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之酶篇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11242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之酶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物化学之酶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物化学之酶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物化学之酶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物化学之酶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之酶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之酶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酶1、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 1mol 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为 kJ/mol.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1)酶易失活(酶所催化反应都是在比较温和的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酸碱条件下进行) 。(2)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用酶的转换数(TN,等于催化常数 kcat)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分子数,或每秒钟每微摩尔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转换数变化范围为 1 到 104。(3)酶具有高度专一性所谓高度专一性是指酶对催化反应和反应物有严格的选择性。酶往往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作用于一种或一类物质。(4)酶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a、调节酶的浓度 一

2、种是诱导或抑制酶的合成;一种是调节酶的降解。b、通过激素调节酶活性 激素通过与细胞膜或细胞受体相结合一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以此来调节酶活性。c、反馈抑制调节酶活性 许多小分子物质的合成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催化物质生产的第一步的酶,往往被它的终产物抑制反馈抑制。d、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调节e、其他调节方式 通过别构调控、酶原激活、酶的可逆共价修饰和同工酶来调节酶活性。3、酶的化学本质:除有催化活性的 RNA 之外几乎都是蛋白质。注: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它们天然蛋白质构象的完整性,假若一种酶被变性或解离成亚基就失活。因此,蛋白质酶的空间结构对它们的催化活性是必需的。4、酶的化学组成a、按化学

3、组成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缀合蛋白质两类。单纯蛋白质酶类,除了蛋白质外,不含其他物质,如脲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核糖核酸酶等。缀合蛋白质酶类,除了蛋白质外,还要结合一些对热稳定的非蛋白质小分子物质或金属离子。前者称为脱辅酶,后者称为辅因子。即全酶=脱辅酶 +辅因子。b、根据辅因子与脱辅酶结合的松紧程度可分为辅酶和辅基。辅酶:指与脱辅酶结合比较松弛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透析方法可以除去,如辅酶和辅酶等。辅基:指以共价键和脱辅酶结合,不能通过透析除去,需要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才能与蛋白质分开,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卟啉等。注:生物体内辅酶(辅基)数目有限,而酶种类繁多,故同一种辅酶(辅基)往往可以与多种不同

4、的脱辅酶结合而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催化作用,这说明脱辅酶部分决定酶催化的专一性,而辅酶(辅基)部门在酶催化中通常起着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传递作用。5、六大类酶的特征和举例(1)氧化还原酶类 是一类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酶,可分为氧化酶和脱氢酶两类。a、氧化酶类 催化底物脱氢,并氧化生成 H2O2 和 H2O。b、脱氢酶类 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即:这类酶需要辅酶(NAD +)和辅酶(NADP +)作为氢供体或氢受体起传递氢的作用。(2)转移酶类 催化化合物某些基团的转移,即将一种分子上的某一基团转移到另一个分子上的反应。(3)水解酶类 催化水解反应,通式:(4)裂合酶类 催化从底物移去一个

5、基团而形成双键的反应或其逆反应,通式为:(5)异构酶类 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即分子内部基团的重新排列,简式如下:(6)连接酶类 催化有腺苷三磷酸(ATP)参加的合成反应,即由两种物质合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简式如下:6、酶的专一性(1)结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之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任何其他物质。相对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比上述绝对专一性要低一些,可作用于一类结构相近的底物。基团专一性:具有相对专一性的酶作用于底物时,对链两端的基团要求程度不同,对其中的一个基团要求严格,对另一个则要求不严格。键专一性:具有相对专一性的酶作用于底物时,只要求作用于底

6、物一定的键,而对键两端的基团无严格要求。(2)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7、诱导契合假说酶在发挥其催化作用之前,必须先与底物密切结合。这种结合不是锁与钥匙的机械关系,而是在酶和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形变和相互适应,这一过程称为没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酶的构象改变有利于底物的结合,底物也在酶的诱导下发生形变,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受酶的催化攻击。这种不稳定状态称为过渡态。过渡态的底物与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最吻合,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8、酶活力的几个概念(1)酶活力: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来表示,二者呈线性关系。反应的

7、初始速率与酶量呈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初始速率测定制剂中的酶量。注:通常以底物浓度的变化在起始浓度的 5%以内的速率为初速率。(2)酶的活力单位(U,activity unit)酶活力的大小即酶含量的多少,用酶活力单位表示,即酶单位(U)。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国际单位(IU)表示酶活力,在最适反应条件(温度 25 度)下,每分钟催化 1 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为一个酶活力单位,即:1 IU=1 mol/min.(3)酶的比活力:代表酶的纯度,用每 mg 蛋白质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表示,对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愈大,表示酶的纯度愈高。比活力= 活力

8、 U/mg 蛋白= 总活力 U/总蛋白 mg9、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 RNA, 即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 却具有酶的催化功能。核酶的功能很多,有的能够切割 RNA, 有的能够切割 DNA, 有些还具有 RNA 连接酶、磷酸酶等活性。与蛋白质酶相比,核酶的催化效率较低,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催化酶。10、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本质上是免疫球蛋白,但是在易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具有酶的一切性质。2、酶促反应动力学1、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以及影响此速率的各种因素的科学。影响因素为:底物浓度、抑制剂、温度、pH 和激活剂等。2、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1)中间络合物学

9、说:当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时,酶首先和底物结合生成中间复合物(ES),然后生成产物(P),同时释放出酶。(2)Km 值的物理意义,即 Km 值是当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 mol/L。(3)Km 值意义:Km 是酶的一个特性常数:Km 的大小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的浓度无关。Km 值随测定的底物、反应的温度、pH 及离子强度而改变。Km 值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1/Km 可近似的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1/Km 越大,表面亲和力越大,因为 1/Km 越大,Km 值越小,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所需要的底物浓度越小。Km=Ks,即 ES 的分解为反应的限制速率是,

10、Km 等于 ES 复合物的解离常数(底物常数) ,可以作为酶和底物结合紧密程度的一个度量,表示酶和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大小。若已知某个酶的 Km 值,就可以计算在某一底物浓度时,其反应速度相当于 Vmax 的百分率。Km 值可以帮助推断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注:生物体内的代谢作用往往是在多酶体系下进行的,同一种底物往往可以被几种酶作用,催化不同的反应,走不同的途径。3、酶抑制作用失活作用:酶是蛋白质,凡可使酶蛋白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的作用。抑制作用:由于酶的必须基团化学性质的改变,但酶未变性,而引起酶活力的降低或丧失。酶的抑制作用类型:(1)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剂和酶的必须基团以共价键结合而

11、引起酶活力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称为不可逆抑制。(2)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能用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称为可逆抑制。根据可逆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可逆抑制作用分为 3 个类型:竞争性抑制:抑制剂(I)和底物(S)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从而影响了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因为酶的活性部位不能同时既与底物结合又与抑制剂结合,因而在底物和抑制剂之间产生竞争,形成一定的平衡关系。大多数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类似,因此能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与酶形成可逆的 EI 复合物,但 EI 不能分解成产物 P,酶反应速

12、率下降。其抑制程度取决于底物及抑制剂的相对浓度,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Vmax 不变,Km 值变大。非竞争性抑制:底物和抑制剂同时和酶结合,两者之间没有竞争作用。酶和抑制剂结合后,还可以与底物结合:EI+SESI;酶和底物结合后还可以与抑制剂结合:ES+IESI。但是中间三元复合物不能进一步水解为产物,因此酶活力降低。这种抑制剂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基团结合,其结构与底物无共同之处,这种抑制作用不能用增加底物浓度来解除抑制。故称非竞争性抑制。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Km 值不变,Vmax 变小。反竞争性抑制:酶只有和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反竞争性抑制剂多

13、见于多底物反应中,而在单底物反应中比较少见。加入反竞争性抑制剂后,Vmax 变小、Km 值也变小。4、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从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超过一定温度后,反应速率下降,因此只有在某一温度下,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这个温度通常称为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每一种酶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其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当温度升高时,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由于酶是蛋白质,随着温度的升高,使酶蛋白逐渐变性而失活,引起酶反应速率下降。Q10:反应温度升高 10,其反应速率与原来反应速率之比的温度系数。

14、5、pH 对酶反应的影响酶的活力受环境 pH 的影响,在一定 pH 下,酶表现最大活力,高于或低于此 pH,酶活力降低,通常把表现出最大活力的 pH 称为酶的最适 pH。各种酶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其特定的最适 pH,因此 pH 是酶的特性之一。pH 影响酶活力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过酸或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引起酶构象的改变,酶活性丧失。(2)当 pH 改变不很剧烈时,酶虽未变性,但活力受到影响。(3)pH 影响维持酶分子空间结构的有关基团解离,从而影响了酶活性部位的构象,进而影响酶的活性。6、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无机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激

15、活剂对酶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一种激活剂对某种酶起激活作用,而对另一种酶可能起抑制作用。另外,激活离子对已同一种酶,可因浓度不同而起不同的作用。此外,酶原被一些蛋白酶选择性水解肽键而被激活,这些蛋白酶也可看成激活剂。3、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1、酶的活性中心:酶的特殊催化能力只局限在大分子的一定区域,只有少数特异的氨基酸残基参与底物结合及催化作用,这些特异氨基酸残基比较集中的区域,即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称为酶活性中心。分为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前者决定酶的专一性,后者决定酶的催化能力。2、酶活性中心的共同特点:(1)活性部位在酶分子的总体积中只占相当小的部分,通常只占整个酶分子体积的 1

16、%-2%。(2)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3)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结合时,发生诱导契合效应。(4)酶的活性部位是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5)底物通过次级键较弱的力结合到酶上。(6)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或可运动性。3、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质:(1)酶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反应仅仅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另一类反应涉及到电子和质子两者或者其他基团的转移。(2)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 范围通常是狭小的。(3)与底物相比,酶分子很大,而活性部位通常只比底物稍大一些。(4)酶催化反应的其他有利条件:在活性部位存在 1 个以上的催化基团,所以能进行协同催化;存在有结合部位,因此底物分子可以以反应中固有的方位结合在活性部位附近。在包含有 2 个或 2 个以上底物分子参加反应的情况中,存在着 1个以上的底物分子结合的部位。有时,底物分子一某种方式被结合到酶分子上,使底物分子中的键产生张力,从而有利于过渡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