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15423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 动 化 专 业 “卓 越 工 程 师 培 养 计 划 ”试 点 方 案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1. 专业基本情况.1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22.1 教学研究和办学效果 .22.2 校内支撑和保障条件 .22.3 产学合作培养基础 .43. 试点规模及学制.54.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协议见附件 1).55. 本科阶段培养方案.65.1 培养目标和要求 .65.2 培养模式 .75.3 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8基础科学知识.85.4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8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146.1 组织保障 .146.2 条件保障 .166.3 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

2、.176.4 规范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 .186.5 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 .207.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207.1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207.2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 .217.3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 .22附件 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自动化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23II附件 2: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现场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24附件 3: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29附件 4: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38附件 5:武汉理

3、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4611. 专业基本情况武汉理工大学有 交 通 信 息 与 控 制 工 程 二 级 学 科 博 士 学 位 点 ,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以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自动化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245人左右,研究生120人左右(控制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依托建材建工、交通和汽车三大行业,形成了建材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港口船舶自动化技术、汽车电子与电动汽车控制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与 建 材 、 交 通 、汽 车 行 业 的 企 业 、 设 计

4、 ( 研 究 ) 院 建 立 了 长 期 的 科 研 合 作 与 办 学 的 机制 , 使 专 业 发 展 成 为 以 建 筑 材 料 、 交 通 、 汽 车 为 背 景 、 具 有 浓 厚 行 业特 色 的 专 业 。 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等49项,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6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优质课程2门。依托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自动化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电子设计竞赛基地” ,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

5、文化节和机器人设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近3年来在“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大赛中,有60人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89篇本科毕业论文人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培养的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扎实、软硬件应用能力强、适应面宽、深受各界好评,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中超过25% 的学生被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为研究生;历年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供需比在1:7左右,其中约1/3的学生在建材、交通、汽车行业就业。2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2.1 教学研究和办学效果自动化专业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教学成果、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方面

6、取得了一批成果。 基于网络的自动化专业远程实验教学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五年开展了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电气学科(专业)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借鉴研究 , 面向自动化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 自动化及相关专业主干课程综合实验平台与教学模式的研究等 15 项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将科研成果和教研成果应用于本科教学中。通过项目研究,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更为贴合工程实际,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和科技创新实践,提高了学生综合

7、运用专业知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选题 98%来源于生产实际应用和教师科研课题。由于毕业设计贴近工程实际和学科前沿,激发了学生兴趣,锻炼了工程设计实践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2006 年-2010 年,本专业有 89篇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优秀学士论文。本专业教师积极指导本科生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创新杯、节能减排大赛、国家创新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计划、开放实验等多项竞赛和实践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 20082009 年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大学生电子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 1 项、省特等奖 1 项等,共计 10 项,2010 年获得六省市 TI 杯,全国机器人大赛第二名。

8、2.2 校内支撑和保障条件师资力量3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结构表职 称 结 构 年 龄 结 构 学历结构教师总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50 3550 35 博士 硕士 本科16 21 12 6 32 11 28 17 44932.7% 42.9% 24.5% 12.2% 65.3% 22.4% 57.1% 34.7% 8.2%目前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 49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3 名。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为专业教师人数的 22.4%,57% 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 50%教师长期从事与工程密切结合的科研课题。在专业教学中,已经形成知识结构、

9、年龄结构合理,能够为高水平工程教育提供充分知识储备和质量保障的教师队伍。与行业结合的科学研究在自动化专业的建设中,以科研引领教学,并通过科研锻炼队伍,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自动化专业教师近 5 年来,承担了各类研究项目264 项,研究经费 5570 万,其中 23%经费来自国家“973”、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省部级科研项目,77%经费来自于企业。不论是国家、省部级项目,还是与企业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中,大部分源于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如白玻璃全自动精益配料控制系统及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制、陶瓷窑炉先进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及装备研究、混凝土拌和楼上料系统控制软件开发 、 40 米长江及沿海航道铺排船自动监控软件开发 、 混合动力轮胎式起重机的研发 、门座起重机单机考核管理系统开发 、 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的研制开发 、 燃料电池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