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教案8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14011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 教案8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 教案8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 教案8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 教案8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 教案8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 教案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 教案8(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 阳 大 学教 案课程名称:民俗学 第 8 次 第 1 页授课章节 第四章 中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民俗 藏族民俗目的要求 了解藏族的人口分布,掌握藏族的饮食特点、民族服饰、传统民居、姓名特点、宗教信仰、人生人际礼仪、民间游艺、传统节日等习俗。重点难点 藏族的饮食、服饰、居住、信仰、社交、娱乐、节日习俗 第四章 中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民俗第三节 藏族民俗一民族概况“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藏族自称为“蕃”或“博巴” (农民) ,而且居住在不同地区的藏族人又有不同的自称,如“堆巴” 、 “卫巴” 、 “藏巴” 、 “康巴” 、“安多哇” 。藏语“巴” 、 “哇”的意思是“人” 。藏族人口约 541.6

2、万,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青海(有六个藏族自治州)、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并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区。藏文是拼音文字,是 7 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创制的,有 4 个元音符号和 30个辅音字母。二服饰民俗1藏袍基本特点是大襟右衽、肩宽腰肥、身袖超长。男袍右腋下用色布或绸子做成两条飘带结上。女袍右腋下有一纽扣,一般用铜、银制作。面料有羊皮、氆氇、哔叽、锦缎、素布等面料,常在袖口、衣襟、下摆等处用平绒、水獭皮或豹皮镶边。藏袍的长度一般超过穿者的身高。穿时先将袍子顶在头上,把下摆提升到膝盖处时把腰带紧好,然后伸出头来,穿上袖子。此时,袍子的上身就会垂下,在腰部形

3、成松松的一圈囊袋。囊袋可以装东西带物品,甚至可以放孩子当摇篮。藏袍如此肥大,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风沙大,气候酷寒,常有风雪天气,特别是夜间气温骤降,寒气袭人,这种服装白天可挡风御寒,晚上在游牧途中可以当睡觉的铺盖,非常实用。沈 阳 大 学教 案(续页)第 8 次 第 2 页藏袍特别肥大,不便劳作,高原气候温差大,白天气温上升时也为了调节体温,就常常褪去一只袖子掖在腰带内,更热时干脆将双袖都脱下系在腰间。一旦天气变冷,又可将胳膊穿进袖内。这种褪加袖子的办法要比频繁增减衣服方便得多。藏族妇女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着衬衣。衬衣的袖子要比其它衣袖长 40公分左右,跳舞时甩动袖子翩翩起舞。2.“帮典”

4、已婚妇女腰间系一条彩色横条的围裙,藏语叫“帮典” 。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也是藏族的标志性装束。织法独特,色彩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西藏山南贡噶县的杰德秀镇生产围裙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围裙之乡”。3藏靴很多为直楦,不分左右,夜间护理牲畜穿着方便。结实耐穿,防湿保暖,行走舒适省力而且不沾沙,靴底破了可以更换。 “松巴”花靴很受藏胞喜爱,厚厚的千层底达半寸多,红色呢面上绣有鲜艳的花朵,黑色靴筒上有花稠镶边,穿时用提花带子扎在腿上。4. 发式、饰品男子发式有的剪短如盖,但一般爱蓄长发,编一根又黑又亮的长发辫,掺入红、黑、蓝等大股丝、绒线盘于头上,尾端呈散状,垂落于头侧,显得威武剽悍故称“

5、英雄发” 。 男子一般穿耳眼,左耳带一个大耳环,藏语叫“纳龙” 。腰系制作精美的火镰盒、子弹盒、鼻烟盒、藏刀等。幼女梳一条发辫,成年后编成双辫或多跟小辫,最多的如那曲地区可达150 跟。妇女喜欢戴琳琅满目的首饰。两耳挂一双鱼形饰物(耳挂) 。由于笃信佛教,几乎人人胸前都少不了佛珠、佛盒。有人还把被活佛、高僧开过光的饰物作为护身符藏在贴身处。三饮食民俗1.糌粑是藏族人的主食,主要原料是把青稞麦带皮晒干炒熟后磨成面粉。 “糌”即成团的意思,因为吃时用右手四指把糌粑和奶茶、酥油、奶渣、糖等揉匀,沈 阳 大 学教 案(续页)第 8 次 第 3 页并捻成一个个小团抓着吃。糌粑便于储藏(不易变质)又便于携

6、带,吃法简单,不必起灶用火,只要有水随时随地皆可食用,而且耐饿,适于游牧生活。其中还可以放入肉、菜等,香甜可口,别具风味。2. 手抓肉、风干肉藏族人的肉食以牛羊肉为主,讲究新鲜。宰杀牛羊后,立即将大块带骨肉入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可捞出食用,以鲜嫩可口为佳。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手抓并用刀割吃。要想把不同形状的骨头上的肉剔吃干净需要一定技巧。一些牧民相女婿时,通常让小伙子剔吃难度最大的羊脖子,以此来判断其是否合格。 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初冬季节大量宰杀牛羊,多把肉切成条块,挂在通风处风干,制成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保持新鲜色味。到第二年 3 月后拿下来烤食或生吃,味道

7、极为鲜美。3. 酥油茶、奶茶由于牧民多食肉类,油腻较大,所以需要大量饮茶来消食化腻、醒脑驱寒。自从文成公主把饮茶的习俗带到青藏高原,茶的神奇功效迅速得到认同,以至任何民族的嗜茶之习都无法与藏族相比。俗语说:“饭可以一天不吃,茶却不能一天不喝” 。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奶油。将酥油与茯茶水和食盐一起放入酥油筒中,搅合成的混合饮料就是酥油茶,也可根据需要加入核桃仁、花生米、芝麻、松子仁等。喝起来咸里透香,营养丰富,充饥御寒,非常适合高寒地区。奶茶是在煮成赤红色的茶水中加入牛奶煮沸而成,具有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生津止渴、消食化腻、不易饥饿等作用。饮用时加少量食盐,味道更加鲜美。酥油茶和奶茶都用

8、茯茶熬制。茯茶中含有维生素和茶碱,可以弥补长期吃蔬菜少而引起的维生素不足。4.青稞酒是用青藏高原的主要作物青稞麦煮熟、酿制成的一种低度酒,近似米酒,淡黄色、味酸甜,清凉可口,略有后劲。藏族人普遍喜欢饮用,在节日或喜庆提问:你所了解的藏族服饰?沈 阳 大 学教 案(续页)第 8 次 第 4 页的日子尤甚。5.炊餐灶具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体,这是在常年的游牧生活中所形成的习俗。家家都备有酥油茶筒、奶茶壶,大部分以干牛粪为燃料,以铁三角架为灶。喜欢用木碗,并漆上红、黄、橙色的油漆,比较讲究的还要在碗上包银。一般没有用筷子的习惯,吃糌粑、吃肉时都是用手抓和用刀切割,因此随身配带一把藏刀,还用于宰生、削

9、账房橛子等劳动。藏刀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6.饮食仪式和禁忌由于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藏族人饮食特有一些仪式和禁忌。如饭前诵经、礼佛:活佛、喇嘛都要在饭前念经,一般藏民有的也在吃饭前先用手沾酒或茶,在桌子上点三滴,表示供佛。藏族人不吃驴肉、马肉和狗肉,不吃尖嘴、有爪的动物,有的地方不吃鱼虾等水生动物。四传统民居1.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的平顶房屋,外墙下宽上窄,很像碉堡。房顶为平顶,以便晾晒粮食或当作打麦场。碉房一般高两层,底层是牲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居住。若有第三层则多为佛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坚实稳固,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墙体约 1 米,开窗小而少,呈梯形,窗户上沿砌出拱形的黑色

10、窗檐。房屋之间有走廊相通,相邻碉房间可以搭木板互相连通,一有战事便于互相配合、防守自卫。古时候当地地广人稀,经常有野兽出没和强盗横行。藏民为了安全,建造了这种易守难攻、类似碉堡、具有防御功能的碉楼。2. 帐房牧民放牧时住的较矮小的帐房,一般平面呈方形,其框架高约 2 米。用数根木柱支撑,四周用牦牛绳牵引,绳端用橛钉固定在地上,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以抵御风雨霜雹。帐顶留一宽 15 厘米、长 1.5 米左右的长缝,作通风采光之用,并缝缀小钩便于启闭。前面分成两片,白天分撩两边当做门,晚上则放下系上。帐房内部用草泥块、土坯、卵石等垒成约 50 厘米高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账内陈设简单,

11、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地提问:你所了解的藏族住房?沈 阳 大 学教 案(续页)第 8 次 第 5 页上铺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五宗教信仰与禁忌1. 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的原始宗教名为“本教” 。公元 7 世纪时佛教传入西藏后,与本教大量融合,终于在 10 世纪时形成了佛教的一个新分支藏传佛教,并成为藏族的全民宗教。藏语把高僧尊为“喇嘛” (意为“上人” ) 。因此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其主要教派有宁玛派(俗称“红教” ) 、萨迦派(俗称“花教” ) 、 噶当派、噶举派(俗称“白教” ) 、格鲁派(俗称“黄教” ) 。其中黄教创建时间最晚,但影响最大,其创始人为宗喀巴,他的弟子相继获得达赖和

12、班禅的名号。此外,还有一些独立的教派。佛教改变和提升了藏族文明的伟大进程,使藏族传统文化变得理性而深沉、凝重而神圣,促进了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藏族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远远超过其他民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西藏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氛,素有寺院之城、喇嘛王国的称号,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布达拉宫等。喇嘛教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凡事都要请喇嘛,藏民随身佩戴护身佛,每天转经轮,到处是悬挂的经幡。2灵童转世佛教禁止僧人结婚,为了解决寺院首领的继承人问题,喇嘛教根据佛教灵魂转世、生死轮回的教义,实行了灵童转世制度。即活佛圆寂后,寺院上层通过占卜、降神

13、等仪式,寻觅与活佛圆寂同时出生的若干婴儿,并从中选定一个“灵童”作为活佛的转世,迎入寺院,继承宗教地位。 3. 转经轮过去藏民大都不识字,无法念佛的经文。于是产生了手转经轮的习俗,俗称“转右拉” 。据说转一圈相当于念一遍经。4. 磕长头磕头是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时的礼节。分为磕长头、磕短头、磕响头三种。磕长头也叫磕等身头,人们双手高举,在额、口、心处拱揖三次,然后双膝跪倒,全身匍匐在地,四肢伸直,额头触碰地面,如此循环往复,同时咏诵沈 阳 大 学教 案(续页)第 8 次 第 6 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阿!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在大昭寺、布达拉宫等寺庙中,还常常可见磕长头的人群。有些虔诚的

14、信徒,从青海、甘肃等地一路磕到拉萨去朝佛,千里迢迢,一磕数年,甚至死在途中。磕长头是佛教文化与汉文化在西藏融合的产物,将汉族的跪拜礼演化为全身伏地礼拜,表示心悦诚服、五体投地的信服与虔诚,以祈求佛祖保佑、赐福、免灾。5.宗教禁忌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杀生。路遇寺庙、佛塔、玛尼堆等宗教设施必须下马,从左往右绕行。在寺庙内必须肃静,就座时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禁止驱赶、出卖和宰杀被放生的神牛,忌讳用脚踩灶或往灶中仍骨头等。受戒的佛教徒禁忌杀生,虽吃牛羊肉,但不亲手宰杀。活佛慈光阜新瑞应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99 年) ,属藏传佛教格鲁派,素有“

15、东藏”之称,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雕刻的金龙镶边的瑞应寺大匾是康熙皇帝所赐,鼎盛时期有喇嘛三千多人,寺庙建筑方圆十里有余,宏伟壮观,实为佛门圣地。1991 年经国家批准,由甘肃拉卜楞寺嘉木羊活佛银盆丸按宗教仪轨正式认定洛桑.义希成来坚措为瑞应寺七世活佛。1997 年 10 月 9 日举行了盛况空前的七世活佛坐床庆典,期间,神奇的活佛殿院内一棵枯死多年的柏树抽枝发芽。六人生礼仪民俗1.姓名一般藏族人只有名,没有姓。小孩出生后,多请舅舅、长者、喇嘛、活佛给取名,取名人往往喜欢将自己名字中的两个字纳入小孩的名中。藏人名字多为四个字,为了方便,可简呼前两个字,或后两个字,或一、三两字。同名者很多,因

16、为名字的含义多为佛教内容。如丹巴(佛教) 、江央(妙音) 、扎西(吉祥) 、卓玛(度母) 、多杰(金刚) 。也有用自然界中吉祥的事物做名字的,如尼玛(太阳) 、达娃(月亮) 、白玛(莲花) 、梅朵(鲜花) 、 。有地位的人名字前面才有姓氏,来源于过去贵族、土司、部落首领、巨商、头人、大户、活佛等的封号、尊号、僧职、寺庙之名等。如藏文创始人叫图弥三菩扎,图弥是他的封地的名称,成了姓氏。再如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堪布伦珠涛凯。藏文书写这类姓名时,中间并不隔开。在汉沈 阳 大 学教 案(续页)第 8 次 第 7 页文中为了区别名和姓,才用间隔符号隔开。 2.丧俗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只限于地位崇高的大活佛。如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