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小常识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64166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保健小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保健小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保健小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保健小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保健小常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季养生小常识9 月 16 日-9 月 30 日(9 月 23 秋分)一、52 字短信1.秋季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黄帝内经:“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2.秋分秋色秋收忙,秋风秋雨秋意凉,金秋燥气在当令,滋阴润肺食调养,调节情绪防抑郁,心性平和要开朗。3菊花枸杞茶虽为热门茶饮,但虚寒体质、容易拉肚子的人及孕妇不适合喝,常拉肚子的人还需谨慎服用决明子茶。4.秋天空气干燥,可适当服些养生滋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即可,防秋燥伤人。5.生梨性味甘、酸、凉,具有润燥补肺的功效,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在秋冬常常容易复发者,多吃一点生梨颇

2、有益处。6.受气候的影响,秋季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如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等等,进补养生应依据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来进行。7.秋季养生应多蜜少姜,温凉分清,保肺为先;排毒为主,进补次之;防上火应多食蔬菜;保养肝气应省辛增酸。8.秋天到,气候燥,记得天天吃红枣;百合做菜润润肺,枸杞一杯精神好;苹果葡萄都是宝,秋季养生少不了!9.秋季养生一防干燥,滋养补水皮肤好;二防累困,睡眠充足好精神;三防感冒,防寒保暖;四防痢疾,注意饮食卫生!10.秋季养生要常笑,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升降,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让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使心肺气血调和。11.秋季气候干燥,每日用玄参、麦冬、沙参泡茶,可预防慢性咽炎,

3、治疗咽喉充血、干燥、疼痛等症状。12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皮肤粗糙、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百合具有滋阴润肺、清心安神等作用,对秋燥有较好的作用。13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人们容易产生“悲秋” ,因此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14秋属金,主肺,肺合鼻、皮毛。秋天凉燥之气又最易侵犯口鼻皮毛而首先伤肺,所以在秋分之际要注意保养肺气。15 古语有云: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藕有止渴生津清热的功效,而熟藕有开胃健脾益血的功能,适合在秋季食用。二、122 字短信1. “秋分” ,是秋季第四个节气。这一天昼夜平分,古称“日夜分,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后,气温越来越低。北方冷空气频

4、频南下,造成“秋风阵阵,秋雨绵绵”的天气。南方始入初秋,秋雨和秋燥会交替出现。2.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宜收不宜散,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秋燥津液易伤,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包括乌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3.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在饮食调养上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4.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此时,胃肠

5、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起居,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盖好被褥,以免着凉。5.秋燥症”分温燥和凉燥,秋分前暑热未散,多见温燥;秋分后气温速降,寒凉渐重,多现凉燥。秋燥温与凉的变化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治凉燥,除了饮食上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平时还要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6.秋季养生三坚持:一、坚持秋练,秋练是指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二、坚持秋防,秋防是指预防秋季易于感染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三、坚持秋养,秋养指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7.秋季的气候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又被称为“多事之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