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备选题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07141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备选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备选题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真题备选题库选修 5 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点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2013 山东文综,10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 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 分)解析: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及其危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甲地的地形坡度较乙地大,水流较急,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乙地大。第(2)题,图中丙地有河流、铁路经过,联系教材上关于泥石流危

2、害的描述作答即可。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2(2013 福建文综,15 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 P 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冷冻灾害对农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作物减产、农业设施受损上;由图可知,山地地形阻碍寒潮南下,加剧了该地区的冷冻灾害。第(2)题,预防冷冻灾

3、害主要从监测预报、防灾管理、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 );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3(2012 福建文综,15 分)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

4、息,在关键信息的引领下,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作出分析。第(1)题,红层地貌多陡崖,岩性又具有软硬互层的特点。因此,在暴雨的诱发下特别容易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层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与泥石流造成的危害非常相似。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4(2011 新课标全国文综,10 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 。近

5、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根据图文资料,崩塌、滑坡的原因既要考虑黄土本身特点及暴雨诱发自然原因,还要考虑人工开挖等人为原因。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山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5(2011 山东文综,10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 19692008 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

6、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长治市中间为盆地,东西两侧分别为山地和高原受地形影响,图示等直线的分布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另外由于纬度高低不同,使得图示等值线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第(2)题,水的热容量大,在寒潮到来前浇水可减少地表温度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 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

7、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气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6(2009 山东文综,10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表为 2007 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表(单位:次)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10月11月12月贵州 21 35 54 5 0 0 0 0 0 0 36 8四川 23 7 26 8 0 0 0 0 0 0 0 3云南 25 104 534 155 19 0 0 0 0 0 0 6(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

8、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发生季节、原因及其危害,意在考查考生对自然灾害相关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总结森林火灾的发生季节,从气候特征入手分析其原因;第(2)题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分析说明其危害。答案:(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考点二防灾与减灾1(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 10 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

9、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解析:本题考查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示地区位于江南,夏季降水集中;图中居民点位于谷底河边,暴雨时流水易汇聚于此。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大堤、将居民点向海拔较高的地方迁移等方面分析。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2(2012 新课标全国文综,10 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示意“美国

10、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美国西部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多地震灾害,即图中甲灾害为地震。飓风是生成于海洋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乙类灾害多出现在墨西哥湾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此灾害为飓风。第(2)题,注意从 “共性” “灾前防范”角度分析。答案:(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 )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

11、等。3(2012 山东文综,10 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 A 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2)指出 A、B 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 A、B 两地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从而根据自然灾害的形成与防治来组织答案。从图示经纬度、等高线来看,A 地位于地势陡峻的河谷地带,处在北纬 30附近,受锋面雨带的影响,6 月份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水灾害。A、B两地的地形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不同,其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进行回答。答案:(1)6 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12、。(2)A 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 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4(2011 福建文综,10 分)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 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 分)(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 分)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春季是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其原因结合降水的形成分析。第(2)题,冰雹为固体降水,对地面的破坏极大,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强。(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工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