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风俗民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13419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风俗民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风俗民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风俗民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风俗民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风俗民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风俗民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风俗民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情好客,古朴豪放浅谈吉林省风俗民俗巍巍长白山,滔滔松江水,莽莽黑土地,浓浓关东情。美丽富饶的吉林大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勤劳勇敢的吉林各族人民,在这块黑土地上,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创造了丰硕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吉林省在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多方面都各具特色,我只就几方面简单谈谈吉林的风俗民俗。谈到吃大家一定都很喜欢,吉菜是植根于吉林这块黑土地而创立的一个新菜系,被誉为中国烹饪领域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吉菜是指利用吉林特产或主产原料,以吉林特有的民族风俗、区域文化和特殊的工艺,兼收并蓄,发展创新,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吉菜主要有民族菜、民俗菜、宫廷菜、山珍菜四大系列,具有“天

2、然、绿色、营养、健康”的特点,同时又包含吉祥、吉庆、吉利等喜庆之意。1999 年吉林省省长洪虎提出并命名吉菜以来,吉菜已经形成了一批名宴、名菜、名点、名小吃和名厨、名店。如今吉菜已经香飘四海,名扬八方。在 2001 年第二届中国美食节上,吉菜以其鲜明的特色,被确定为中国“新八大菜系”之一。而为什么会推出吉菜的概念,原因有二:其一因为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各种农业原料非常丰富;其二是长白山区的菌类、山野菜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应该以吉林省特有的原材料加以发展。6 年来,吉菜餐饮产业发展势头非常不错。2004 年餐饮收入比 1999 年翻了一倍多,大约达到了 160 亿元左右。各大餐饮企业从当初对推

3、出吉菜概念的将信将疑到现在主动热忱地推广开发吉菜,都说明推出吉菜品牌这条路是非常正确的。 吉菜怎样区别于大东北菜的概念,虽然吉菜从东北菜中分离出来,但并没完全脱离东北菜的一些特点,但是对原来东北菜中的许多做法加以科学化,改变了原来所借鉴鲁菜的色泽过黑、味道过咸、勾芡过重的特点,结合南方的清淡口味加以改良,原料上也基本以吉林省的特产为主。并且还开发了高档吉菜宴席,其中有菌类中的珍品松茸蘑、林蛙、养殖的梅花鹿肉等各种珍贵原料,这也是省长在品尝了吉菜以后所倡导的:吉菜的味道这么好、这么香,一定要把吉菜继续做大!现在也在逐渐转变一些固有的观念,把许多南方的原料拿回来用吉菜的做法加工,也就是“南料北做”

4、,效果也很不错。 有名的吉菜有蒜香倭瓜茸、金蟾献宝、白扒猴头蘑、好来登肘子、清汤鸡脚骨煲等,比较家常的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了,小鸡炖蘑菇、东北大拉皮、川白肉、猪肉炖粉条、灌血肠、当然还有伴随雪村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而红遍大江南北的排骨炖酸菜。吉林省地处东北平原,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北方城市,冬天是吉林的一大亮点,许多风俗与这偏北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跟冰雪有关的活动丰富多彩:例如“中国吉林查干湖第四届冰雪捕鱼旅游节”,就是个着力体现打造民族旅游精品,展示圣湖冬捕奇观的宗旨的活动,集民族、民俗、宗教、地方特色与群众性、参与性于一体。而 2006 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更是我省的又

5、一大亮点,冰雪节的主题是冰雪旅游-长春与世界的桥梁。长春在制作大量雪雕、冰雕、彩灯等一系列观赏类旅游项目的同时,增设了大量增群众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还推出一系列体现城市特色的冰雪项目,五大冰雪景区各具特色,有近万名国内外滑雪爱好者及运动员参加了近几天举行的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另外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白山冰雪旅游节、长白山-雪域长白体验之旅等活动都展示了我省丰厚、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和冬季吉林省的优美景观特色。在吉林这块黑土地上,吉林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乡土气息浓厚的关东文化。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养育一方艺术。吉林省古朴豪放的民风孕良了古朴豪放的

6、民间艺术。以吉剧、扶余满族新城戏、农安黄龙戏等为代表的关东戏曲以其特有的风趣泼辣、喜庆红火而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首先是文学创作,吉林文学散发着关东黑土地的气息。早期的吉林文学包括渤海文学、辽代文学、金代文学和清代文学。现存的渤海文学主要是诗歌与散文。辽代文学主要表现了契丹族的生产生活情景。金代文学主要表现了北方民族独特的游猎文化。清代文学表现了乌拉地区满族人民的渔猎、田园生活。著名的松花江放船歌就是玄烨(康熙)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 1582 年)巡视吉林时所赋。新中国成立后,吉林文学获得空前发展。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等各类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理论批评等均硕果累累。吉林民间

7、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流传广泛,既有浓郁的关东风情,又蕴涵着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特别是过去长白山区的挖参、放排、狩猎、淘金等活动演绎着层出不穷的民间故事。吉林当代蒙古族文学、朝鲜族文学和满族文学创作均走在全国前列。其次是戏曲艺术,吉林省现有艺术表演团体 80 多个,包括京剧、话剧、地方剧、曲艺、歌舞等。地方剧种有“二人转”、吉剧、新城戏和黄龙戏。“二人转”俗称“蹦蹦”或“棒子戏”,是在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和莲花落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在吉林省有近 200 年的历史,深受群众喜爱。在民间素有“千军万马、台上就俩”,“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东北是何等受欢迎。其主要形式有“

8、单出头”、“二人转”、“拉场戏”等。吉剧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戏曲剧种表演形式,于 1959 年创建的新剧种,代表剧目有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一夜皇妃等。扶余新城戏以满族八角鼓音乐为基调,农安黄龙戏以东北皮影为基调,流行于扶余、农安一带,为当地人民所熟悉。黄龙戏魂系黄龙府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华新剧目奖,新城戏铁血女真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大奖。吉林曲艺有汉族的东北大鼓,蒙古族的好来宝、乌力格尔和朝鲜族的盘索里、鼓打铃等。吉林音乐具有地域性和多民族性的特点,包括传统汉族秧歌音乐、鼓吹乐及朝鲜族、蒙古族、满族音乐等。吉林美术画种较齐全。集安市的“好太王碑”为高句丽第 19 代王碑刻,除了具

9、有重要的政治、历史价值外,也是书法碑刻艺术珍品。吉林是个多民族省份,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均以能歌善舞著称,吉林又是东北大秧歌的故乡,吉林歌舞独具风格。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伴舞最多的就是吉林市歌舞团,由此就可见一斑。还有群众文化活动同样也是丰富多彩。从城市到农村,从初春到严冬,各类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田间庭院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涌现出一批特色文化基地、民间艺术家和艺术精品。东丰县是闻名全国的农民画乡,基本农民绘画队伍有 300 多人。东丰农民画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与丰富的生活内容博得国内外美术界的赞誉。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石砚、民间剪纸画等也都令人叹为观止。近些年举办的长春电影

10、节、吉林雾淞冰雪节、延边朝鲜族民俗节、四平英雄城音乐会、辽源农民艺术节、白城市草原之夏音乐会等成为联结经济文化的纽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如今,吉剧也风靡大江南北,随着东北一家人,圣水湖畔等剧的风行,吉林省的风俗民俗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吉林自古便历来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勤劳勇敢的吉林省各民族团结合作,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吉林省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吉林省共有 49 个民族。除汉族外,48 个少数民族人口为 246.4 万人(2000 年),其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 5 个少数民族为世居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9

11、8.9%。由于历史上的不断互相交往,形成了各民族既杂居、又聚居的状况。如朝、满、蒙、回、锡伯等少数民族,既聚居一地或几个地区,又散居在全省各地。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吉林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全省有 1 个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 个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伊通满族自治县)。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4 个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地方总面积5.5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29.5%。除 4 个民族自治地方外,在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全省还有 33 个民族乡(镇),其中蒙古族乡 10 个,满族乡(镇)10个

12、,朝鲜族乡(镇)7 个,回族乡 2 个,满族朝鲜族乡 3 个,朝鲜族满族乡 1 个,其中有一个乡合并后仍享受民族乡的待遇。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吉林省少数民族的基本特点:一是人口多,分布广。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和占人口比例在全国分别排第 9 位和第 11 位。全省 9 个市(州)都辖自治县或民族乡。二是民族成份多。三是沿边而居。而吉林文化大抵便是以满族、朝鲜族文化形态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同中原汉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既有东北独特的文化内涵,又有

13、中原地区共性的特点。吉林省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不同民族的饮食、服饰、礼仪等各具特色。而我着重介绍两个少数民族。首先是朝鲜族,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 3 省的朝鲜人。他们定居下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民族。朝鲜族爱穿素白服,注重礼仪,尊老爱幼,能歌善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 1952 年 9 月 3 日,素以“歌舞之乡”、“足球之乡”著称于世。首先是服饰,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妇女穿短衣长裙,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

14、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然后是民歌、舞蹈、民乐等,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著名的朝鲜族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等。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

15、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 结构完整匀称,主要伴奏乐器是恤椰琴。以道拉基、嘱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而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 40 多种,不过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朝鲜族的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一年主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 60 周年纪念日)等。 朝鲜族春节:能歌善舞的朝鲜

16、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上元节:朝鲜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天,朝鲜放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药饭以江米、蜂密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上元节有许多游戏,过去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火炬战,即赛火,看谁的火炬最亮,燃的时间最长。车战,是比谁的车结实。所有娱乐活动,全村人都来参加。围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