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面对经济新常态应该如何做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07361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面对经济新常态应该如何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面对经济新常态应该如何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面对经济新常态应该如何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面对经济新常态应该如何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面对经济新常态应该如何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面对经济新常态应该如何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面对经济新常态应该如何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专科课程考查专用封面题 目: 面对经济新常态,大学生该怎样应对 所修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所修课程时间: 2015 年 4 月至 2015 年 4 月考查方式: 平时成绩、课程论文 考查日期: 2015 年 4 月考查成绩: 考查意见: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_学院_级_专业 姓名_学号_(密)(封)(线)什么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阐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

2、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 30 多年 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面对汹汹而来的“新常态”大学生应对就业应有的能

3、力一、自我决策能力。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二、适应社会能力。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

4、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已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反映,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三、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

5、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四、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要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其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

6、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第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五、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六、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

7、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完善自身能力的同时一技之长更重要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 7.5%左右,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中高速增长区间,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一现实。”周天勇说,

8、“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就业随工程项目一哄而上已经不大可能,而且增速放缓也让长期积累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在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线操作工、普工招工不足,也就是企业所讲的“招工难”;二是技术工人常年、普遍供不应求,中级工、高级工求人倍率基本是 1.8 以上,也就是说两个岗位大概只有一个人求职。“我们很缺人才,而且人才队伍正在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我们很担心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朱新庆告诉记者。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肖志勇告诉记者:“在我们公司,首席技师的待遇相当于公司副总,高级技师的待遇比中层管理人员还

9、要高。”通知要求,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莫荣指出,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亟需的是技能型人才,相应的就要发展职业教育。 “我国的就业已经基本市场化了,薪酬水平直接体现了劳动者的价值。”这位专家说,“很多大学生薪酬不如技能人才,起薪甚至不如农民工,说明一技之长有多么重要。”大学生应树立新的就业观念1. 劳动者就业观念。 大学生不应自视为天之骄子,而应把自身看作有知识的劳动者。一,大学生应致力于服务性、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过去技术含量不高的服务性、基础性工作,也逐渐由具有较高知识

10、、技术水平的人员来从事,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就业机会。大学生应珍惜和把握这样的就业机会,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二,大学生应致力于去基层,去西部和边远地区就业。广袤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农村缺乏人才,渴求人才,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和成就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大学生要顺应时势,把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作为重要就业选择。三,大学生应致力于去民营企业就业。大力引进人才是民营企业最为重视和急需做的事情,民营企业人才短缺,求贤若渴。同时,民营企业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极大的发展空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就业选择。2. 主动就业观念。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就业主动权,把就业机遇掌握在自己手中。一,

11、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校期间,就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为将来就业提早做好准备。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二,大学生要自主创业。在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的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自己当老板” ,实际是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先通过打工,做一些原始积累,从无到有,在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3. 个性化就业观念。 在找工作时,需要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需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有何潜质等等,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此外,还应深入了解所学专业

12、适合到什么样的岗位去工作、性格特长爱好应该怎么跟专业结合起来,学会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在择业过程中坚定立场,不随波逐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自身特点去选择职位。大学生正确、健康的就业观念,只有建立在对社会需要的正确认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础上,建立在对自身条件、素质、发展方向的客观评价上,才能逐步形成和确立。4. 社会就业体制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支配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国家负责,按照计划统一分配。精英就业、被动就业、终身就业等旧的就业观念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实施双向选择制度,新的就业机制的创建,要求大学生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就业观念。只有

13、这样,大学生才能坦然应对就业危机,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在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时期,大学生属于社会稀缺人力资源,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当时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之小,就业环境之宽松。在此种情况下,大学生抱有何种的就业观念无足轻重。眼下,就业形势变得相当严峻,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树立新型就业观势在必行。大学生就业形势由宽松转为严峻,是促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5. “先就业,再择业”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企兼并、破产、裁员、精简、末位淘汰等现象已司空见惯,所以一次性就业观念很不现实。

14、再加上金融海啸的冲击、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所以大学生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型的“先就业,再择业”观念。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应以低姿态进入社会,降低对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的要求,先找一份可以接受的工作,从基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做起。然后,通过在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工作经验,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进行二次择业,选择自己理想的岗位,即“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后发展” 。大学毕业生就业只是一生职业生涯的开端,绝不意味着一生只在一个岗位上,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面临很多机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不可固守职业理想,白白错失就业良机,而应先尽力把握一个就业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含金量,提高技术、人际、管理等各方面之能力,为再次寻找理想职业做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