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施工防护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06220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施工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下室施工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下室施工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下室施工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下室施工防护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室施工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施工防护(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软弱土地区地下室施工防护方案刘德友(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18000)摘要:东港地区地下土是典型的软弱土地区。为了保证东港金海岸商业街地下室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我们针对该地区地下土的特点,研究制定了确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贯彻了建设部2005 所提倡推广十项新技术的精神。关键词:软弱土、防护东港金海岸商业街工程,位于东港市市中心客车站对过。该工程建筑面积 20500 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5000 平米。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地下室层高 4.7 米 一层和地下室占地面积较大。见附图 。地下室施工从自然地坪下挖 6.0 米左右

2、。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离新建建筑物较近。这样就给施工,特别是地下室的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经多次研究,并根据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离新建建筑物远近的特点。依据勘探得到的如下地质和水文情况:初见水位距自然地面 0.8 米1.2 米上层滞水,稳定水位距自然地面 0.7 米1.3 米混合水位。自然地面至-6.0 米土层如下:上层为杂填土深 1 米左右。下层为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此土含水多后,形成流体状态。针对东港地区软弱土和地下水的特点,我们研究采取了不同的施工措施。首先我2们把重点放在如何保护周边构筑物、建筑物的安全问题。为保证地下室施工的正常进行,确保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我们经过多次研究。针对

3、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几种方案。经过讨论决定。按如下方案施工。针对东港地区软弱土的特点及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我们采用三种护壁方法。一是选用沉管灌注桩当护壁桩。桩直径为 377;入土深度 10.0 米;桩内主筋为 6 根直径 16的二级钢;桩内箍筋为直径 6间距 200的一级钢;混凝土标号为 C20见附图 。桩与桩之间间距按不同位置经计算确定。在桩的上边设计一个 300*500的系梁内配 8 根直径 16的二级钢当主筋;箍筋用直径 6间距 200的一级钢;混凝土标号为 C20见附图。桩后设计水平距离大于 9.0 米,入土深度 6.0 米的 300工字钢。间距按不同位置经计算确定,当护壁桩拉锚用。

4、工字钢前设计阻板,用 1500*600*50两块定型钢模,埋深 600见附图。拉线用直径 16的钢丝绳,每 3 根桩设一道拉线。为防止地下水的流动导致土方塌方,威胁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我们在紧靠护壁桩的外侧打入直径 400,长度 7.0 米的粉喷桩,喷灰量按每米40 公斤水泥用量,桩与桩之间重叠桩直径的四分之一,粉喷桩造价比地下连续墙造价低的很多。以便更好地阻止地水的流动,确保施工的安全。3二是选用木桩当护壁桩。木桩小头直径不小于 80,入土深度 3.0 米的落叶松,间距 1.0 米,桩与桩之间用厚落叶松板皮做挡土板。按二个阶梯设置,每个阶梯按 1.0米一个。三是采用挖土自然放坡 30 度的

5、方法。准备好大型塑料布下雨时覆盖,以免土体灌水塌方。一、各部位采取的措施1、在西面拟建道路 一侧,有二根一万伏高压线杆。离建筑物不到 5 米距离。其中有一根高压线杆的拉锚正在建筑物地下室坡道的入口中间。为解决此问题,我们经过几次研究,并且多次同电业部门协商,决定采取如下措施:1挖地下室土之前,在打护壁桩的同时单独打一根沉管灌注桩当临时拉锚桩。经过和电业部门协商,根据电业部门提供的拉线拉力,及拉线受力的特点。经过计算确定,拉锚桩的直径为 377 ;入土深度 7.0 米;桩内主筋为 8根直径 16的二级钢;桩内箍筋为直径 6间距 200的一级钢;混凝土标号为 C20。见附图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

6、求后,由电业部门派专业人员把拉锚线转移到临时拉锚桩上。2我们通过测量,决定永久拉锚应设在正式建筑物后墙外侧的一层梁的 5 米标高处。间距及角度见附图。这样4即不影响进入地下室的车辆,又不防碍建筑物后侧的车辆通行。所以我们施工到拉锚处在绑钢筋的同时,把事先设计制作好的拉锚安装好,一同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请电业部门派专业人员把拉线改换在正式拉锚上。3另一根高压线杆离正式建筑物不到 5 米距离。我们经过研究决定,在高压线杆左右各 8 米的位置加密护壁桩的间距,此段护壁桩的间距桩与桩之间按 1.2 米打,以解决拟建道路一侧土的侧向压力及路上行使车辆加大对土的侧向压力。为防止地下水的

7、流动导致土方塌方,威胁高压线杆的安全,我们在紧靠护壁桩的外侧打入直径 400,长度7.0 米的粉喷桩,桩与桩之间重叠桩直径的四分之一,以便更好地阻止地下水的流动,稳定地下土。确保高压线杆的安全。 2、在北侧有一座四层楼房,基础是筏板结构。离建筑物不到 4 米距离。如此近的距离在施工中如果不采取措施,往下挖土 6 米深,必然会造成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因此,我们经过计算确定,在四层楼房及后侧木材场直到地下室位置 一侧打入沉管灌注桩直径为 377;入土深度 10.0 米;桩内主筋为 6 根直径 16的二级钢;桩内箍筋为直径 6间距 200的一级钢;混凝土标号为 C20见附图 。桩与桩之间间距按 1.5

8、 米2.0 不同位置经计算确定。在桩的上5边设计一个 300*500的系梁内配 8 根直径 16的二级钢当主筋;箍筋用直径 6间距 200的一级钢;混凝土标号为 C20见附图。桩后设计水平垂直距离大于 9.0 米,入土深度 6.0 米的 300的工字钢当拉锚。间距 3 米一个,工字钢前设计阻板用 1500*600*50两块定型钢模,埋深600见附图。拉线用直径 16 的钢丝绳,每 3 根桩设一道拉线。为防止地下水的流动导致土方塌方,威胁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我们在紧靠护壁桩的外侧打入直径 400,长度 7.0 米的粉喷桩,喷灰量按每米 40 公斤的水泥用量,桩与桩之间重叠桩直径的四分之一,以便

9、更好地阻止地水的流动,这样就约束了地下室施工时土的侧向压力。为了防止地下水的流动,我们在沉管灌注桩的外侧打入了直径500的粉喷桩,桩长 7.5 米,每桩重叠 200。这样做防止了地下水的流动,保证了高压线杆和四层楼房的安全。3.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在东港北路一侧打入了两排 3 米长木桩,小头直径不下于 80,间距在 1.5 米2.0 米之间,这样做既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施工的安全。4.在相连无地下室的一侧,我们在挖土时按 30 度角自然放坡,没有设防护,但我们准备了大型塑料布,在下雨时覆盖。这样可以节约大量资金。二、施工经验的总结在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在施工中存在如6下问题。1. 在

10、拟建路一侧。打完护壁桩,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就挖土。造成四根护壁桩中上部裂缝。对施工影响不大。2.拉锚设的不规范。开始施工拟建路一侧,施工人员把拉锚桩设在离锁梁不到 5 米的位置。拉锚桩距离应按如下公式H 除于 TG 拉绳拉的也不紧 不规范,并且没在拉锚桩上设阻板,加上拟建路一侧车辆不断,这样就增加了护壁桩外侧土的荷载,造成锁梁、护壁桩上部不断向地下室方向移动,情况非常严峻,如不及时采取得力的措施,将直接威胁高压线杆的安全。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立即采取以下方法:A.增加拉锚桩。在离护壁桩 10.0 米以外,即拟建路临近处增设拉锚桩,间距 3.0 米一个。B.拉锚桩前埋设阻板。C.拉绳改用紧

11、线器上紧。D.设专人用仪器昼夜观察锁梁的变化,如发现锁梁有大的变化我们立即采取措施。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经过观察锁梁没有大的变化,施工正常进行。3.在施工建筑物后侧靠近木材厂一侧时。当土挖完后,发现如下问题:A.有三根护壁桩和部分粉喷桩出现裂缝。分析其原因发现, a.因此地段我们当时做方案时考虑节省资金,护壁桩间距按 2 米间距,间距有些大。b.护壁桩裂缝,主要是有一根护壁桩在打桩时出现重桩,加上混凝7土配比不好。c.临时道路上木材厂运木材的汽车较重,最重的高达 30 多吨。增加了土的侧向压力。d粉喷桩出现裂缝主要原因是:临时道路上木材厂运木材的汽车较重,增加了土的侧向压力和护壁桩的间距有些大。B

12、.拉锚设的距锁梁太近,最近的离锁梁不到 5 米的位置,而且拉线拉的不规范。C.由于出现以上问题。护壁桩带动锁梁及粉喷桩不断向地下室方向移动。情况危险,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地下室将无法施工,木材厂运木材的汽车将无法通行。后果严重。我们经过研究决定:a.用 6 根 250的工字钢,高7 米长。加固裂缝的护壁桩。b.在离护壁桩 10.0 米以外增加拉锚桩。c.彻掉部分护壁桩外侧的土方。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地下室在施工中非常顺利。周边的建筑物、构筑物没有变化。经过本工程的施工,我们积累了对软弱土地区,特别是地下施工的宝贝经验。对今后施工软弱土地区很有帮助。值得广大设计、施工人员学习应用。贯彻了建设部建质200526 号,10 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通知的第 1.3 条、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 。积累了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的经验。保证了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工期。保证了工程质量。参考文献:1. 东港金海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82. 东港金海岸地下室施工方案3.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 JGJ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 JGJ123-2000 即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2006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