔涔泪下,人皆称为良将云。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传)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使往趣驾 趣:催促 B.子材逆料其先期至 逆:料想C.自开壁持矛大呼 壁:营垒 D.生平不解作欺人语 解:理解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冯子材“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 )3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 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子材逆料其先期至,

11、乃决先发制敌 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越民苦法虐久,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 朱颜鹤发,健捷虽少壮弗如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子材当初跟随向荣讨伐广西贼寇,后来又跟了张国樑,多次作战,勇猛无敌,曾得到张国樑的赞赏。张国樑死后,冯子材代替他做了总兵。B.法国在越南挑起了战端后,张树声想请冯子材训练乡兵,当时冯子材予以拒绝,但后来听说张树声是个贤能的人,经前往广州应聘。C.镇南关大战前,很多人心存畏惧,只有冯子材勇谋兼备,敢于作战。战事进行中,他率领自己的儿子与敌军肉搏,对将士们杀敌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D.冯子材只有一般

12、人的身材,但朱颜鹤发,比青壮年还强健。对待士兵一向关心,决不允许克扣军饷的事情发生,他自己治军四十余年,清贫一如既往。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2)明年,广西土寇蜂起,岑春煊请其出治团防。(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浣溪沙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注: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8.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5分)9.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

13、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2)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4)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乙 选考题4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14、)题。生命是美丽的李永康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 边的蒿草也是焦黄的。尽管来这个地方之前,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 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儿就没走出过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 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 买了几条回来。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 一样, 我却流下了热泪。听当地

15、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 课爱迟 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 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 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 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 发生了。我把那位 迟到的学生 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 5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 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 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非常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 还 是没来。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 “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只要你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动。可没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 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