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12179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作者:(德国)彼得赛毕特,马库斯沃夫格冉姆翻译:刘道选 孙启邦 肖红摘 要德国北部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集中调查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第一次在砂岩层进行生产、回灌实验于 1982 年开始,从而建成了第一家地热供暖企业1984 年起向瓦伦镇居民供暖。随后,又有更多的地热供暖企业在新勃兰登堡、新格莱维、柏林、诺伊鲁平等地相继投入运行。在德国,越来越多地区正在筹备建设地热供暖和发电项目。用砂岩层作为热储层是一项新的技术解决办法。掌握准确的地质知识和地球化学条件是地热利用项目规划、建设、运营成功十分重要的先决条件。过滤实验,地球化学、水文数学模拟实验,以及这几种实验的综合应

2、用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本文重点介绍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以及技术解决办法和实践经验。1、地热能应用和热储在地热能应用中,先将地热水通过生产井提升到地面,提取热能以后,再将尾水通过注入井回灌到地下原层位。将提取热能后的地热尾水回灌到地下,是为了保持地下水力平衡,更重要的是,防止矿化度较高的地热水排放到地表水中,引发环境污染。因此,地热水在生产井和回灌井之间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通过交换器将热能从地热水提取,再由第二个循环系统将热量提供给用户。这样,地热热储系统就要由开发同层的两个井或两组井来组成。两对(组)井都要下井泵,安装套管,以便地热水从两个方向都能通过。热交换器通过地面管网系统连接两对(组)井,

3、提取和供应热能。这里特指的是德国北部波兰的模式,这个模式是欧洲中部的主要模式,也包括丹麦波兰和北海的模式。2、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2.1 热储特点孔隙热储的特点是大量不规则的颗粒形成了空隙。这类颗粒是主要是由砂岩组成的。热储的大小、形状、沉积结构、基质、矿物质含量是第一位的,孔隙、渗透度、密度、水流情况是第二位的,当然也同等重要。从经济角度看,低温地热水热储(40100)要求大规模的热水源和流速(50100m 3/h/well)。它们的应用是由下列地质条件决定的:-有含水岩石结构(含水层);-这种岩石结构有充足的垂直、水平孔隙以保证长期生产(生产热储);-这个生产热储中的水温度从经济上角度分

4、析符合要求;-具有提取热能技术操作中所需的合适水量(地热水采、回循环中的材料和系统匹配);-含水层周围有广泛的扩展空间、高流速、能保证长期稳定生产、回灌,特别是有孔隙、能渗透、厚度高。我们寻找厚度高、孔隙大、密度低的砂岩,这种砂岩孔隙大,颗粒结构变化不大。具体要求要按实际情况确定。 上世纪后十年,对地热水砂岩热储层回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不同地方应用,取得了成功。尤其在德国,近几年或近十年来,砂岩层地热水开采回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成功回灌最主要的标准是注入的指标,也就是积累的热储中地热水活动的数据。下列参数决定有效注入指数的成功。首先,用于地热开发的砂岩层,提供的数据表明:-孔隙度大于 20

5、%;-渗透度大于 0.2 ;-砂岩层最低厚度 20m;同时,它们的特点:-孔隙层中大孔隙(半径大于 5.000 nm)比例超过 60%或中小孔隙小于 50%;-在大孔隙范围内的孔隙半径大于 5.000 nm;-好的和更好的孔隙半径分类大于 0.4-0.5;-在大于 10.000 nm 半径的孔隙层中有大于 20%的孔隙;-小于 0.063mm 的细泥沙粒(淤泥和粘土)小于 1012%;-粘在一起的物质和泥浆的平均含量不超过 810%。在德国北部盆地约 3,000m 的地下发现这样的砂岩。图 1 德国东北部含地热水砂岩示意图2.2 地热水的化学特点在德国东北部开发的中生代地热水,据分析,是盐矿化

6、度高的 Na-(Ca-Mg)-Cl水。深水中盐的含量超过 300g/L。其主要成份是氯离子(最大值 49 毫摩尔%)和钠离子(4347 毫摩尔%)。镁、钙、钾、铁、锶、锰,还有硫、溴、碘离子等为次要成份或微量。甚至当水冷却以后,其溶解离子仍维持在饱和线以下。当二氧化碳释放后,碳化合物可能沉淀下来。硅酸和硼离子只有很少的含量。地热水中含有少量可溶气,叫作“结构气”,主要是氮和二氧化碳,其次是甲烷,还有少量的乙烷、氢气和氦气。中生代深水对比表明,PH 值显示酸性。表 1 德国东北部地热工厂地热水特性柏林 新勃兰登堡 瓦伦 诺伊鲁平 新格莱维(国会大楼)温度() 19 54 61 64 99深度(m

7、) 295 1,270 1,510 1,620 2,195地层 埃唐 普斯特瑞 堪托塔 阿来尼 堪托塔PH T() 7.2 6.1(25) 5.9(25) 6.5(50)5.3(52)氧化反应条件 减少 减少 整个矿化作用(g/L) 28 134 160 199 219密度(g/cm 3) 1.01 1.089 1.108 1.124 1.147气体(vol.%) 微量 约 10 约 3 约 5 约 10阳离子(mg/L)钾 52 210 260 446 800钠 11,000 49,000 58,000 74,700 80,000钙 300 2,000 2,800 1,540 8,400镁

8、250 630 780 1,070 1,410锶 20 97 150 44 441铁 1.1 12 20 31 82锰 0.03 0.7 1.5 1.2 10阴离子(mg/L)氯 17,000 81,000 96,000 116,800 137,000溴 17 98 170 111 390硫 1 1,000 900 3,830 470碳酸氢盐 300 165 130 247 402.3 地热工厂前期调研在实验室和野外现场进行的地热水通过空隙流动实验中,地热水注入运行状态、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岩石的反应可以显现出来。近几年来,一系列自然和人工合成的不同液体标本通过孔隙流动的实验都已完成。仔细准备液

9、体样品,选择合适的设备材料,这些在实验室和野外现场进行的试验证明是十分有效,它能够阻止热储层岩石中水的渗透。这些液体样品的选择和准备,特别是随着研究工作的进行,对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隙流动实验证明,造成德国东北部地热水热储层渗透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不考虑实验中工艺结构造成的一些堵塞):-根据流速不同,在机械运行过程中小颗粒进入和重新组合;-由于氧气进入,产生氢氧化铁造成化学沉淀,引起堵塞;图 2 过滤实验示意图在实验中,从渗透率下降的情况来看,矿化物、碳酸盐沉淀物、硫酸盐、硅酸、氢氧化铝,还有粘土膨胀,都不起重要作用。上述实验连同引起化学沉淀模拟实验一起进行。所有的实验只是一个模拟,不能直

10、接照搬用于地热工厂和热储层岩。但是,它可以证明,在地热工厂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特殊效果(例如:井、过滤器、除氧器、注入、温度)。 2.4 地热水的回灌地热工厂在将地热尾水回灌到有孔隙、能渗透层位时要特别注意,从经济运行上要有保证,回灌要长期,不需要多少动力,也就是说,回灌时不要出现堵塞。实际上,渗透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产生的固体造成的:-生产和回灌中水流速过高产生的颗粒(腐蚀物)的流动;-凉的地热尾水与原热储的水和含水层(例如:粘土或碳酸盐)不发生化学反应;-地热水管道中产生的氧化物和腐蚀物;-细菌活动;-设备安装时工艺技术造成的;最危险的区域是在井的附近。尾水(也就是经过过滤,在井附近

11、区域,流经热储岩的地热水)的回灌量等于过滤量。这就是为什么对回灌的地热水质量要求非常高。要考虑影响地热水回灌的下列因素:2.4.1沉淀反应地热水评价需要专业化学分析,以取得准确的数据。这个分析可以用地球化学模拟计算来完成。地球化学模拟测试表明,德国东北部的地热水,不加别的水,铁分子如果与氧结合,会产生铁化合沉淀物。其他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等矿物质在地热水管道表面和热储岩中都没有。从热储层中取出砂岩进行的通过孔隙流动实验也反映出同样的结果。2.4.2 氧气进入氧气有可能进入地热水管道,引起氧化反应。氧气与地热水接触,严格地讲,不仅仅产生铁化合物沉淀主要问题是氧气进入了热储水层。如果含铁的化合

12、物溶入了热储层,沉淀物会逐步降低渗透率,对热储造成永久的损坏。德国东北部三个地热工厂回灌经验表明,中生代砂岩热储对含氧的地热水回灌的反应是不同的。为了有效地防止氧气进入造成危险,在连续回灌和地热工厂停运(例如检修或修理)后重新启动时,对氧气是否进入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回灌地热水的质量。2.4.3 腐蚀含酸的液体、电解质成份(溶质离子,特别是氯离子)、腐蚀性气体(二氧化碳,有时是硫化氢,其次是氧气)、高温都会造成或加速腐蚀。由于不能改变地热水的成分(例如,通过分离成分,添加抑制剂,提高PH 值的基本值等),因此,要采取严格的防腐措施,选择合适的材料、套管、衬管。2.4.4 微生

13、物在地热水循环系统里,由于微生物活动,引起化学反应,在地热水中产生一些固体物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特别是硫化氢,在细菌活动的影响下,改变 PH 值,加速腐蚀和硫的形成。另外细菌本身也会产生固体附着在管道壁上。3、地热水循环系统的技术原理3.1 地下装置3.1.1 钻井工程地热井钻凿采用了大家熟悉的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主要是旋转钻凿。按井的结构可以分为:传统对井(垂直式)对井(垂直+定向)对井(双定向)传统对井是两个垂直井,要求相对大一点的地上面积,以保持地下足够的距离。另外,由于需要两个分开的钻井位,建两个操作台,并用管道连接,增加了成本。定向钻井是在一个地方钻两口井,对到地下热储层位的距离

14、要求,有所限制。首选方案是钻垂直井+定向井,第一口井必须钻垂直井,花费较小的成本进行钻凿,也用于钻探可开发的层位。一旦确定了热储水层,就可以钻凿第二口井,根据第一口井的资料,准确地完成。沉积岩对定向井钻凿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回灌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课题。3.1.2 成井井钻好后,还要完成成井工艺。地热井在热储层部分可以是“开放式”或“套管式”。如果是“开发式”,最后一根套管下到热储层上面,底下开放的。(也就是说热储层没有套管)(见图 3) 如果能证明砂岩是稳定的,选择“开放式”从成本核算出发绝对是最好的,特别是循环旧井,安装衬管就可以限制其使用。另外,这种成井方式能提供更多的水量

15、。然而从技术角度看,开放式井的运行时是很危险的。例如,如果热储中的砂岩不是非常稳定的(砂岩热储在储水时砂岩容易垮塌),必须采用特殊的成井工艺,如沙砾包裹。一口深 2,500m 的地热井在热储层位井壁外要留有环形空间用沙烁填充。用金属丝缠绕钢管,周围填充与热储砂岩颗粒大小一致的过滤沙烁。(见图 4)套管成井工艺包括在热储层下套管和热储与套管之间的环形处灌水泥浆。热储层与地热井的隔层随后必须通过射孔的办法,击穿套管壁和水泥层,使热储层与地热井相通。这种成井工艺不限制同时采用其他技术,减少技术风险。图 3 开放式成井 图 4 金属丝缠绕式成井图 5 套管射孔式成井3.1.3 测试含地热水层水力的测试

16、反映含地热水层的情况,如同测试深井水位一样。按照常规做法,当地热深层水含盐浓度大于 1g/L 时,采用氮气高低变化测试水位,盐浓度小于 1g/L 时,用一个小的重金属物体通过套管压到井里。这些测试分步实施,一方面采用与设计的水生产流速有关的三步流速,另一方面按照水位测试的技术限度(最大流量约 80 L/s)进行。 为了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和井周围含水层的渗透率,在测试时,需要确定测试流速的判断时间,水层中水的压力和温度。另外,水质还需要化验,分析它的参数和成分,以确定其更多的特征,如渗透率等。在观察井增加压力测试,能反映测试点与生产井之间含水层的情况。测试的时间长短与水的流速和压力有关系。为了获得准确的评估数据,在水流速不变的情况下,压力不能变化或者变化很小。关于热储十分重要的数据还可以通过测试地下水位升高的速度来获得。这种测试的时间必须至少与井生产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