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100问教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1461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100问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攀枝花100问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攀枝花100问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攀枝花100问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攀枝花100问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攀枝花100问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100问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问攀枝花在哪里?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市,隶属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 749km,南至昆明 351km,西连丽江,东接昭通。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是一个既有壮丽山河峡谷奇景,又有亚热带旖旎风光;既有现代人创造的伟业,又有遗存古朴风貌的理想的旅游胜地。攀枝花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人均GDP 雄居西南地区首位,是西南地区最富裕的城市。攀枝花建市时用名攀枝花特区,在中苏关系恶化后,为了对外保密。2对外改称渡口市(1986 年重新启用攀枝花市名,

2、1987 年对外解密,地图上开始标注攀枝花市) ,面积 7440平方公里,人口 123 万,2012 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 740.03 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808 元,增长 15.6%,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8728 元,增长 14.4%,在全省排名第三。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是西南地区年轻的新兴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60.1%,是川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也是云贵川渝地区唯一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的地级市。攀枝花人均 GDP 常年雄居西南地区第一位,是西南地区最富裕的城市,同时也是川西

3、南,滇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经过 40 多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 “国家卫生城市” 、 “中国钒钛之都” 、 “中国块菌之乡” 、 “中国苴却砚之乡” 、“国家创业城市” 、 “国家首批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同时也是有名的旅游城市,近几年来发展势头很猛,世界自然基金会选定中国 5 个城市探索低碳发展示范项目,攀枝花被列为生物柴油发展之城;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春、成都、攀枝花 3 个城市列为中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攀枝花

4、列为继成、德、绵之后四川第四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交通部将攀枝花列为 196 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四川省将攀枝花列为 12 个区域性次级枢纽之一、8 个次区域物流中心之一。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攀枝花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四川第二,在全省排名比 2010 年下降 1 位。虽然综合第二,但是攀枝花 2011 年的人均 GDP 却是四川第一,在全国范围领先了省会成都足足 20 位。42013 年 2 月 7 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并正式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该试验区已上升

5、为国家发展战略并纳入四川省重点发展地区,为攀枝花在新世纪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沿革攀枝花市由原四川省(西康省)和云南省部分地区组成。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1965 年 1 月 7 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作了关于成立渡口工业区政府的请示 ,建议在渡口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1965 年 3 月 20 日,徐驰宣布渡口特区人民委员会成立。1965 年 5 月 30 日,国务院秘书厅制发了“四川省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印章,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转发给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启用。1974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

6、 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1978 年 7 月,四川省决定将会理县红格区所属的红格、新九、猛新 3 个公社,和爱公社的 4 个生产大队,划归市辖。1978 年 10 月,四川省报请国务院批准,将西昌专区之米易县和盐边县,划为渡口市辖县。1986 年渡口市改名为攀枝花市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 、 “蝴蝶人”遗迹外,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 1.8 万年1.2 万年前的回龙洞寺古人类遗址。攀西裂谷一带地方是人类最早活动的一个区域,也是原始人群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见于文字的有:山海经海内经关于黄帝长子昌意降居若水(今

7、雅砻江下游及其与金沙江汇合后的一段河道) ,并生帝颛顼的神话;尚书周书牧誓关于居住在这一带地方的髳、微、濮人参加武王伐纣的传说。清末,宣统元年(1909 年)析盐源境置盐边厅,民国二年(1913 年)改盐边厅为盐边县,改会理州为会理县。今米易安宁河西,为西昌县辖地;河东为会理县辖地,同属建昌道。民国 24 年(1935年) ,盐边县、会理县、西昌县改属四川省第 18 行政督察区。民国 28 年(1939 年)1 月 1日建西康省,三县又改属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改迷易巡司为迷易所。解放后,1951 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永仁县。1958 年,

8、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 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持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1965 年 3 月,攀枝花开始大规模兴建。初划为特区,后定为省辖市。1965 年 2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 ;3 月 20 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 月,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划定区域范围总面积 1411.96 平方公里,地跨金沙江两岸。1965 年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仁和区的 17 个公社、大田区的 10

9、个公社,华坪县大兴区的 10 个公社和四川省盐边县的 4 个公社划入,后又将会理县红格区的新民、安宁公社划入,经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以上划入的 43 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 个行政区。1973 年 2 月,将大田、大河、玉泉、金江 4 个行政区合并为郊区,另设立东区、西区两个城区。东区所辖炳草岗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设在此处。以后,郊区又改为仁和区,并分别于 1974 年和 1978 年先后从永仁县划入两个乡,从会理县划入 4 个乡。1978 年,原属西昌地区的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1987 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城市名因兰尖铁矿附近的攀枝花村而得名

10、,一说村前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攀枝花树(后毁于火灾)而得名。重大事件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矗立在攀枝花密地大桥的常隆庆塑像当今世界上的城市,成千上万,但人们已很难说清它们的起源了,因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远古时代第一次播下种子时所形成的村落演变而来的。而在千年“不毛之地”上新建的钢城渡口市(现攀枝花市) ,由于奠基于当代地质科学者们的大量辛勤劳动,这是渡口(攀枝花)有别于其它城市的一个特点。谈到攀枝花市的起因,就不能不谈到攀枝花的发现人。有一种说法,称攀枝花是法国人李克列(M.A.Legelete)于 1899 年发现的。现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黄汲清教授曾托人查阅了国内现存的外文资料,结果是毫无根据。

11、地质界公认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教授发现的;但发现的年代,诸说不一,初计有五:1932 年、1934 年、1935 年、1936 和 1940年。一、常隆庆教授 193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接着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了两年整。1932 年 9 月,由北京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推荐,受四川大实业家卢作孚的邀请来到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任地质研究所主任。根据常先生自传,当年冬天仅到川西地区作过地质调查,而没有涉足川南,故 1932 年发现之说难以成立。二、从 1934 年到 1940 年,常先生曾六度出入攀西地区。根据他生前绘制的路线图和著作四川省雷马峨屏调查记 ,证明 1934 年他最远

12、也只到了凉山的雷波,还没有到过西昌,故没来攀枝花。三、1935 年春,常先生到万县、绥定一带调查石油,夏季到南京、苏州,秋季同李贤诚到綦江测绘铁矿地质图,为开办重庆钢铁厂做准备工作,直到年底,他才启程来四川西南一带。四、1936 年是常先生涉足整个攀西地区作出重大发现的一年,也是“发现攀枝花”存在争执的一年,据常先生的遗墨:“(一九三五年)我在綦江铁矿大约才一个月上下,院中因四川西南会理一带发生地震,金沙江断流,又通知我前往调查。我将綦江全部工作交李贤诚负责,同离开綦江,同助理员殷学忠向西昌进发,当时已接近一九三五年底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须完全步行,途中又要画线路图,并采集标本,所以行程很慢,到

13、西昌时已经是一九三六年二、三月间了。我们的路线是先到会理去看所谓金沙江因地震而断流之地。也只有山痕迹,别无所见。但到会理之后,看见当地地质情况很合乎金属生成,我们就在会理把重心放在找矿上面。当地许多矿是早已发现了的,并且曾经开采过;一些矿是以前没有人知道的,都未经过地质学家作过储量计算或研究,我们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这次我们在西昌地区走了七县,大小矿区看了不少。我认为这是四川矿产很丰富的地区,在写报告时,除了说一般的地质情形外,并把成矿原理也讲了一些,因此就写了好几万字,编成一本宁属七县地质矿产 。在这本报告中,除了攀枝花铁矿外,其它较大的矿产大部分都有记载。 ”1939 年 4 月有

14、一个中国西部科学院工作概况的腊纸刻写油印本,其中介绍地质研究所工作时,提到了常先生进行的十三项野外调查,第七项中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西部科学院受四川省政府建设厅之托,调查西昌、越隽、冕宁、盐源、盐边、会理、宁南七县地质矿产,费时半载,周历七县,实勘矿区五十余处”据此,常先生“认为安宁河流域,矿产之丰,为西南诸省之完冠,而地处川、滇、康三省之交,有绾西南之势。诚能将由成都经西昌至昆明铁路筑成,则安宁河流域,当为国内极佳之工业区。 ”为了纪念常隆庆,攀枝花市在密地大桥旁修建了常隆庆塑像,并将密地大桥至小攀枝花(兰尖铁矿所在地)的一段道路命名为“隆庆路” 。建市纪念日1964 年 1

15、1 月 1 日,李富春、薄一波副总理视察攀枝花。视察期间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解决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体制、计划单列、设计下放审批、生活物资供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随同来攀的有中央各部委和川、滇两省的负责人,共计 20 余人。11 月 5 日,李、薄两位副总理给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写报告,进一步认定弄弄坪地区确实是一个建设后方战略基地的理想场所。1965 年 1 月 18 日,周恩来总理批示:“攀枝花成立特区政府,仿大庆例,政企合一。成立党委,由冶金部党委为主,四川省为辅,实行双重领导。 ”1965 年 2 月 23 日,冶金部吕东部长、徐驰副部长向薄一波副总理写报告,汇报攀枝花建设进展情况,提出“攀

16、枝花钢铁联合企业的建设进度,可以提前一到两年时间”的设想。薄一波副总理在报告上批:“送主席、总理、邓、彭阅。 ”3 月 4 日,毛泽东主席批示:“此件很好。 ”后来,这一天被确定为攀枝花建市纪念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攀枝花为了改变我国工业部局,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在 1964 年 5 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胆略和气魄,作出了开发建设攀枝花的英明决策,并亲自指定周恩来总理主管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1965 年是攀枝花建设历史上工作最困难,任务最繁重的一年。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受党中央委托,带领国家科委、国家建委和有关部门的一把手来到攀枝花视察。据原中共攀枝花特区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徐驰回忆:邓小平一行于 1965 年 11 月 29 日到西昌,在西昌听了攀西地区地质资源情况介绍,30 日到达攀枝花;第二天,在新建的 13幢招待所会议室里,面对攀枝花基地建设模型(大沙盘) ,徐驰向邓小平作了详细汇报。邓小平很高兴,盛赞攀枝花“得天独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