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乡班前寄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1124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灯塔乡班前寄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灯塔乡班前寄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灯塔乡班前寄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灯塔乡班前寄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灯塔乡班前寄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塔乡班前寄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灯塔乡班前寄校民族教育工作计划20082009 学年一、 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为出发点,以培育“四有”新人为落脚点;把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灵魂,以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德育的根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以帮助学生树立党的观念、国家观念、人民观念

2、和社会主义观念为目标,挖掘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体系,形成以民族精神为根基的德育新格局,使广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得到显著增强,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二、 民族精神教育应遵循的原则:1、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 2、坚持认知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3、坚持情感陶冶与促进理性升华相结合。4、坚持突出重点与有机渗透相结合。5、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6、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相结合。三、 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国家意识教育

3、过程中,要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自强作为重点内容;在文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在民族精神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在学生成长的各年龄阶段,要有序递进地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小学一、二年级,要重点进行热爱祖国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国徽,会唱国歌,尊敬国旗;学会汉语拼音,讲好普通话;了解身边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不说谎话,未经同意不拿他人的财

4、物,尊师敬长,礼貌待人,热爱劳动;了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小学三至五年级,要重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是祖国未来的主人;认识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有辽阔的疆域,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神圣不可侵犯;要求学生规范用语、礼貌用语;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伟大文明创造,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传承勤劳节俭的中华美德,使学生力所能及地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惜时守信,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四、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课内、课外两大体系1、程教材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将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民族精神内涵,探索符合学生

5、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小学阶段,要遵循榜样诱导、情景感染、活动体验的规律,着重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交往和生活习惯,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经久魅力。2、外活动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校要通过行、习、赏、唱、礼五个板块的建设,使学生在科技活动、名著阅读、影视观赏、戏剧欣赏、歌曲学唱、节庆活动和仪式教育中长见识、砺精神、明志向。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氛围。重视开展节庆教育、积极开展仪式教育、营造和谐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承载作用、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硬件环境。五、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力量团队组织少先队组织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和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民族精神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六、民族精神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升育人先育师,要使全体教师明确自己在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主要职责,进一步增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民族精神内涵,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