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杆机械化还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24939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秸杆机械化还田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秸杆机械化还田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秸杆机械化还田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秸杆机械化还田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秸杆机械化还田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秸杆机械化还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杆机械化还田(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秸杆机械化还田,农机推广站,一、概述,2012年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农业部十二项农业主推项目之一,张家港市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近30万亩,单产550公斤,小麦近30万亩,单产330.3公斤。按照水稻、小麦的平均谷草比分别为1:1.2和1:0.8计算,全市每年收获的稻、麦秸秆总量为近27万吨。近年来,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的利用,焚烧现象得到控制。2011年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定时监测,本地区夏秋作物没有秸秆焚烧火点,单位面积(千公顷)0火点,但小火点时有发生,引起有关部门不要松懈。,秸秆焚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见下表),秸秆焚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生态失衡,污染了环境,会引发

2、火灾,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造成交通事故,引发人类多种疾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些危害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农作物焚烧的散发物,造成农作物秸秆大量焚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保持持续稳产、高产,农作物秸秆总量在增加,但综合利用,特别是工业化的利用滞后,秸秆出现过剩;2、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增加使用化肥和燃煤(气),减少使用秸秆作肥料和燃料;3、受农业机械性能和作业效率的影响,秸秆留茬过高,灭茬耕整地机械和免(少)耕播种机械在部分地区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迫使农民一方面为赶农时,一方面秸秆用处不大而焚烧。,二、秸秆还田的效果,农作物秸秆的成份主要是纤维素和

3、半纤维素,此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木质素和少量的蛋白质及灰分元素。农作物秸秆中养份的含量,因作物种类而有所不同。各种作物秸秆的养份含量占干物质重(%),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农田生态环境即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秸秆还田的增产机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养分效应、改土效应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根据近两年的麦稻全量还田定位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都有提高。全量还田对照不还田,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0.021%,4.3mg/kg,20.1mg/kg。,2.随着有机质进入土壤,逐步分解矿化,部分残留于 土壤中形成稳定的腐殖质,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

4、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机质、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138%和1.2%,土壤容重下降了0.11g/cm3。3.土壤中0.25毫米的微团聚体对土壤物理性质和营养条件具有良好的作用。秸秆还田后,1-0.25毫米团聚体增加了73.5%, 而0.01毫米团聚体则减少50%。4.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试验田块水稻亩增产17.2公斤,小麦增产24公斤。,秸秆还田效果分析表,三、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外部条件和技术条件已成熟,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当前秸秆焚烧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级政府已把秸秆禁烧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江苏省进行4年秸秆还田示范市创建活动,并加大了补贴的力度,这给我们推广工作

5、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2、技术条件已具备从2007年始,我市塘桥镇被列为省秸秆还田示范乡镇,从塘桥的试验情况来看,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机具成熟。目前使用的1ZSD-200型秸秆还田,机,这种机型,在我市使用已有8年,现保有量达到近千台。从使用情况看,该机一机两用,机手普遍反应较好。二是技术可行。目前对于秸秆还田技术,已经从切碎、施肥、旋耕等方面总结出一套适用的技术操作规范,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技术完全成熟,目前已在全省推广。三是操作简便。只要初步掌握机具操作技术的人,均可顺利安全使用。四是成本低廉。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只需在收割时将秸秆切碎成810公分,每亩只需增加10元成本。五是效益显著。经

6、有关部门试验,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当年可增产小麦6.6%,由于增加了地力,对下一熟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社会效益也较为显著,它是循环农业的重要抓手,是解决秸秆焚烧的重要出路;是秸秆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地力的重要措施;是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工程,是农业部门对社会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四、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路线,(一)麦草秸秆机械还田技术1、作业机械小麦秸秆还田的动力机械为中型SNH700拖拉机,该机具有配套机械多、功率大、水早二用等特点。配套机械为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1G-175旋耕机,1ZSD-200型秸秆还田机。其中,1ZSD-200型秸秆还田机是提高秸秆还田质量的关键机械,它可在上水后将田面外露秸

7、秆压入土中,同时具有碎土、整平田面的作用。,2、操作技术小麦秸秆还田的作业流程为:机收小麦、机留茬、 碎草人工挑匀麦草底施氮肥机耕埋草晒垡 或水沤施复混肥水耙压草移栽或播种水稻。小麦机收时留下部割茬30-40cm,其余经粉碎的秸秆用人工挑匀,在秸秆旋耕翻埋前放碳酸氢铵每亩30-40公斤,随施随耕,耕翻埋草深度l0-15cm。耕后5-7天内晴天晒垡,遇雨天上水沤田。水稻栽秧或播种前,先上水后施复混肥,再用水田驱动耙耙田压草。水田驱动耙作业以薄层水为宜,水层过深会造成秸秆飘浮,影响压草效果。水耙作业后达到田面不见外露秸秆,平整起浆,即可播种或机插、手插水稻秧苗。,3、农艺配套技术小麦的谷草比接近l

8、:l,在高产水平时,每亩秸秆 数量可达300-400公斤。常出现水稻前期苗黄,分 蘖延迟,根系遭受还原物质毒害等现象。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底施氮肥,调节碳氮比值。据分析,小麦秸秆含N0.45%,含C41%,C/N值为91.1,直接还入土壤后使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土壤有效氮被暂时固定,使水稻缺氮而影响前期生长。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适量底施氮肥,调节土壤C/N值。根据已有的研究,夏季麦草还田C/N调节到21较为适宜。如按每亩还草量300kg计算,需增施N4.5公斤,折亩还l00公斤麦秆需增Nl.5公斤,相等于碳酸氢铵8.8公斤。,二是科学水浆管理,调节土壤Eh。麦秆在水田嫌气 状态下腐解,易使土

9、壤还原性增强,产生亚铁、硫 化氢等有害物质毒害水稻根系,使水稻前期形成僵苗。 据田间测试,水稻栽插后3天,秸秆还田的耕层土壤(0-15cm)Eh为238.2mv,比不还秸秆的Eh275.9mv降低37.7mv。水稻栽后l4天,还秸秆的Ehl77.8mv,比没有秸秆的195.7mv降低l7.9mv。水稻栽后35天(烤田前),秸秆还田的土壤Eh与没有秸秆的接近,分别为l058、101.1mv。由此可看出,秸秆还田的稻田土壤在水稻移栽后30天内还原性增强。因此,在水稻栽后要及时脱水通气,调节土壤的Eh值,在整个分蘖期间采取问隙灌溉的方法,减轻还原物质的毒害,促进水稻根系生长。,(二)水稻秸秆全量机械

10、还田技术1、作业机械水稻收割、碎草的机械主要采用“洋马”、“久保田”等自走式收割机。土壤耕作、开沟以50以上大中型拖拉机为动力机械。配套机械有旋耕机、秸秆还田机、碎土盖籽机和单园盘开沟机。2、操作技术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可分为旋耕法和覆盖法二种方式。旋耕还田的作业流程为:机收水稻、机碎草人工耙匀稻草施基肥旋耕埋草播种小麦机斩籽机开沟。覆盖还田法的作业流程为:稻田套播小麦,套施基肥机收水稻、机碎草覆盖人工挑匀稻草机开沟复土。,稻草全量旋耕还田在水稻机收时启动碎草装置,将稻 草秸秆均匀地切成5-8cm长的段,如果碎草不充分会 影响旋耕埋草的质量。在旋耕前用人工耙匀秸秆,每 亩基施碳酸氢铵l5-20公斤

11、。旋耕深度视土质而定,砂壤、轻壤土宜深,l0-15cm,粘质土壤宜浅5-10cm。掌握适宜的旋耕深度能使土草比例适宜,有利于小麦根系深扎。耕后机播或人工播种小麦,用旋耕机碎土盖籽。 稻草覆盖还田法在水稻机收前1-3天套播小麦,套施基肥(复合肥)。机收水稻时将秸秆均匀地切碎,用人工挑匀,及时用开沟机开沟复土。为了增加秸秆表层的复土量,要增加开沟的数量,沟距以1.5m左右为宜。机开沟时要注意土壤墒情适宜,以利沟泥匀撒。,五、机具简介,埋 茬 耕 整 机,六、主要政策扶持措施,1、加大财政资金补贴力度。要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农机化规划中的重点推广项目,加强推广力度,建议市镇两级给予政策补贴,引导

12、和调动农民购机还田的积极性。一是对原有农机补贴中,加大对大马力中拖补贴力度,每台大马力拖拉机增加0.5万元补贴,同时对秸秆全量还田的农户,预计按照每季每亩增加的15元费用.二是加大对秸秆还田机具的补贴力度,对推广使用效果比较好的机具,如旋耕机及施肥、播种、旋耕三位一体的新型机具等加大补贴力度。,2、加大考核力力度。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当作改善农民生活生存环境,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大事来抓。把这项工作列入每年的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并在年终先进镇考核中作为主要依据,完不成指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3、加强技术培训力度。要加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把

13、这项技术完整地传授给农民,利用农机化信息平台、农机培训学校,三年培训450名技术骨干,并将秸秆还田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汇编成小册子发放到所有的农机手和规模经营大户手中,促进农机技术水平和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4、加大创建工作力度。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探索推广秸秆还田作业服务新模式,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最大限度提高机具使用效率,建立完善市场化长效机制。上下联动,通力协作,争取在2009年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率达到60%以上,创建省秸秆综合利用(还田)示范市。,七、附图片,机收后秸秆堆放,秸秆捡拾打捆机,作业现场图,秸秆焚烧现象 (图一),(图二),小麦播种施肥,一体机作业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