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复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51074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记叙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记叙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记叙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记叙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复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纵观历年来中考语文试卷,特别是河南的中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现代文阅读中记叙文阅读是必考内容。考查时更加关注文本,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理解分析、语言品味、情感体验、拓展迁移。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出题:1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3 推断人物的心理、言行;4 给文章做批注;5 谈读后感悟;6 体会作者或文章中人物的情感。俗话说“方法大似气力” 。在复习时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走进文本,同时还要交给学生正确的做题方法。下面我就我在复习中总结的一些做题方法,拿出来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指正。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一、抓住标题中的关键

2、词来理解题如“文眼” 。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提供了理解文章内容的相关信息。把握好这些关键词,能更好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如,【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非课改区) 】 (13 元“遗产” 阅读。 )的第 8 题:文章为什么用“13 元 遗产 ”为题?谈谈 你的理解。 (2 分)解答时,首先要抓住两个关键词:“13 元” “遗产” 。区区“13 元” “遗产”会引出一个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呢?字里行间会洋溢着什么样的真挚感情呢?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答案显而易见:13 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 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 题 。 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3、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 分)二、联系题目中的修辞来理解有的题目巧妙运用了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暗示了事物在文章中的比喻义、引申义。所以,抓住标题所运用的修辞就等于找到了一把解答标题含义的钥匙。如,【2007 年广西梧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补丁阅读。 )的第 12 题:上文为什么以“补 丁” 作为标题? 结尾中的“ 补丁”有什么深刻含 义?(3 分)解答时,一方面要从行文结构上分析“补丁”的作用,文章围绕“补丁”来组织材料:“补丁”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或: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1 分)。另一方面,文章标题“补丁”一语双关,既指衣服上的“补丁”又有其比喻义和引申义:结句中的“补丁”

4、是指针对孩子们思想的缺失,采取 补救的教育措施(2 分)。三、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我们不但要从题目本身来解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更要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如,【2007 年湖南省永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西风胡杨阅读。)的第 15 题: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 说说“ 西风”的具体含义。( 2 分)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分析、体会,我们明白这里的“西风”有了双重意义:既指摧残胡杨的自然界的西风(或恶劣的自然环境)(1 分) 也指人类摧残胡杨的行为(1 分)。四、结合文章主旨来理解。要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要弄清楚作者文章要抒发的情感和寄寓的

5、希望。如,【2007 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只是一个普通人阅读。 )的第 11 题: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3 分)文章刻画了一个衣衫褴褛,生活贫困,冰天雪地连鞋都没有穿的老妇人的形象。众人面对老妇人熟视无睹,坦然自若。唯有这位年轻人向可怜的老人伸出了爱心之手。文章用只是一个普通人做题目表明:年轻人对一个陌生人的同情与帮助(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去做的);表现作者对年轻 人的肯定和赞美;也表现出作者 对人们都应该付出爱心的呼唤。 (各 1 分)如何概括故事情节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故事情节概括题一直是考试的热点题型。面对这种试题,我们通常都是采用一个公式来套用:何时何地何人做

6、何事。一味地套用,导致试题答案不全面,前后情节相互混杂交错,事件对象主次颠倒。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完成这类题呢?一、抓线索,梳脉络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所以理清线索,就等于是找到了解答这类题型的一把金钥匙。如,【2008 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梨一样的苹果阅读。)的第 7 题: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经过: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 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解答时,先看文章的标题。“梨一样的苹果”突出苹果的与众不同,引出了曲折

7、感人的故事情节。再结合试题的要求与提示,情节的经过部分也是围绕“梨苹果”来写的: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 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二、抓中心,明目的 在一篇文章中,所有的情节都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反过来,一篇文章,中心一旦确定,就等于给故事情节制定了一个框架。所以,阅读一篇文章,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文章写作目的和主旨。这样才能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如, 【2008 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棉花糖阅读。 )的第 10 题: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 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 略概述。( 6 分) 文章围绕“棉花糖”

8、,引出父亲疼爱我的几件感人事件。概括时要紧扣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无论什么时候,父亲都是慈爱的。组织答案时要表现“疼爱”两个字:(1)当我好奇地问父亲喝凉水的味道时,父 亲笑着哄我说是甜的。(2)当我掉进水缸后,父亲对我的惩罚仅仅是用一根草在我的脸上拂过,而且 过后还怕我疼。(3)当父亲病危里,他还叨念着“打”我的那件事 。三、看对象,明主次一个故事中往往有很多人物,和人物相关的又很多情节。所以概括故事情节时,要分清谁是主要人物,哪些情节是主要情节。如, 【2008 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 )的第 17 题:本文所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3 分)解答

9、时,首先分清哪件事是主要事件。朋友们刺激我爬悬崖;我在悬崖上哭泣;最终脱险,这几件事中,我脱险的经历才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因为这件事不但表现了父亲教子有方,而且这件事还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正确答案应是:“我”在父亲引导和鼓励下爬下悬崖的经历。解答中考推断人物的心理、言行题一、 结合语境,巧妙推理人物某一时刻的心理、言行与文中人物的表现分不开,所以解答人物心理、言行的推断题,要结合上下文的重点语句合理推理和联想。如,【2007 年河南中考卷】 (13 元“遗产” 阅读。原材料略。 )的第 10 题: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1)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

10、 着眼,冲我笑了笑。(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 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解答第(1)题,可结合第段“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 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 ”再结合第段“她是在敷衍我”,“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第段“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由此可知“她的声音很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时的心理: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是不想 让 母亲为自己担心。解答第(2)题 ,据第段医生的话,第段“女儿”的话,第段“女

11、儿”的遗嘱,可见女儿不忍离开妈妈,所以当女儿听到自己被确诊为一般性肺炎时,一下子搂住了我,她这时的心理是:在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二、结合情节,合理想象记叙文故事情节相对完整,文章的情节对分析人物性格,表现文章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物的一切表现和情节是密不可分的。如,【2007 年河南中考卷】 (同上)第 12 题:文章第段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 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情节来分析。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化成:此情景下母女二人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三年前,父亲去世,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女儿可能得了病毒

12、性脑炎,有生命危险。女儿感觉自己要永远离开母亲,向母亲交待后事,母亲痛心疾首,唯恐失去亲爱的女儿。母女二人面对生死离别、悲痛欲绝、依依不舍。结合故事的情节推断出他们的言行: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 孩子,你不会有事的,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他的眼角滑落。三、身份介入,情感体验记叙文以“情”感人。阅读的时候,只有做到身份介入,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探究人物的言行。如,【2007 年浙江省中考(嘉兴卷)语文试卷】 (三轮车夫原材料略。 )第 12 题:如果你是文中的“ 她” ,在车夫转身离开的医院的一刹那会怎么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述出来。

13、 (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 60 字。 )解答这类题目,要进入角色,把自己想成文章中的母亲。漆黑的冬夜,孩子病了,丈夫在外打工,要马上送孩子去医院,她心急如焚。面对车夫喊出的“你们谁出 20 块钱,我就拉谁!”的宰人价格,她别无选择。到医院后三轮车夫居然没有收取“她”一分钱。刚还为 20 块钱的车费闷闷不乐的她,恍惚大悟:她想:“真是个好人哪!”或“他是在帮我呀!”此时此刻的她:“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或“望着远去的背影,他的眼睛湿润了,抱着孩子 进了医院。 ” 只有做好身份介入,情感上进行碰撞,找到感情触发点,才能准确答题。四、结合性格,细处体

14、会透过人物心理、言行可以推知人物的性格。反过来,人物的性格也决定着人物的心理和言行。如,【2007 年浙江省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那年冬天好大雪阅读。原材料略。)第10 题:第 段中 说“一只只粗糙皲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 张皱 巴巴的人民币塞进胡小兵的手里”,揣摩 这时胡小兵的心理,把他内心的想法写出来。解答该题时要结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从细处体会。胡小兵是一名农民工,父亲几个月前从脚手架上摔下了,摔坏了腿,不能再劳动。胡小兵工答应过年要往家里寄一千块钱,可是口袋里只有五百,大伙明白真相后凑了五百块钱给胡小兵。勤劳、善良、老实、言语不多,身为农民工的胡小兵此时内心激动万分:大叔、大哥们对我太好

15、了!他们挣钱也不容易,明年我不吃不喝也要把钱还给他们。 (意思对即可)浅谈如何给文章做批注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给文章做批注已成为中考的新题型。在解答这类题型时,很多学生都是怀着碰运气的心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乱写一气。导致太多无谓的失分。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答题规律,没有正确的答题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完成这类题呢?一、抓关键词,作评价 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往往借助一些关键词语表现。所以,在做批注时,我们可以先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如, 【2008 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梨一样的苹果阅读。 )的第 11 题: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 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

16、阅读时 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 请任选一个角度, 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 (4分)摘录内容(1) 批注(1)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的苹果。摘录内容(2) 批注(2)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题目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批注的角度,这无疑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在答题时,可以先从关键词语上考虑,品味这些词语在表现文章内容时所起的作用。文章重点表现了几个人物(尤里卡、米哈朵夫、米丘林)的求实态度和执著精神,所以在品味语言的时候要紧扣这一点:“的确 ”“必须” ,语气坚定,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 我的”“和我不一 样的”,这小小的变化体现出米哈朵夫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言之成理即可。一小 题 2 分,共 4 分)二、巧析修辞,赏语言文章往往借助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