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孩子教学案例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20889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下孩子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下孩子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下孩子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乡下孩子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乡下孩子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下孩子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下孩子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儿乡下孩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姜淑兰【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二类生字和十个一类生字,.能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学会书写“ 怀、坏、野”;2理解文中的词语,体会乡下生活的自由自在和无边的乐趣,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理念】识字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乡下孩子是一首短小、生动的小诗,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力求抓住认读的难点,提升识字的有效性;抓住理解的关键点,丰厚识字的内涵性;抓住想象的训练点,提升识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发现,在识字的过程

2、中探究,在识字的过程总结出学习的规律,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识字成为乐趣,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儿。【教学过程】一、城乡比照,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今天老师特意为你们带来了一本图画书,这本书将带领我们走出城市,感受另外一片世界。2配乐播放绘本故事俺们农村中的部分图片;3交流: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4师:这本有趣的书叫俺们农村,你想认识那里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到农村去看看那里孩子的生活(板书“乡下孩子”)【设计意图: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每天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大楼、川流不息的马路和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对乡下孩子的生活很难体会,学好这一课首先要带领学生入境。而图片则是

3、最直观、最能产生深刻印象的媒介,所以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采用欣赏绘本的方法。俺们农村是一位七十多岁从未学过绘画技巧的河南农村老奶奶的作品,画面稚拙,孩子们特别喜欢,同时画面内容体现了农村特有的风貌和人们劳动、娱乐的场景,一下子将学生带进最淳朴的乡村生活中。】二、抓住短语,读通课文:1师:乡下孩子的生活跟我们城里孩子有什么不同呢?读读这首小诗,要求把每个字都看到眼里,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读不通的地方来回多读几遍。2初读检查:开火车一人读一小节,其他同学用笔在读得不对的地方做个记号,正音、练读;3短语练读:“欢唱的黄鹂”变红,这个由“的”字连接的短语要连读,不能拖音,中间的“的”要念得又轻又短。(1

4、)老师范读,然后指名读;(2)这样的短语文中还有好几个(其他几个也变红)指名读,齐读。4再读课文:短语读好了,节奏就出来了,小诗就读得更好听了,谁再来读读。【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情,了解学生在认读上的难点,然后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本课的认读环节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首先是学生自己结合拼音认读课文,尝试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但这一目标在第一遍读课文后很难全面达成,于是我结合初读检查的结果,安排了第二个层次的认读,即短语的练读。原因有二:首先,本课短语很多,可以说是小诗的主要组成“单位”,并且包含了大部分的生字词

5、,短语读正确了,课文基本上就能读正确;其次,在初读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读到带有“的”字的短语时拖音、唱读,影响了课文诵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初读环节通过这两个层次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扎实过好认读关,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三、随文识字,细读理解:(一)感悟第一小节:乡下孩子的幸福1(出示小女孩的图)小朋友,你们看,乡下孩子朝我们走来了,这个孩子,她曾经是(出示前半句齐读),她曾经是(出示后半句齐读);2“曾”字是什么意思?那时乡下孩子还很小呢,爸爸妈妈可喜欢了,你瞧,她躺在妈妈的,爸爸的(妈妈的怀里,爸爸的背上)3可课文里说妈妈抱的是“欢唱的黄鹂”,爸爸背的是“盛开的野菊”这是怎么回事? 4根据学

6、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1)见过黄鹂吗?瞧(出示黄鹂图片),听(播放黄鹂叫声),黄鹂的叫声怎么样?就像孩子在笑、在唱、在叫,多好听啊!指名朗读前两行。 (2)她还是爸爸背上的野菊呢(播放野菊花图片),野菊真美,爸爸背上的小姑娘你觉得她怎样呢?(出示图)指名朗读后两行。5小朋友们也在妈妈怀里躺过,在爸爸背上趴过,那是什么感觉?适机教学“怀里”:妈妈吧她的爱通过这暖暖的怀抱传递给你了,所以“怀”的偏旁是?(老师给“竖心旁”描红),妈妈的心跟你贴得多近啊!6你能把温暖、幸福、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小节。【设计意图:课文第一小节虽然只有一句话,四小行,但却是全文理解上最难的,学生要通过“欢唱的黄

7、鹂”和“盛开的野菊”两个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比喻,感受乡下孩子的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的快乐和幸福非常困难。比喻句的理解最有效的方法是寻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点,乡下孩子与黄鹂和野菊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我让孩子们听一听黄鹂的叫声,感受叫声的悦耳;看一看山间、田野里的野菊,感受野菊的美丽。直观的欣赏让学生看到了乡下孩子。然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教学还没有结束。“怀里”和“背上”是我设计的情感体验的抓手,尤其是生字“怀”的教学,借助偏旁巧妙地将“怀里”和幸福联系到了一起,让学生在充满温情的氛围里感悟、朗读。】(二)体验二、三小节:乡下生活的乐趣过渡:慢慢的,孩子长大了,她从妈妈的怀里、爸爸的背上走下来,发现

8、周围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她一下子就投入了进去,玩了起来,读读二、三小节,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1学生自读二、三小节;2你看到乡下孩子了吗?根据回答出示词卡:“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你想跟他们一起去玩吗?3捉蝴蝶(1)师: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我们跟乡下孩子一起来到了田野里,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瞧,一只蝴蝶飞过来了,谁来捉住它。(2)第一个孩子没有捉到,大家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捉到蝴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指着板书“捉”字分析:脚步要轻出手要敏捷,手脚配合,学生再次表演。(3)乡下孩子看着美丽的蝴蝶还编了个美丽的故事呢,她会编什么故事呢?(学生想象,编出各种故事)(4)出示“编织”词卡,读读这个词

9、,边读边观察这个词有什么特点,偏旁与什么有关?(出示图)妈妈用线在编织什么?在编织美丽的故事里,编织又是什么意思呢?在田野里,捉了一只蝴蝶,还编了一个故事,你们羡慕不羡慕乡下孩子?你还想去玩什么?(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顺序根据学生回答来决定。)4含草叶(1)你也来含一片试试?(学生上台面对大家表演)(2)能吹响吗?如果是乡下孩子呢?猜猜她会吹什么歌?唱一句。这些动听的歌曲,乡下孩子能用草叶吹出来,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评价:多能干、多厉害)5挖野菜(1)根据学生回答,问:你准备挖多少?(2)(指图)小猪吃得多饱呀,肚子有多大撑圆了(出示词卡)做出动作认读,(评价:吃呀吃呀,肚子越撑越大,像个大

10、气球了,真是贪吃的小猪啊)。(3)谁能做着动作读这一句话?(时机范读)6逮小鱼(1)喂饱了小猪,别忘了猫咪,谁想去逮小鱼?(出示小河里小鱼游动的动画)小鱼在水里可灵活了,我们城里的孩子会逮小鱼吗?学生交流。老师评:那是钓,那是捕。(2)理解“逮”字:要用手直接去逮。平时我们常说“逮老鼠”、“逮小偷”、“逮蚂蚱”,“逮”字告诉我们动作要快,看老师的(老师表演“逮小鱼”的动作 )(3)一条小鱼我们都不容易逮住,乡下孩子逮了多少?本领真大!这串小鱼把猫咪给“乐坏了”(出示词卡认读)乐坏了的猫咪喵喵叫,好像在说什么?(再读词卡,读出小猫的快乐)7男女生对读二、三小节,比一比谁传递的快乐多;8你们去过乡

11、下吗?乡下还有哪些好玩的事让你也很羡慕?(板书其中一两个, 如:捉蚂蚁、摘果子)捉蚂蚁干什么,摘果子干什么,谁学着课文编一编?【设计意图:二、三两小节里课文安排了四件有趣的事情,这两小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去体验,感受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对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憧憬。从形式上看,教学形式活泼、手段多样,媒体辅助生动有趣,以学生的想法来引领教学顺序,看上去“形散”。但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学坚持以识字为重点,做到“神不散”,并且,将识字与课文理解相结合,识得有效,识得有趣。例如,“捉”、“逮”、“撑”与表演相结合;“编织”与生活做对比,理解其多义。学生在课堂设置的情境中学

12、会了捉蝴蝶,学会了逮小鱼,喜欢上了编故事,等等,尽情地表达、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深情而夸张地朗读,是学习这一部分的最佳课堂状态。 】(四)诵读第四小节:乡下生活的遐想1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出示第四小节,师:哦,乡下孩子,生:2读全诗:乡下孩子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捧起书,我们一起读课文(先全班读,然后指名一个朗读好的学生当代表读)总结:乡下是这么有趣,乡下孩子是那么快乐,我们城里孩子又有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也做小诗人,也来写一写、编一编。(五)指导书写:1出示“野、怀、坏”认读,辩读“怀、坏”2认识新偏旁;3分析结构,利用竖中线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两种情况:左右同宽,左窄右宽;4.“野

13、”字左右长度的比较,发现“上齐下不齐”的规律;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这首小诗,让人深刻感受到乡下是一个让人着迷和向往的地方。对于长期生活在城里,远离农村,远离自然的孩子们来说,这首小诗在他们的心灵里铺上了一片绿色,打开了童年生活的另一片天地。有人说孩子就是诗人,在学习这首灵动、快乐的小诗时,孩子们的这种天赋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无需多刻意引导,孩子们的语言就是一句句诗,有的孩子说:“爸爸的背就是大地,孩子就像一朵野菊盛开在大地上。”多诗意!有个孩子在编织故事时这样想象:“蝴蝶在花丛里遇到了最美丽的花,他们结婚了。”多浪漫!有个孩子在放飞愿望时说:“我多希望光着脚丫,到乡下的田埂上走一走。”多自在!这节课上,孩子们的心灵自然生长,童性得以抒发。除了教法上的有效、适切,更重要的是教师俯下身子,与孩子们一起感受快乐,与他们一起游戏,成为孩子们的伙伴,建立起宽松、愉悦、平等的学习氛围,真正让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