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13093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旅游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旅游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旅游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旅游管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管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学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一、 19 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 前期: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最早的、有意识的或自愿的外出旅行活动。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二)奴隶社会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商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三)封建社会19 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 局限性: 环境依赖性 商业旅行主导 规模小 非民众性(阶层局限性) 自我服务 行多游少 二、19 世纪以后的旅游活动(一)近代旅游 发展的背景产业革命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带来

2、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科技的进步 旅游业的开端英国人 托马斯库克1841 年 7 月 5 日近代旅游的开端1845 年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中国的近代旅游业始自 1923 年 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1927 年 6 月成立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二)现代旅游1.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相对持续的和平环境 人口增加 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经济往来更加频繁 城市化进程加快 教育事业发展 各国政府的支持 现代科技革命的成功 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 国民收入增加 闲暇时间增多 交通工具与旅游设施现代化 信息交流手段现代化2.现代旅游的特点 大众性(普及性) 多样性 发展的

3、持续性3.当今旅游业发展现状2009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 2009 41 号) ,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第二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一、旅游的词义旅即旅行,游即游览,旅行是游览的前提和手段,游览是旅行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二、旅游的科学定义“艾斯特”定义 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

4、活动。 ” 三、旅游活动的特征和要素构成1.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审美性 异地性 暂时性 综合性2.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 从旅游活动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分:食、住、行、游、购、娱从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要素或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分: 主体:旅游行为的施动者旅游者 客体:旅游活动的对象旅游资源 中介体:旅游业四、旅游活动的类型 1.以地理范围为标准划分国内旅游活动和国际旅游活动的区别: 从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上看,区别在于旅游活动是否跨越国界。 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活动一般不存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并且通常不需要办理准入手续,国际旅游则不然。 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来看,国内旅游消费的发生只是促使国内财富

5、在本国不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而国际旅游消费的发生则会造成国家间的财富转移。国内旅游是国际旅游的先导,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必然,一般国家的旅游业是按先国内旅游后国际旅游的顺序发展的。 2.以旅行距离为标准划分人类的活动规律总是由近及远,所以近程旅游活动总是率先发展,因为: 近程旅游活动旅行费用较小,因而有支付能力者相对较多。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比较接近,并且很少存在语言障碍。 两地之间在交通方面相对便利。 在出游时间方面易于灵活掌握。 3.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划分团体旅游:通常是指有组织的集体出游活动。按照国际惯例,所谓团体,是指人数至少为 15 人的旅行团。我国一般指 10 人以上

6、。 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团体包价旅游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组织旅游产品的批量生产,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对旅游者来说,优点是方便易行、安全可靠、价格便宜。缺点是不够自由灵活。 散客旅游:是指相对于团体旅游而言的个人独自旅游和同行人数较少的自行结伴旅游。散客旅游消费一般为零星现付,但也可能会借助于旅行社的帮助,一次性支付。 国际惯例为 14 人以下,我国为 9 人以下。 散客旅游的最大优点是自主性强,但价格较高。4.以旅游目的为标准划分消遣性旅游 观光旅游:世界上最为普遍的旅游活动类型。特点是参与性差、比较被动,重游率低。观光旅游是最低层次的旅游活动。 度假旅游特点:一地停留,停留时间较长;

7、消费水平较高;活动方式随意;活动内容自由。 文化旅游 特点是知识性和参与性较强。 宗教旅游 探险旅游 特殊兴趣旅游事务性旅游 公务旅游 这类旅游者社会地位高,影响力大,消费水平较高。 商务旅游 具有重访率高、无季节性、消费水平较高、对价格不敏感等特点,对旅游业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旅游 会议旅游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受到普遍关注。 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5.其他划分标准五、旅游活动的性质 经济性 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文化性 旅游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 旅游者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 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社会性 旅游是人

8、的一种生活方式第三节 旅游的发展模式三、类别模式 常规模式(发达国家):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 非常规模式(发展中国家):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第四节 旅游学研究一、旅游教育和旅游学的发展(一)经济研究阶段(20 世纪初二战) 迄今所发现最早的旅游研究文献为 1899 年意大利人波狄奥所发表的论文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 。(二)综合发展时期(二战) 二、旅游学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拥护提倡型理论平台 小心谨慎型理论平台 改变适应型理论平台 以知识为基础的理论平台第二章 旅游系统第二节 旅游者一、基本概念罗马会议定义采用“游客(visitor)这一总体概念,将游客分为两类,一类是旅游

9、者,或称过夜旅游者,即 tourist,另一类是游览者,或称不过夜的当日往返者旅游者的基本类型 消遣型旅游者 人数多,比例大 季节性强 行为自由 停留时间长 对价格敏感 差旅型旅游者 人数少,出行频繁 没有季节性限制 选择自由度较小 消费相对较高 对价格不太敏感 个人和家庭事务型旅游者二、我国对旅游者的规定 海外游客: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国内游客分为两类: “国内旅游者”: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我国大

10、陆居民离开长住地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小时但不足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第三节 旅游客源地二、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一)足够的支付能力 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就是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必需的时间之外,可以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的其他任何事情的时间。 (三)旅游动机旅游动机就是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做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第五节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拉动因素 空间距离即可

11、进入性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旅客交通流量与两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旅游吸引物的魅力包括旅游吸引物的质量、数量、多样性、独特性、可进入性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评价。 文化因素 出游成本交通费用和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生活成本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决策依据;汇率水平的走势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价格水平。 旅游目的地政府的支持因素:基础设施、行业管理、社会治安、宣传促销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性第三章 旅游业定义:全部或者主要为旅游消费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工业和商业活动的总和。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 综合性 服务性 涉外性 脆弱性第一节 住宿业一、饭店发展简史 客栈时期1218 世纪,以

12、英国为代表。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位于乡间,主要为宗教、商务旅行者使用。 大饭店时期1920 世纪初,以法国巴黎为代表。位于大都市,规模宏大,设施豪华,服务精湛,价格昂贵,不以赢利为目的。代表人物:塞萨里兹 商业饭店(现代)时期20 世纪初,饭店发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阶段,以美国为代表。其特点是供商务游客使用,以营利为目的,讲求舒适、方便、清洁、安全与实用。讲究经营艺术,注重服务水平的提高和降低成本。代表人物:斯塔特勒 饭店联号(新型饭店/旅游饭店)时期1950s 至今,以美国为代表。其特点是使用者以旅游者为主,功能多样。 二、饭店的分类1美国的传统分类(按接待市场) 商务

13、饭店 休养地饭店 长住饭店 汽车饭店三、饭店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饭店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饭店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 会接待能力的重要标志。 饭店是旅游创收的重要基地 饭店是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促进者 饭店是旅游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四、现代饭店集团 (一)饭店连锁集团或称饭店联号,即一些饭店统一于某个集团公司的领导、监督、管理或指导之下,组成强有力的竞争实体。1. 连锁饭店的经营优势 资本优势。 技术经济优势 市场营销优势 管理优势 抗风险优势2. 饭店联号的经营方式 直接经营 租赁经营 委托(合同)经营 特许经营(二)饭店合作集团 市场营销合作集团 最早 物资采购合作集

14、团 最多 人员培训合作集团第二节 交通运输业一、旅游交通的概念 是指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 二、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从需求方面看,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 从供给方面来看,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 是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现代旅游交通的主要形式 1汽车公路旅游交通 中、短途旅游最理想的方式。2飞机航空旅游交通 远程旅游的主要方式。经营方式:定期航班、包机业务3火车铁路旅游交通 我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4轮船水路旅游交通 业务可分为四种:远程定期航班、海上渡轮、海上巡游、内河航运5其它第四节 旅行代理商和旅游经营商一、旅行社的定义旅

15、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二、旅行社的分类1.欧美国家的分类 垂直分工体系 旅游经营商 旅游批发商 旅游零售商 2.我国的分类 水平分工体系三、旅行社的作用 1. 桥梁作用从需求角度看,旅行社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是旅游者达成旅游目的的中介;从供给角度看,旅行社是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2. 先锋作用综合包价旅游:指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的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五、旅行社发展趋势 经营范围的多元化目标市场的多元化旅行社业务的横向扩张 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经营合作的国际化第五节 旅游吸引物一、旅游资源的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吸引力问题是研究旅游资源问题的理论核心。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观赏性 观赏价值是旅游资源使用价值的核心成分 地域性 季节性 永续性 综合性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一)按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划分 自然旅游资源,即天然赋予的,自然界在长期的运动、发展中形成和留存下来的自然存在。A地貌 B水体 C气候 D生物 人文旅游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