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3 页高考中的日期计算应用举例地图的使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地图既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又灵活实用有助记忆在遇到一些较高难度的地理问题时,用好地图则能省时省力,找到解题突破口那么,最关键的是如何巧妙地使用地图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地图在日期计算中的应用案例一、日界线与日期的范围划分 1.日期的分界线有两种:自然日界线(0 时经线)和人为日界线(国际日界线)①国际日界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 180°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简称日界线国际日界线并不与 18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原则上以 180°经线为划分依据国际日界线两侧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东十二区的时间最早,西十二区的时间最迟相差 1 天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 (下右图)②0 时经线:地方时为 0 时(24 时)的经线2.零时经线与日界线(180°)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 (下左图、下中图)①新日期:国际日界经线向西至 0 时日界线是新日期国际日界线为新一天的开始,它所经过的地区(西侧)都进入新日期②旧日期:国际日界限向东至 0 时日界线是旧日期新日期未到的日期,即旧日期。
3.日期范围计算实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 7 月 6 日,非阴影部分为 7 月 7 日,读图回答:① NA 的经度为 ;NB 的经度为 ② 这时北京时间为 7 月 日 时第 2 页 共 3 页解:非阴影部分为新日期,因此,NB 为国际日界限(原则上为180°) ,NA 为 0 时经线NA 在 NB 逆时针(北极上空)转 135°(由 360°减去 225°得出)的地方,因此 NA 的经度为 45°W(西经沿地球自转方向逐渐减小,即 180°减去 135°) 再根据 NA 为45°W 且为 7 月 7 日 0 时,计算得北京时间为 7 月 7 日 11 时,过程如下图图中,45°W 所处西三区与 120°E 所处东八区相差 11 个时区(经度差 165°) ,即相差 11 个小时代入公式:东边时间(东八区)=西边时间(西三区)+时差东边时间(东八区)=7 月 7 日 0 时+11 小时=7 月 7 日 11 时(2)北京时间 2012 年 12 月 21 日 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 2012 年 12 月 22 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几分之几?A.0 B.1/3 C.1/2 D.2/3解:如上图,找到两条日界线,确定日期范围。
已知北京时间,找到地方时 0 点所在的经线(169°30′W) ,与 180°经线的位置和时间从而确定日期 12 月 21 日的分布范围为 180°经线向西至 0时 169°30′W 线,其他地区为 12 月 20 日最早时间为东十二区2012 年 12 月 21 日 23 时 18 分很明显,此刻没有出现 12 月 22 号,故选 A 项3)北京时间 2014 年 6 月 8 日 0 时,此刻,日期为 2014 年 6 月 8日且处于东半球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几分之几?解:如上图,6 月 8 日范围为 180°经线(国际日界线)向西至120°E(0 时)经线,其余为 6 月 7 日又东半球范围是 20°W 向第 3 页 共 3 页东至 160°E可从图中看出:日期是 6 月 8 日且处于东半球的范围为 120°E 向东至 160°E 共 40°,又全球共 360°,因此,所求日期所占比重为:40°/360°=1/9二、总结教学实践表明:在时间和日期计算中,地图的使用能明显优化学生的思维,画图后将已知条件在图中标出,明确还需推算哪些条件,再推算出结果正确率极高文中的解题步骤主要用于分清思路,掌握解题的先后顺序。
实际上,相关计算都可以在图中按步完成以节省时间本文精选了一些高考试题作为案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每一位地理教学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