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讲稿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74732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孝”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孝”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孝”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孝”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孝”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孝”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孝”讲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为人的根本孝一、引入课程:今天这节课我们谈论的是一个比生命还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孝。为什么说孝比生命还重要呢?因为孝是做人的根本,没有孝,别说做人,就是是不是人的问题,有个成语叫“禽兽不如”骂的就是那些行为卑劣的人,因为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鸦会羊都知道回报有养育之恩的前辈,如果人不知道孝敬,那还是人吗?简单的说,孝就是回报父母,感恩父母。我们分析一下孝字的结构,孝字是上老下子,老是老子,是长辈,子即小辈,孝字可以理解为是小辈对长辈的态度。下面我们读两个小故事,看看古人是怎样行孝。怀桔遗亲 后汉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到)九江见(拜见)袁术。术出橘待(招待)之(陆绩) 。

2、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小陆啊,我好心请你做客,你怎么悄悄拿我的橘子呢) 。绩跪(表示道歉)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赠与)母。术大奇之。有诗为颂。诗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遗母报深慈(为什么六岁的陆绩会要悄悄在怀中藏橘子)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给人打工。抵所欠的钱)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有诗为颂。诗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这是古代孝的故事,虽然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发2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许有人会问,今

3、天已经是经济时代,还有必要讲孝吗,我认为不仅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为什么呢?1、在今天新观念和经济大潮的冲下。鱼龙混杂,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物欲横流。利己主义严重抬头,感恩、孝被淡忘,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孝,正在被消弱和流失。新闻、网络上常常有遗弃虐待老人的报道。如:84 的柴老太住在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张辛庄村。去年 4 月 9 日,她的孙子去看望她时,发现奶奶僵硬地躺在地上,已经去世。法医的鉴定结果让人惊愕,老人竟然是饿死的。面对这样的结果,柴老太的 4 个儿子各执一词,而几乎所有村民都认为, “他们都是不孝子,怎么能把老人活活饿死!” 如今,4个儿子中,除了老四,都已经被通州法院以遗

4、弃罪判处三年到两年不等的有期徒刑。2、孝自身是自身的需要。增广贤文中说:“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 。自己要想享受孝,就必须先行孝,教育下一代,使之有孝,会孝。与孝相反的是忤逆,不孝。 (讲故事)讲某人不孝用筐抬老父遗弃,其孙子要留下筐,以后好抬其父,其受触,以后善待其父。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最多是两,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如果。下一代没有孝,许多老人的晚年将非常悲惨和凄凉,然而人人都会老的一天,都需要得到孝,所以说孝是每一个人的需要。你遵纪守法,你遵守公德父母就不必为你担忧;你努力去实现人生价值,就给父母显姓扬名,

5、就给父母争光。就使父母内心怡悦。如果你是个孝顺的人,当你要做某件危险的事时,你一想到父母的3忧虑,你就会停止做危险事,这样既保全了自己,也避免了父母的担。所以说孝既是老人的需要,也是年轻人的需要。3、转变社会风气,大环境由小环境组成,家庭风气影响着社会风气。由个父母慈子女孝顺的家中,很少会出作奸犯科的不肖子孙。在孝的约束下,家庭风气好,社会风气也就会转变。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族,真正的是一个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一个博学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现在传第八代,他的子孙中有 13 个当过大学校长,一百多人是教授,八十多人是文学家,六十多个医生,一人当大使,二十多人当过议员。同样在英国有一个珠克家族,到

6、现在也有八代了,老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他的子孙中要300 多人要过饭,400 多人因为酗酒致残或死亡,有 60 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有 7 人成为杀人犯。没有一个有出息。可见家庭和家庭风气后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4、有许多人不理解孝,不会孝。如认为孝就是让父母吃好穿好,甚至有人认为条件好了在孝敬,有的虽然在物质条件方面对父母很好,但不理解父母。不顾父母的感受等等这些是对孝的曲解。所以需要还原孝的本意,让没有孝心的人有孝,让不会孝的人学会孝。5、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7、”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一个人如果干了违法乱4纪的事,就会使父母担心,就会使父母蒙羞,那就是不孝,所以说。只要守住孝,就会减少违法乱纪的可能。6、一个人要获得别人的认可,要有好的口碑,就必须从孝开始。一个人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功,如果不是忠臣孝子,那他就不可能完美。古代有以孝治天下,今天虽然说是以法治天下,但孝是对法治有补充作用,有维护作用。7、孝”是修身的根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

8、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夫子告诫人们,修身是头等大事,什么是修身,我们班的班训中的“学规矩,懂规矩,学做人,成好人”就是最具体的修身要求。能修身就能从政。人活在世上最要紧的莫过于修身养性,立德立身,修身立德和亲孝有什么联系呢?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亲君,终于立身。”也就是说孝是修身立德的根基,修身立德以孝为根本,有了根本就可以使人像大树一样,根深叶茂,为人处世就会赢得人们的信赖,受到人们的尊敬。荛禪让于舜,而不让给他的儿子并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就是看准了舜是孝敬父母的典范,将来必能成就治理天下的大业。孙中山先生

9、特别强调国民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人类进步,就要造就高尚的人格。要人类有高尚的人格就要减少兽性,增多人性,没有兽性自然不致于作恶,完全是人性,自然道德高尚:道德既高尚,所做的事情,当然是向轨道而行,日日求进步。”中山先生认为修身立德,就要从“忠孝”做起。8、“孝”是齐家的妙方。5齐家就是治理家庭。大学对齐家是这样说的,“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所以治国必先齐家。“家和万事兴”,那么怎样齐家呢?“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如前面所说,孝是修身的根基,修身要从孝做起,同样齐家也必须从孝做起。几千年的经验表明,孝

10、是齐家的妙方。礼记对齐家制定了标准“父子爱,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颜氏家训则是:“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这些富含哲理的话,也符合唯物辩证法。慈与孝,友与恭,义与顺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既是各自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封建时代倡导大家庭,一个家庭十几口、数十口人是常见的,甚至还有上百口不分家的。这样的大家庭靠什么维持?还不是靠一个“孝”字吗? 不以孝治家的家庭则不和睦,往往勾心斗角、四分五裂,以至于家破人亡。有人总结:“孝是家庭的粘合剂,孝是家庭的幸福源。” 9、孝”是治国之道。纵观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历朝历代凡是暴君总是施以暴政治国,不讲孝道,或嘴上说孝道

11、,行的却是霸道,最终是百姓揭竿起义,朝灭帝亡。而开明的国君则以德治国,把孝道作为治国要道。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作为国家总体就由两部分人组成,即国家的管理者和全体老百姓。而国家的管理者应是品德高尚者。孝既然是立德的根本,那么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应当是行孝的典范。孝经士章第五说得中肯:“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管理者既孝又忠,就会得到百姓的信赖和敬仰,那么国家的政令就可畅通无阻,令行禁止,政通人和。6其次是国家要规范民众的言行。治国说到底就是教化管理民众,要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制度进行教化管理。然而,不同的教化标准不同的制度,治理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甚至是相反的。10、孝是一切

12、道德的根本。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 ”)而德又是一个人的根本。人无孝就是无德。二、让学生写出他认为的孝的行为 三、孔子说孝 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孝是孔子的重要思想,那么。我们看一看孔子是怎样子讲孝的。孔子的学生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现在的所谓孝,只是说能赡养父母就行了,那么马和狗也得到了饲养,如果,对父母不尊敬,这和饲养马狗有什么区别,这就告诉了我们,孝是内心的尊敬,不仅仅是给什么。另外有一个学生又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

13、为孝乎?”这又是什么意思呢?一贯父母对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如果仅仅只是做到有事孩子为父母去做;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先吃喝,没有内心的尊敬,这难道能算是孝吗?”显然,孔子认为,孝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对父母发自内心的尊敬,不是代劳和给吃好东西。学生孟武伯问孔子怎样做才算是孝顺,他回答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是说,孝就是除生病以外,就不能让父母担忧。孟懿子问他怎样做才算是孝顺,他回答说:“ 无违” 。什么是无违。无违就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按礼伺候他们,父母去世了按礼安葬他们,安葬之后按礼祭祀他们。孔子又说:“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侍奉父母,如果发现他7们有什么不

14、对的地方,要委婉地进行劝说。父母不听从,还是要恭恭敬敬,不要有怨气;(结合学生中和父母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讲)为父母而操劳,毫无怨言。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就不要出远门,如果一定要出远门,必须讲究一定的方式。在今天,这个要求虽然有些不合适。要求学、要工作,不离开父母怎么行。但我认为要经常和父母保持联系,免得他们担忧,到校后告诉父母一下,不要父母牵挂。孔子还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的原意是说父亲去世三年之内不改变父亲生前所为,就可以说是孝了,这话放在今来看,就有些问题了。如果父亲是错误或者说父亲的做法落伍了,如果不改变那怎么行;但父亲的优

15、良传统我们不仅三年之内不能改,三年以后也不能改。孔子的学生宰我认为守孝三年太长,守一年就够了,但孔子认为,我们要三岁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只守一年的孝就吃大米饭,吃肉,穿好衣服,这是不对的,于是,孔子骂宰我, “宰我真是不仁阿” 。从孔子的这些话来看,孝重要的是尊敬,和颜悦色,从内心里感激父母。弟子规是古人给小孩子立的规矩,总叙之后就是讲孝,换句话说,孝是一切规矩的开始,孝是一切规矩的基础。我们看一看,古人是怎样给小孩子立孝的规矩:让学生别背弟子规中有关孝的规定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

16、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8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四、老师讲述孝的行为 1、除生病外,不让父母担心。2、尊敬父母,有事和父母商量、及时告诉父母3、让父母开心,对父母和颜悦色,心存感激。4、对父母照顾、问寒问暖、帮助父母。5、物质方面尽量满足父母的需求。6、顺从父母,帮助父母。7、爱惜自己的身体,善待自己。古人认为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应该特别爱惜,不能有所损坏。8、努力学习、工作,让父母显姓扬名,让父母以之为荣。9、经常看望和问候父母10、让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养。11、出门要和父母打招呼,特别是远行和晚出晚归,回家要叫父母。特别是长时间离家归家,语气要亲切。12、理解父母所想和所行(节俭、收旧物,攒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