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11158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案例这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和相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我分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初步认识两个鲜活的人物,蔺相如和廉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三个:1.掌握生字词;2.能抓住人物特点,初步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了解课文大意。3.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教学难点是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我的教学过程是分五部分进行:一、启发谈话,故事导入。二、初读课文,体感知课文。1.通读

2、全文,认识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2.讨论分段,确定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三、讲读第一大段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3.讨论: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五、作业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教学中由于自己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在学生读课文的这个环节上就花去了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后面的时间比较紧。对于蔺相如和廉颇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辉的人物,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

3、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理解廉颇这段话,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 这 课 的教 学 中 , 用 这 句 话 统 领 教 学 , 全 课 教 学 的 思 路 清 晰 : “廉 颇 很 不 服 气 ,他 对 别 人 说 : 我 廉 颇 攻 无 不 克 , 战 无 不 胜 , 立 下 许 多 大 功 。 他 蔺 相 如 有什 么 能 耐 , 就 靠 一 张 嘴 , 反 而 爬 到 我 头 上 去 了 。 我 碰 见 他 , 得 给 他 个 下 不了 台 !”。 先

4、让 学 生 理 解 这 句 话 , 之 后 练 读 这 句 话 , 注 意 让 学 生 读 出 不服 气 的 语 气 来 。 学 生 体 会 到 了 廉 颇 的 想 法 后 , 问 学 生 : 廉 颇 说 蔺 相 如 就 靠一 张 嘴 , 当 上 了 上 卿 , 你 们 觉 得 他 说 的 对 么 ? 那 么 我 们 就 来 看 看 蔺 相 如 的这 张 嘴 说 出 了 哪 些 话 , 请 同 学 们 在 文 中 画 出 蔺 相 如 的 语 言 来 。 于 是 学 生 们动 手 在 文 中 找 出 蔺 相 如 的 语 言 , 自 由 汇 报 , 体 会 、 理 解 人 物 的 品 质 ,最 后

5、 回 归 到 廉 颇 也 认 识 到 自 己 错 了 , 从 而 负 荆 请 罪 。 这 么 设 计 , 脱 离 了 繁琐 的 分 析 , 给 了 学 生 自 己 动 手 , 动 脑 , 动 口 的 机 会 , 让 学 生 做 了 学 习 的 主人 。 讲读时,我以廉颇的身份来引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讨论:蔺相如究竟是不是“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说服我的理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采取勾画、读中感悟、交流汇报等形式来说明蔺相如的才智过人、做事果断、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尊严不顾个人安危等品质。接着,我说:“现在廉将军可生气极了,你们既然明白蔺相如不是仅靠一张嘴,你们帮忙劝劝

6、廉将军好吗?”学生一听,来劲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他们从“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两个故事中找根据,既加深了对蔺相如这一人物的认识,又复述了故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推出两个人共性的品质,我步步紧逼“如果没有我在边界上做好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能放你们回国吗?”带动全班同学通过辩论明白:只有二人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接着,我以廉颇的口气说道:“我明白了,我是有勇无谋,而蔺相如才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啊!我起先还以为他怕我呢!现在看来,他不是怕我,他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啊!他考虑到什么了?”学生通过读蔺相如的话,体会到了蔺相如是位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而通过廉颇最后的行为也体会到了他和蔺相如一样,都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且勇于认错,是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此,讲完“负荆请罪”这个结果时,我还给学生们布置了写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通过学生拓宽思维,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得学生的思路大开,既更深的理解了课文,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我想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但是我没有成功,我又一次没能步入成功的殿堂,更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014.5.12谢昭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