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的特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664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学生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学生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学生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学生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的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学生的特点论述一: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由于在生理方面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使他们在心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 1. 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 2. 在学习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干一件事物,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2、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都都有创新的见解。因为有了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所以自我需要的范围扩大了,需要满足的要求也提高了。 3. 在情感体验方面,初中生的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容易出现冲动行为。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态度的认识因素与情感因素易于

3、产生不协调性,即理智上认为应该(或不应该),而情感上却不然。 4. 在意志品格方面,近期目标是推动初中生心理活动的主要动机,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意义;他们往往决心很大,但行动很差,说的和做的相脱离。初中生仍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5. 在思维

4、品质方面,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回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这种思想的片面性还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初中生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所以,对问题的最后处理结果常常是虽很有新意,但并不准确。 6. 在自我评价方面,初中生开始由注重外部表现的具体评价,向以抽象慨括为主的抽象评价转变,他们已经能够把一些社会准则、道德规范纳入自我评价之中。开始将个人的主动适应替代了原先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即在社会适应方面的自觉性和选择性得到飞跃性的发展。由于

5、发现了不同于外部现实的内心世界,所以初中时期便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 7. 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多和独立意识的发展,初中生的内心活动开始丰富起采。开始有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8. 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2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他们不再像儿童时期那

6、样,心里怎么想就和父母老师怎么说,而是保留着很多自己的小秘密。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当然,除上述所列出的几种主要心理特点外,初中生也有一些个性差异。但要特别注意,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表现中消极成分仍占很大的比例。因此,特别需要父母、教师及社会其他教育力量予以悉心指导。论述二: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1、 已开始占主导

7、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2、 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由于处在身心剧变时期,各种需要日益增长,加之此时还缺乏较强的文饰情绪的能力,所以他们容易动感情,且这种感情强烈而不稳定,具有两极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特点。开始经常地、较明显的出现一些持续性的情感状态如焦虑、憧

8、憬、性爱倾向等,代表性地表现为孤独、苦闷的闭锁心理。3、 行动的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目的而作出决定的水平不断提高,但仍较多地体现出服从倾向,在行 动自决方面的轻率或优柔寡断都时表现。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仍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喜欢并善于模仿。4、 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气质的本能表现渐少,开始打上社会影响的烙印。5、 因为有了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所以社会性的、精神的需要范围扩大了,对需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因各种需要互相交织,所以满足需要和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都较过去强烈和丰富。6、 行为选择方面的无意识和习惯性逐渐减少,开始较多地体现出主观能动作用。随着实践的增

9、加和思维的发展。各种动机开始出现间接性(不直接表现为某种行为)、稳定性(较长久地保持某一动机)、迟效性(动机的行为表现不立即显现效果)的特点。7、 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8、 社会经历的匮缺,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情绪的易于波动,导致他们的态度较少定势。但从小便习得的、已定型的态度仍具有持续性。、3态度的认识因素与情感因素易于产生不协调性,即理智上认为应该(或不应该)而情感上却不然。这是由此阶段学生情感特点所决定的。9、 由

10、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来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由于发现了不同于外部现实的内心世界,所以初中时期便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10、 为了补偿由闭锁心理而带来的孤独感和苦闷感,友谊便成了青年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他们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实精神生活。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逐步定向,导致他们开始以地位对等、态度一致、

11、情趣相投等原则来选择交往对象和朋友。一旦根据上述择友原则加入或组成某一非正式群体,便会对该群体的规范产生极大的认同,从而该群体便会成为影响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11、性意识的普遍萌生,致使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交往方式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如有的仍然格守“男女界线”,有的喜欢与异性同学(往往并非特指)一起参加活动,有个别的已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由于这个时期比较缺乏青春期知识、自制能力和社会道德意识,所以相对高中时期来说,男女同学的交往中“出格”的较多。 12、 开始将个人的主动适应替代了原先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即在社会适应方面的自觉性和选择性得到飞跃性的发展。论述三:初中生正

12、值青春期。叛逆心理是占比例最大的。这部分会来自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从小学升到初中,不免会开始心浮气躁,而且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面对家庭,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好好读书,不免唠叨。也或者说学生的家庭本来就出现问题。比如家庭离异或家庭暴力等。这个年龄段的叛逆可以说是逃避的表现。论述四:初中生心理异常表现和家庭因素分析及对策初中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育、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往往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智力开发,却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表现有利于一个人健康地成长。许多心理学、教育学专家通过试验、调查发现,现在初中生,尤其是作为独

13、生子女的初中生心理异常现象十分突出。现就初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及家庭因素分析、矫正对策作粗浅阐述。一、初中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心理异常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对于初中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对家长过分依赖,缺乏自理能力。有一位初三学生晚上睡觉仍然需要奶奶、爷爷陪着,不少学生吃饭、穿衣要父母帮助,甚至连系鞋带、买作业本都要别人帮忙完成。2、自主自私,排斥他人。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很少考虑他人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包括家长、老师、同学、邻居等)的关系疏远,经常发生冲突。曾有一个学生在本班 60 多个同学中与近 20 人闹矛盾,以至于不说话。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现象和行为明显比 8

14、0 年代减少。3、意志薄弱,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据了解,现在的初中生因家长、老师批评、教育而离家出走的事情时有发生,与家长、老师关系紧张的情况更不足为奇。4、焦虑恐惧,胆小怕事。学习紧张,经事太少,缺少锻炼机会,遇事就不知所措。5、孩童心理过重。一些初中生在家长、老师、同学看来仍像是小学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孩,言行、处事很幼稚,被看作“长不大的孩子”,家长、老师都为之担心和焦虑。二、初中生心理异常的家庭因素分析初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1、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一是父母患有精神病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德国精神病专家卡尔曼研究表明,父母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15、其子女的心理异常发病率为68.1%若一方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发病率为 16.4%;二是母亲在怀孕期间的身体多病、情绪经常不好、营养不良和经常服用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三是母亲分娩过程中的早产、难产或窒息也可能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这些遗传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心理异常,不少孩子直到上初中也难以矫正。2、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一是家长过分溺爱,娇生惯养,错误地认为“树大自然直” ,使孩子自私、任性、孤傲的心理特别严重;二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主要表现为经常打骂、惩罚,使孩子形成胆怯、孤僻、自卑、撒谎的异常心理;三是不重视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每次家长会或遇到家长聊天常常听

16、到的是“请老师多多费心,打骂都行”、“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 、“我们文化水平低,教育不了”等等,这里面不仅是家长的恭维和谦辞,也说明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或没有认真考虑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3、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一是盲目超前、拔高。家长错误地理解超前教育的含义,不当地开发孩子智力,让孩子从小就学这班、上那班,搞得孩子身心疲劳、精神紧张;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总希望孩子将来要超过自己,并超过他人(主要是同龄人)。笔者曾对某所重点中学初二年级 408 名学生 家长问卷调查表明,有 362 名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这 362 名家长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占 211 名。学生仅来自家长的压力就很5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也是引起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心理异常的重要原因。4、家庭情感环境不良的影响。情感环境,尤其是家庭情感环境是学生成长软环境,常对学生起到最直接的、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