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高一语文单元测试(第4单元)(附答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9881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学期高一语文单元测试(第4单元)(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单元测试(第4单元)(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单元测试(第4单元)(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单元测试(第4单元)(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学期高一语文单元测试(第4单元)(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学期高一语文单元测试(第4单元)(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学期高一语文单元测试(第4单元)(附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测试第 4 单元一、 (30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驿站() 伎俩() 惴惴不安()B.晤见() 卑怯() 自惭浅薄()C.梦魇() 摞起() 淆乱乾坤()D.悖谬() 休憩() 怅望低徊()【解析】A 项中“俩”应读“ ” ;B 项中“晤”应读“” ;D 项中“徊”应读“” 。【答案】C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奔弛 苑囿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B.布署 撤退 妄加揣测 指桑骂槐C.倔强 内疚 游刃有余 独抒新见D.犀利 辉煌 衰草离披 剧烈振撼【解析】A.“弛”应为“驰” ;B.“布”应为“部” ;D.“振”应为“震” 。【答案】C3.依次

2、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 ,也是他作为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 。火箭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大气层,在人们的 中消失。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纸的 表,这可真令人深思。A.写照 体现 视觉 勘误 B.写照 体现 视野 勘误C.体现 写照 视野 刊误 D.体现 写照 视觉 刊误【解析】 “写照”就是画像,是就形象而言。 “体现”是指某一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某一种精 神 , 是 就 精 神 而 言 。 “视 觉 ”是 人 们 辨 别 外 界 事 物 明 暗 和 颜 色 特 性 的 感 觉 。 “视 野

3、”是 人们 能 够 看 见 的 空 间 范 围 。 “勘 误 ”是 列 举 并 更 正 书 刊 中 文 字 上 的 错 误 , “刊 误 ”是 修 改 、 删 除错 误 。【答案】B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不掌握点和线的理论就不懂得平面的知识,不掌握平面的理论就不懂得立体的知识,学习几何就得按部就班,由浅入深。B.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也爱好音乐。C.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接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D.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未能去下关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

4、失约,我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解析】A 项“按部就班”指事情按一定的条理、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学习几何是掌握点、线、面、体等科学规律的不断提高过程,跟处理一项一项普通的事情不同,应改为“循序渐进” 。B 项中“耳闻目睹 ”只是突出亲耳听,亲眼见,而“耳濡目染”在此基础上还强调了“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故宜改为“耳濡目染” 。C 项中“光怪陆离”意谓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是典型的中性词,易误认为是贬义词。D 项“耿耿于怀”是贬义词,和上下文感情色彩不协调。【答案】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B.他们被老人那清晰

5、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C.善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关系。D.一位老工人向国家文物部门捐献了一枚祖传的硕大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解析】A 句主谓搭配不当,删去 “的足迹” 。B 句“思路” “信心”不可“感染” ,都属搭配不当。D 句分句缺主语。【答案】C6.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选填哪一句话方能与上下文恰当地衔接( )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心理学家分析,人自离开母体,来到这纷繁扰攘的世界,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而故乡则是

6、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A.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B.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C.因而,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D.因而,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及对情感的整体把握。A 项中的“故乡”与下文重复。B、D 两项则无“冲动” ,与下文形不成照应。而 C 项中有 “冲动” ,亦是“反映” 。【答案】C7.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 )A.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儿来花。B.“文 革 ”劫 难 , 使 他 变 得 苍 老 了 , 方 圆 形 的 下 巴 颏 上 黑 胡 碴 子 里 已 搀 杂 了 银 白 色 的 松针

7、。C.看见这样好的麦苗,就闻到了面包的香味。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不够我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A 、C、D 都运用了夸张手法;B 项运用了借喻手法。【答案】B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同文化是作者为摄影艺术集 胡同之没写的序。汪曾祺的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C.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 春华秋实 茶馆的创作等。因话剧茶馆的创作,1950 年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D.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

8、要作品有 康素爱萝 安吉堡的磨工等。【解析】C 项,老舍因创出了 龙须沟而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答案】C9.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村 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田野,月明荞麦花如雪。A.诗的第一句点出秋色的浓重,渲染秋夜的凄清。第二句写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地勾勒出村夜的特征。B.诗的第三句既是一个过渡句,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用来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C.诗的最后一句写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D.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画出

9、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清新恬淡;并匠心独运地直接抒写人物感情的变化,读来亲切动人。【解析】这首诗是借自然景物的变换来写人物感情的变化,并非直接写出。【答案】D10.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太 阳艾 青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唤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广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弄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1937 年春天)A.诗的第一小节以“墓茔” “黑暗的年代” “死亡之流”等意象来反

10、衬“太阳” ,使其“光明” “净朗” “新鲜” “生动”的意蕴更鲜明突出。B.诗的第二、三节以敏锐的感觉、奔放的想像,借助种种意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真实感触。C.太阳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象征光明,象征永生,象征未来。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观日出时的瞬时感受,全诗运用排比、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通过种种联想和想像,揭示了“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的主题。【解析】D 项全诗没有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答案】D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114 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生 长 因 子 实 际 上 是 细 胞 基 因 产 生 的 生 长 调 节 物 质 , 这 决 定 着 细 胞 的 代 谢

11、作 用 , 从 而 着各种性状。对生长因子隐秘的探明,可以明了细胞的成长发育和分化是如何进行的。,已为科学家们完全证实。基因是怎样通过生长因子来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的呢?原来,正常细胞是由一种犹如“钥匙与锁”的化学系统来控制正常细胞发育的,在这一过程中,生长因子既起着“钥匙”又起着“锁”的作用。在细胞进行增殖时,由基因编码的三大类型的生长因子控制着它的分裂作用:第一类生长因子生成后排放到细胞外,起着“钥匙”的作用;第二类生长因子是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构,起着“锁”的作用;第三类生长因子则位于细胞膜内表面以及由此通向细胞核的部位,起着信号传送“通路”作用。医学研究业已探明,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

12、“钥匙”型生长因子、“锁”型生长因子以及“通路”生长因子,形成了一个细胞分裂的信号传送链。细胞的增殖就在于第一类生长因子“钥匙”开启第二类生长因子“锁” ,这种开启作用激发的细胞分裂信号,沿着由第三类生长因子组成的“通路”传递给细胞核,从而激起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新的子细胞。(摘自新华文摘1987.7)11.在文中方框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控制 B.辖制 C.制约 D.约束【解析】注意上下文联系。 “生长调节物质” “通过生长因子来调控细胞正常生长发育和分化” ,而所给的词语“辖制”是管束之意;“制约” “约束”是不越出范围,而“控制”则意为“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紧扣“

13、调节”意义。【答案】A12.在横线上应填入的语句是( )A.生长因子在控制和调节细胞正常新陈代谢中的基本能力B.生长因子在控制和调节细胞正常繁殖过程中的基本作用C.生长因子在控制和调节细胞各种性状方面的功能D.生长因子在暴露自己在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中的秘密【解析】这一段主要谈的是细胞“增殖”问题,因此 A、C 两项不对,D 项表示的是主动关系,而在语境中表示的是被动关系(见文中横线后“已为科学家们完全证实” ) 。【答案】B13.对文章中的“钥匙” “锁” “通路”几个比喻的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更加形象地说明了生长因子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B.更加准确地说明了三类生长因子在

14、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C.更加生动地说明了细胞增殖过程中所形成的细胞分裂的信号传送链。D.更加具体地说明了由化学系统控制的细胞有丝分裂形成新的子细胞的化学反应过程。【解析】原文有:生长因子既起着“钥匙”又起着“锁”的作用。正常细胞是由生长因子所控制的。故 A 项正确;三类生长因子的作用文中有记叙“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 ,B 项正确。 C 项文中有“医学研究业已探明 形成了一个细胞分裂的信号传送链” ,故 C 项正确。 D 项中叙述不是化学反应过程,所以错误。【答案】D14.对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生长因子在生命中的作用 B.细胞有丝分裂和子细胞的形成C.细胞生长和

15、演变的规律 D.生长因子的调控机能【解析】文中先是谈生长因子的作用,指出了生长因子的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功能,然后谈了三类生长因子的作用。四个答案中 A、B、D 三项都对,但缺乏全面,只谈了部分内容。【答案】C三、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 (18 分)人间鲁迅林贤治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的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 “东方文明” ,专制、强暴、虚伪、保

16、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 ,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 ,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 ,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