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177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然辩证法自然观部分思考题1、科学技术的负作用有哪些?答:(1)引发生态问题,如严重的环境问题。(2)科学可能导致人的异化。首先,科学具有人性的一面,可它又具有非人性的因素(如:见理不见情,见利不见义) ;其次,剥夺人与生俱来的自由真性、创造性;最后,造成人生活的无意义、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败坏。(3)虽然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握自然的终极规律;(4)总之,科学面临着它无法解决的难题,即科学发展的方向问题。2、人文文化在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答:人文文化能弥补科学文化的不足,为科学的发展指明方向;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启发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特别是艺术解构现代科技理性;

2、人文对科技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正是由于科学文化不是万能的(自身的局限性) ,使得科学面临着它无法解决的难题,即科学发展的方向问题, 。与此同时,通过与人文文化的比较我们发现:人文文化具有可以弥补科学文化不足之处的许多优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具有必然性。3、古代、近代和现代自然观的演变。答:(1)古代自然观(本原问题)基本内容:探讨了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及宇宙万物都是由某种基本东西演变而来的;关于运动的一般认识,认为世界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一个整体,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关于物质的构成,认为物质世界的万物都是由水、火、气、土构成;对于天体的宇宙的认识,提出了宇宙的模

3、型,包括地心说,日心说的萌芽;关于生命的起源,提出了许多猜测性的很有见解的思想;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为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最高理想和目的不是去行动,不是去控制自然,而是静观,即深入到自然中去,领悟自然的奥秘和创造生机。特征:朴素的唯物论(占主导地位,淡然也有违心的部分) 、辩证的、整体性、系统性、直观性、猜测性、思辨。(2)近代自然观(形而上学)基本内容: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认为自然界一旦存在就永远存在下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认为自然事物一旦存在,就永远存在;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原来如此并且从来

4、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的并列;如果物体有所变化,这只是物体机械的运动,事物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外部。特征:机械性、决定性、必然性、可预测性、还原性、可逆性、简单性。(3)现代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恩格斯批判黑格尔,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内容:a。世界是物质的。它指出了自然界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和系统。在该系统中,从星球到原子以至更小的粒子形成了一个无穷系列和层次。b。物质是运动的。相互联系的物体由于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c.运动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四种基本形式是:机械运动、生物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它们可以相互转化。d.运动的规律性

5、。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特征: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24、当代自然观的新发展。如何理解。答:1)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揭示了高速运动与低速运动的内在联系,摆脱了空间、时间的均匀性观念,考虑了非线性的空间关系,进一步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不可分的。2)自然的构成性和生成性。3)自然的简单性与复杂性。科学展示了自然界的复杂,众多因素呈现出非线性作用、不可还原性、非控制性、自主性。4)世界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现代科学证明了许多统计规律,如量子力学展现的规律为统计规律,具有概率性、统计性,非人们认识造成的,自然界本来就已存在的(如混

6、沌学) ,彻底消除了决定论这一幻想。5、系统的定义、形成系统的条件,对系统整体性的理解,层次结构。答:定义:系统是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或者说,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完备描述一个系统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系统形成的条件要素:(1)系统离不开要素,并且要素必须是两个以上。 (2)结构是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和。这些关系可以是数量关系,也可以是时空关系,更重要的则是相互制约关系。 (3)功能:系统在内外关系中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影响系统功能的因素。 (4)环境:指与系统组成要素发生相互作用

7、而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系统整体性:表现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和部分关系:加和性关系、非加和性关系。非加和性关系是系统的特征,它表征着新属性的出现,表征着系统与其构成之间的质的差别,其形成在于内部的相干性。系统各部分彼此约束、选择、协同、放大,共同导致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形成。层次结构指的是若干个由组成元素经相干关系构成的系统,再经过新的相干关系而构成新的系统的逐级构成结构关系。特点:(1)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有构成性关系,低层系统必定是包含在高层系统的构成部分(2)同一层次的系统间存在着相干关系。自然系统的层次结构:A 中国套箱式的等级结构,特点: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

8、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性关系;B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分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C.层次与结合度:成反比关系;D.层次结构的因果链:a.上层因果链:低层次物质系统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次系统中引起一定的结果,决定高层次物质系统的特有规律。b.下层因果链:高层次的物质系统对低层次物质系统的限制的影响;E.层次与物质量的丰度、质的多样性。6、系统演化有无方向性。答: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进化或退化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退化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其中序是对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演化过程性质的描述,它表征着系统的组织程

9、度。度量参量:熵、序参量、信息量。并非所有有序程度提高的过程都能称为进化。有两种变化方式,一种变化是预先编好程序的,譬如象胚胎在母体子宫内的演变和生长,另外种类型的变化是创造性的推进” ,它标志着真正的进化。进化和退化的统一性: 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同样,以退化为主3的过程也常常内在地包含着进化;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进化与退化常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的。它们往往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进化与退化的相互交替,进化与退化往往是交替进行相互转化的。进化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入退化。退化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入进化。7、系统演化的条件。在系统的自组织中,内部原因是演

10、化的根据,外部原因是系统演化的条件。系统内要素、非线性作用及涨落机制是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演化。因此,系统必须与环境保持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才能进化。自组织的演化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系统与外部环境在一起,通过系统的内部自组织机制形成一种整体演化。(1)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2)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即系统内外环境之间要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流通,并且必须使系统从外部输入的负熵流绝对值大于系统内部的熵产生,从而使系统的熵逐步减小 (3)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各要素间产生相干效应与协调动作,从而可以使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

11、有序;使系统产生多个可能的分支;产生临界效应(4) 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负反馈往往会使系统的变化衰减,而正反馈则会使系统的变化被放大和加剧,从而推动系统的质变,加速系统自复制自组织的过程,使要素微观协同产生出宏观秩序。(5)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小的涨落会被衰减,而在临界点附近,涨落则可能被放大,形成巨涨落,从而会推动系统发生质变,跃迁到新的分支上去,形成有序结构。即在临界点处,涨落会使系统发生突变,导致有序。总之,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这些成果,对如何一般地理解进化的条件和根据提供了有益启示。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根据;外部获得物质和能量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条件;内部涨落是系

12、统进化的直接诱因。8、在不同时期,人和自然关系是怎样的?马克思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如何阐述的?膜拜自然界的历史阶段,征服自然界的历史阶段,协调自然界的历史阶段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演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漫长的自然界演化史中,自然界都是按其自在的规律,自发的演化着,既有进化,又有退化;进化中包含退化,退化中包含进化。人类的产生,在自然界引入了新的因素,自然界的演化进入新阶段:1、自然界产生了异己的力量。人类来自自然界,又区别于自然界;人类可以通过意识认识自然界,又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界。2、由于人类的出现,使统一的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有各自的演化规律,而又互相影响。同时人类本身也

13、不例外,也在演化,只是有了新的特征。马恩认为人和自然是对象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其主要表现为:人以自然为对象,人依赖于自然,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自然以人为对象,作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其面貌。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以实践为纽带,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能动性以受动性作为基础,受动性对能动性是一种制约,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特定的能动性都以某种特定的受动性作为依据;另一方面,能动性又是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觉的活动来完善、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4的控制能力。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就是在这个统一中得到了充分

14、体现。三.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作用的中介,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主要是指:(1)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主要是生态环境);(2)人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如各种新材料、新工具、人工建筑乃至可以模拟思维功能的人工智能机,等等)。和天然自然一样,人工自然也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它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部人类文明史,代表了人工自然发展史。远古石器时代人工自然的产生古代农业社会(第一次浪潮)人工自然的成长期近代工业社会(第二次浪潮)人工自然的成熟期当代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人工

15、自然新的飞跃人类介入自然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向自然界的深度和广度扩展 。四.大写的人与异化如影随形,一方面人的本质在实践中对象化,使自然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属人的自然,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活动结果摆脱人的控制,反过来成为控制人的异己的力量,人的自然也就变成了异己的自然异化原因:一方面是实践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关系的制约。马克思分析到,分工与私有制产生后,自然的异化更复杂,有二种形式的异化,一种主要由社会关系造成,物化于自然界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异化,一种主要由人对自然的改造引起,是自然力量对人滥用自然的报复。9、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如何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西

16、方学者以环境伦理学的形式展开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提倡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生态价值观批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以生态为中心的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生态价值关系. 生态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那种把自然视为“聚宝盆”和“垃圾场”的观念相反,生态价值观把地球看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它以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主张以适度消费观取代过度消费观;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代替对自然的占有欲和征服行为;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力和利益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生态价值观最核心的观念是,把人类的发展和这种发展的条件(环境、资源等)放在平等地位上,把人类的发展和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发展也放在平等地位上考虑。不过其出发点是整体的平衡,因此并不妨害去消灭(除)那些危害人类生存发展的有害事物。也就是说,人与环境的自觉协调,而不是自发的,依靠自然界自在的演化。实际上,那也是不可能的。 1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