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城市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43066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睢县城市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睢县城市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睢县城市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睢县城市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睢县城市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睢县城市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睢县城市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地测量学设计专业:测绘工程班级:0842姓名:张弛坤学号:200808111228指导老师:刘小强 城区控制点分布图密级:机密 编号:200808111228睢县城市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负责人:张弛坤2010 年 12 月 10 日 目录一、任务概述1.1、目的要求 1.2、任务的内容1.3、任务范围 1.4、工作流程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2.1、地理概况 2.2、气候条件 三、已有测量成果3.1 测区已有资料四、布网方案4.1、作业方法4.2、外业记簿 五、技术设计要求5.1、作业技术依据5.2 作业技术方案六、平面控制测量6.1、导线侧量的主要技术要求6.2 水平角观测 6.3、距离测量6.

2、4、数据处理七、高程控制测量7.1 高程控制网布设7.2 高程控制网等级7.3 高程控制网观测7.4 高程控制网平差7.5 布网方案的评价7.6 控制网的平差方案 八、上交资料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1、目的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委托方要求,布设商丘市睢县城区三等控制网。为以后的测量工作提供平面和高程控制。控制网与即要考虑与原城市二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睢县城区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市区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三等。2、任务范围 本测区范围:睢县外环城公路,东面和北面紧挨城

3、郊乡边界,西面为河集乡边界,南到白庙乡,占地约 30000 亩。 3、工作流程根据协议书要求,收集资料,实地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根据技术设计书选点、埋石四等全面控制网、三等水准外业观测及平差计算编写技术总结、检查报告,资料整理、检查验收 提交成果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豫东平原地区,面积约 4km,测区内大部分为建筑物和街道,地势较为平坦,但测区中央有个面积约 4000 亩的湖泊,测区东南面是林地,给控制测量带来一定困难。 2、气候条件 测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不均。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

4、短,春夏之交多于风。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3、交通情况 测区内主要是环城公路和水口路,中心大街,文化路等几个主干道,公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1 测区已有资料1、测区已知点资料接到任务后,我方即到省国土厅调集了控制点和测区内 1:10000 的地形图资料;随后又对测区内调集的已知点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2、已有平面控制资料省国土厅提供的控制点全部是为“河南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布设测量的GPS、水准共用点。平面测量结果为 C 级 GPS 控制网 1980 西安坐标系,6 度带,中央子午线为 117 度的成果。经实地踏勘,这些点保存完好。这 4个已知点在测区里分布均匀,从图形结构好,可

5、以很好地起到平面控制效果。控制点简介见下面表。3、已有高程控制资料前面介绍的4个点都具有 1985 国家高程基准下的正常高成果,可以利用。4、已有地形图资料从省国土厅还调集到覆盖测区范围的1:10000 地形图资料,该资料可供本次控制测量的选点使用。5、坐标和高程系统平面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控制点简介平面坐标 高程坐标序号 点号X Y 等级 H 等级1 DG01 38378995.215 470959.426 C级 165.655 二等2 DG02 38332098.326 472593.215 C级 164.985 二等3 DG03 38306321.25

6、3 468695.455 C级 165.782 二等4 DG04 38251132.258 468454.357 C级 165.126 二等四、布网方案4.1、作业方法路线应沿利于施测的公路、大路及坡度较小的乡村路布设。水准路线尽量避免跨度 500m 以上的河流、湖泊、沼泽等障碍物。1、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两个已知方向;b)、加密网可采用单一复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c)、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式,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远。2、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点位应选在

7、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 扩展和寻找; b)、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 15m;c)、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d)、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e)、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3、下列地点不应选设控制点:a)、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处;b)、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的地点;c)、距铁路 50m、距公路 30m 以内(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d)、短期内由于建设发展,可能毁坏标石或阻碍观测的地点。4、点名应取居民地名,需向当地政府部门或群众进行调查后确定。新旧点重合时,最好采用

8、原有旧点名,如需更改应在新点名后括号内附上旧点名。点名书写采用汉字,点好编排三等按照 ZKDG1 开始顺序往后编号,四等按照 BG01开始顺序往后编号。5、控制点选好后即刻埋设标志,埋石结束后在现场绘制点之记。埋设标志及点之记见下表:埋设标志埋设条件 标志类型 埋设方法 备注水泥路面 20cm 铸铁标志 冲击钻打孔,混凝土现浇,外加套圈与路面齐沥青路面 20cm 铸铁标志 直接打入路面,外加套圈 与路面齐碎石路面土质路面预制混凝土标石 挖坑,做 20cm 碎石垫层放置标石,四周捣固压实与路面齐或高于地面点之记 图名: 点名 等级 施测单位标石类型 完好程度所在地 通视情况点位略图交通线路图埋点

9、者: 埋点者: 6、在本测区内路线分别沿市区内东西和南北方向的各两条主干道及周边的环城路布设控制点,与已知的控制点联测成控制网。(详细见控制网图)7、观测仪器为全站仪及所必需的配备。4.2、外业记簿 观测过程中记录员记录以下内容:测站名、测站编号、观测年月、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及天气情况等信息。 五、技术设计要求5.1、作业技术依据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5.2 作业技术方

10、案具体的内容参见本技术设计书以下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部分。六、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PS 定位测量等方法。考虑到经济及其他因素本次工程采用导线测量方法。6.1、导线侧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导线侧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测回数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1级仪器2级仪器方位角闭合差()导向全长相对闭合差三等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3.6n 1/55000四等 9 1.5 2.5 18 1/80000 4 6 5n 1/35000表中 n 为测站数2、当导线平均边长

11、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规定长度的 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cm。3、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 07 倍。6.2 水平角观测 1、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a)、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 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 2 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 1 格;b)、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 1,2级仪器不应 大于2;c)、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

12、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d)、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e)、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f)、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g)、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mm。2、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a)、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等级仪器精度等级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侧会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1级仪器 1 6 9 6四等及以上

13、2级仪器 3 8 13 9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2、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十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b)、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 个时,可不归零;c)、当观测方向多于6 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 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d)、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 的规定;e)、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3、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

14、,应符合下列规定:1)、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 格。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的限制;3)、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lO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

15、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mm。4、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测回内2C 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2)、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 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 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 时,应重测该站。6.3、距离测量1、控制网的边长,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为,短程为3km 以下,中程为315km。2、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下式表示。mDa+bD 式中 mD测距中误差(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3、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每边测回数平面控制网等级仪器精度等级往 返一测回读数较差(mm)单程各测回较差(mm)往返测回较差(mm)5mm级仪器 3 3 5 7三等10mm级仪器 4 4 10 155mm级仪器 2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