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发明、发现的国度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642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发明、发现的国度2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必修3发明、发现的国度2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必修3发明、发现的国度2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必修3发明、发现的国度2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必修3发明、发现的国度2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发明、发现的国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发明、发现的国度2(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明和发现的国度”,1.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2.数学:十进位值和割圆术3.天文学:赤道坐标和浑仪4.生物学:人工选择和杂交育种 5.医学:黄帝内经和针灸疗法 6.建筑:辽代应县木塔 7.造船和导航技术:郑和宝船和牵星术,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项科技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后,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与外传,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使用很快的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雕刻版印刷术的雕版,印刷术

2、:,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早在唐朝,我国与阿拉伯、波斯等国家通过海上贸易,往来频繁,硝石随同医药及炼丹术由我国传到外国。当时,埃及人把硝石叫做“中国雪”,波斯人把硝石称为“

3、中国盐”,但他们仅知道用硝石来炼丹、治病和做玻璃。直至公元1225年1248年,我国的火药才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国家。欧洲人在13世纪后期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了火药。随后,火药武器也经阿拉伯国家而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_马克思,十进位值制和割圆术,十进位值制:,中国古代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把它与世界其他古老民族的记数法作一比较

4、,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古罗马的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七个基本符号,如要记稍大一点的数目就相当繁难。古美洲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制,但用的是20进位;古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20进位至少需要19个数码,60进位则需要59个数码,这就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便可表示任意自然数的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在计算方面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一符合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马克思在他的数学手稿一书中称十进位记数法为“最妙的发明之一” .,“十进位制”即逢十进一;“位值制”即一个数码所表示的数由它所处的位置决定。,算筹记数摆法,甲骨文中的

5、13个数字,割圆术:,周髀算经,西汉初期成书的周髀算经 中有”周三径一”的说法,后人称之为“古率”. 3世纪中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在3.1415

6、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叫做祖率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

7、星”。,祖冲之,本目主要介绍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方面的两大突出成果赤道坐标和天文观测工具的发明。1.赤道坐标 古代中国文学家是以北极星为天球北极。因为北极星跟地理北极相对应,所以天球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这套天文坐标体系叫赤道坐标。中国是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赤道坐标与浑仪,东方苍龙七宿,青色: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箕水豹,尾火虎,房日兔,心月狐;南方朱雀七宿,红色: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轸水蚓,翼火蛇,星日马,张月鹿;西方白虎七宿,白色: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壁水蝓,觜火猴,昂日鸡,危月燕;北方玄武(龟和蛇)七宿,黑色:斗木豸,牛金牛,女土蝠,参水猿,室火猪,虚日鼠,毕月乌。

8、,二十八星宿,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 代表著作:天文 人们从这部书中辑出石氏星表,记录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星表是研究天文的重要工具。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2.浑仪 浑仪也是依据赤道坐标而制作的观测仪器,它经过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进一步革新,成为在望远镜发明以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北魏明元帝永兴四年造的太史侯部铁仪有个十字底座。底座上开有水沟,以校正底座平准。北宋皇三年于渊、周琮等造的皇新浑仪中,在六合仪的地平环上也开了水沟。大约在唐代以前人们就知道从浑仪极轴两端的圆孔观测拱极星的周日运动来校正仪器极轴的方向。北宋沈括把这个

9、方法发展到很成熟的地步因此后来郭守敬在简仪中创造了专门的候极仪装置。,人工选择- 混合选择法,混合选择法是现代常用的选种方法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汉农书氾胜之书,另外一部重要的著作齐民要术,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是人工创造生物新类型的一种方法.杂交分为有性杂交和无性杂交.,氾胜之是汉代的农学家,他所著的农书已失传。从石声汉和万国鼎的辑录的氾胜之书资料看,现存氾胜之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耕作栽培通论氾胜之书首先提出了耕作栽培的总原则:“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然后分别论述了土壤耕作的原则和种子处理的方法。前者,着

10、重阐述了土壤耕作的时机和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说明正确掌握适宜的土壤耕作时机的重要性。后者包括作物种子的选择、保藏和处理;而着重介绍了一种特殊的种子处理方法溲种法。,第二部分,作物栽培分论。,分别介绍了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13作物的栽培方法,内容涉及耕作、播种、中耕、施肥、灌溉、植物保护、收获等生产环节。,第三部分,特殊作物高产栽培法区田法。,这是氾胜之书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部分,氾胜之书现存的三千多字中,有关区种法的文字,多达一千多字;而且在后世的农书和类书中多被征引。,氾胜之书还第一次记载了区田法。这是少种多收、抗旱高产的综合性技术。其特点是把农田作成若干

11、宽幅或方形小区,采取深翻作区、集中施肥、等距点播、及时灌溉等措施,夺取高额丰产。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农学精耕细作的精神。由于作物集中种在一个个小区中,便于浇水抗旱,从而保证最基本的收成。它又不一定要求在成片的耕地,不一定采用铁犁牛耕,但要求投入大量劳力,比较适合缺乏牛力和大农具、经济力量比较薄弱的小农经营。它是适应由于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发展,许多农民缺乏土地,而自然灾害又时有发生的情况而创造出来的。历来被作为御旱济贫的救世之方。是最能反映中国传统农学特点的技术之一。 总之,氾胜之书是继吕氏春秋任地等三篇以后最重要的农学著作。它是在铁犁牛耕基本普及条件下对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2、新总结,是中国传统农学的经典之一。,贾思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编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内容丰富、规模巨大的农业生产技术著作,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齐民要术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

13、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齐民要术得到各类学家的高度评价。首先是农史学家称赞齐民要术使中国农学第一次形成精耕细作的完整的结构体系,它高度概括了农业耕种的精湛技艺,使农业有了更深的发展;其次是经济史学家,认为齐民要术是封建地主经济的经营指南,为其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再有食品史学家认为齐民要术在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藏等方面也给出了很好的技巧,为这方面的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依据。,总之,齐民要术一书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杰出著作,是一部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黄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

14、是我国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发生巨大变革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同时,各种学术思想也在这一时期蜂拥而出,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现象。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著名思想家就都是这一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自由活跃的思想空间和社会上重视学术的良好风气造就了一大批的思想家,他们分别对后世各种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传世巨著,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学术氛围。这一时期,医学界也出现了改写历史的重大事件。其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问世可以说是医学史上的头等大事。,图片,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它采用了对话的形式

15、,以黄帝和上古几位著名医学先知歧伯等人,相互问答医学知识的形式阐述了重要的医学理论。这一著作是集多人的力量,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可以说汇集了当时中医界优秀理论的“百家之言”。其后,黄帝内经就被历代医家视作了无上的经典,成为从古至今中医学不可背离的“立医之本”。据考证,由于当时的学术风气十分活跃,很多有所见解的人都把自己的观点诉诸文字、著书立说。医学界许多有见地、医理精深的医学家则共同著成了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七篇著作,都是非常完备而且见解高深医学宝典,其间虽然也受到了当时的儒家、道家、阴阳学家的影响,但是由于医学具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并存在着临床实践对于理论的使用和验证

16、,与普通的哲学学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当时这些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的理论已经基本完善,从此,就形成了自成一格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我们能见到的只有一部黄帝内经了,另外六部著作已经佚失了,但从其内容和成就来看,的确非同寻常。很难想象,这样丰富知识含量和完备的理论体系,在当时却只占同等水平的医学理论著作的七分之一,中医学的丰厚底蕴令人惊叹。,简介,中国的针灸疗法,针灸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汉晋时逐渐完备,开始用图形表示针灸穴位。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朝廷命翰林医官王惟一考订针灸经络,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作为法定教本,官颁全国。为了便于该书的长久保存,同时将图经刻在石碑上。在书成的次年,王惟一又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件针灸用的铜人,铜人与真人大小相似,胸腹腔中空,铜人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穴位位置,穴位钻孔。据记载,当考核学生掌握针刺技术的熟练程度时,先在铜人表面涂上一层黄蜡,向铜人体内灌满水,学生用针扎刺穴位,如果扎得准确,水就会由孔中流出,否则无水流出,以此考定成绩。两件铜人一置医官院,一置相国寺。在相国寺内有“针灸图石壁堂”,堂内除针灸铜人外,其后壁上嵌有针灸图经刻石。针灸铜人不仅是实用的医学模型,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但是,宋代针灸铜人自铸成后,却命运坎坷,历经沧桑,最后竟不知其所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