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最新复习重点 document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657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最新复习重点 documen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评最新复习重点 documen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评最新复习重点 documen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评最新复习重点 documen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评最新复习重点 documen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评最新复习重点 documen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最新复习重点 document(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划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按影响的效果划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的性质划分: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还可以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预测,主要是为环境

2、规划与环境管理服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也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环境标准的地位和作用: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2.环境标准是环境影

3、响评价的准绳3.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4.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环境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筛选依据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2007 年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由环评单位送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备函呈交其主管部门预审-(修改) -主管部门备函送交环保部门,申请审批评价报告书进

4、行审批(与大纲的审批类似)-做出批复,将审批文件发给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报告书编制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别划分评价等级。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

5、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等)。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法定保护对象、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评价,应当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二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的评价,一般采用定量化计算和定性的描述来完成。三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通过定性的描述完成。根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所在地区环境特征;国家或地方政府对环境有关特殊要求等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环境影响评价

6、大纲的编写总则建设项目概况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清单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经费概算。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工程分析的作用工程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工程分析的方法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资料复用法。总物料衡算公式G排放=G投入-G回收-G 处理-G 转化-G产品资料复用法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

7、分析的方法工程分析的内容工程概况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污染物分析受影响的环境要素的类型(1)污染影响( 2)植被、水土流失和其他自然灾害(4)自然资源(5)社会经济(6)文物、名胜古迹和景观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1.地理位置;2.地质环境3.地形地貌;4.气候与气象;5.地面水环境;6.地下水环境;7.大气环境;9.生态调查;10.声环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资料搜集法 现场调查法 遥感法污染物排放强度的计算实测法E = QC 其中:E-污染物排放量,kg/d ( 或t/a)(例如,kg COD/d)Q-同一时段内的废水或废气的排放量, m3/d C-废水或废气中所测定的污染物的浓度,mg/L

8、 或kg/m3.现场实测中,由于废水废气排放量和浓度的不断波动,所以应当多次按比例取样计算出平均值排污系数法根据单位产量排放的污染物量和实际生产量进行估算。E = RM (kgCOD/d)R-排污系数,例如kg COD/t产品M- 生产量(t产品/d)污染负荷比 污染物在污染源中的污染负荷比:环境影响预测的阶段和时段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工程和环境的特性。一般情况,预测范围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具体规定参阅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对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环境质量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参数,一类是特征参数。前者反

9、映该评价项目的一般质量状况,后者反映该评价项目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方法有: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组合计算辅助法、指数法、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一般采用两种主要方法:单项评价法和多项评价法。第三章对河流,可用水质参数排序指标(ISE )选取预测水质因子:ISE是负值或越大,说明建设项目排污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物理自净:混合稀释、自然沉淀化学自净:氧化还

10、原反应生物自净:水中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作用污水排入河流的入河口称为污水注入点污染物浓度在整个断面上变为均匀一致的断面,称为水质完全混合断面最早出现水质完全混合断面的位置称为完全混合点。污水注入点的上游称为初始段,或背景河段;污水注入点到完全混合点之间的河段称为非均匀混合段;完全混合点的下游河段称为均匀混合段。影响污染物输移的最主要的物理过程是对流和横向、纵向扩散混合。水体的耗氧和复氧过程水体耗氧过程: 含碳化合物被氧化; 含氮化合物被氧化; 水生植物(如藻类)的呼吸作用; 河床底泥耗氧;水体复氧过程: 大气中的氧气不断溶于水中 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河流简化: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

11、形河流。湖泊与水库的简化:大湖(库)、小湖(库)、分层湖(库)。水深10m且分层期较长(如30d)的湖泊、水库可视为分层湖(库)。不存在大面积回流区和死水区且流速较快,水力停留时间较短的狭长湖泊可以简化为河流。河流断面宽深比20,可视为矩形河流; 大中河流预测河段弯曲系数较大(1.3 )视为弯曲河流,否则简化为平直河流; 大中河流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视为非矩形河流,其他简化为矩形河流; 小河一般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河流水文、水质有急剧变化河段,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分别简化。污染源简化包括排放方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物理模型法 比调查法 业判断法水质

12、数学模式按水质分布状况分: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按来水和排污随时间的变化分:动态、稳态、准稳态(准动态);按拟预测水质组分分:单一组分模式、耦合组分模式;按求解方法及方程形式分:解析解模式、数值解模式;河流二维稳态混合累积流量模式适用条件:(1)弯曲河流、断面形状不规则河段混合过程段;(2)持久性污染物;(3)河流为恒定流动;(4)连续稳定排放;(5)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常用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与适用条件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河流(包括河口)、湖泊、水库。考虑到地表水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在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时,还包括有关海湾(包括海岸带)的部分内容。水体污染是指人

13、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组成,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污染源按产生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非持久性污染物(如耗氧有机物);酸碱污染物;热污染;第四章评价等级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评价范围的确定常将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作为评价区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的范围大气污染物浓度是由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气象条件共同决定的,污染气象条件的好坏反映了当地大气自净能力的高低,污染气象条件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大气自净能力:由于大气

14、自身的运动而使大气污染物输送、稀释扩散,从而起到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包括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清除等机制。对于大多数评价项目,主要需要调查和研究平流输送和湍流扩散。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流场的各个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它的统计平均值是有规律的。由机械或动力作用生成的是机械湍流;由各种热力因子诱生的是热力湍流。大气湍流的主要效果是混合大气稳定度: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是大气对在其中作垂直运动的气团是加速、制还是不响其运动的一种热力学性质确定方法:1. 干绝热法:*2. Pasquill法不同的稳定度条件下大气具有不同的稀释扩散能力 !Pasquill 大气稳定度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

15、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它们分别表示为A、B、C、D、E、F。大气混合层高度混合层:如果下层空气湍流强,上部空气湍流弱,中间存在着一个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层为混合层。混合层高度:从地面算起至第一层稳定层底的高度。联合频率指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监测因子的确定选择项目等标排放值较大的污染物和项目的特征污染物;区域污染物浓度已达到或接近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的污染物。监测布点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的原则布点监测点位布设方法:1.网格布点;2.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3.扇形布点法;4.配对布点法;5.功能分区布点法;第五章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7

16、 条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4.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通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7.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三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3 条1.噪声现状调查可着重调查清楚现有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其声级数据可参照已有资料;2.预测以现有资料为主,对建设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作出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3.要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效果分析。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与声压级和其频率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