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实验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092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实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年级科学实验研究 实验一:实验名称:观察记录自己实验材料:米尺、体重计、绳子、直尺、纸、笔、 秒表实验过程:1、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身体轮廓2、借助测量工具进行观察3、观察我们的身体分为几大部分,引导 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并记录身高、腰围、臂长、体重等,测一分钟心跳的次数。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能够从整体到部分认识自己。实验二:实验名称: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目的: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实验材料:蚯蚓(3-5 条) 、纸盒、干土、湿土实验过程:1、纸盒里装上土,一半干土一半湿土,中间要有明显的界限。2、把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的分界线上,看蚯蚓爬向哪一边。 3、纸盒里装上土,两边都是湿土,一端用不透光

2、的纸盒罩住。4、把蚯蚓放在中间,观察蚯蚓爬向哪一边。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没有光的一面。实验结论:蚯蚓适合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里实验三:实验名称: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实验目的:想办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水、土壤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装半杯水2、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3、用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轻轻搅拌4、静置一会儿,观察水中的土壤实验现象:土壤分成了两层实验结论:上层的土壤颗粒小,是粘土;下层的土壤颗粒大,是砂。实验四:实验名称:观察凤仙花实验材料:凤仙花、直尺、卷尺、放大镜实验过程:借助工具观察植物的结构,得出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实验结论:植物是由根、茎、叶

3、、花、果实、种子组成。实验五;实验名称:观察水实验材料:水槽、水实验过程:充分利用自己的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观察水。实验结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液体。实验六: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铅笔、橡皮、气球、小刀实验过程: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使用。2、把所实验的材料依次放入水中(先贴近水面然后放入水面)3、把吹起的气球放入水中,用手反复向下按,体会浮力是像什么方向的力。实验结论:实验七: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2实验材料:带盖玻璃瓶、橡皮泥、木条、水槽、水、沙子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2、把材料依次放入水中观察所有材料的沉浮3、设法是橡

4、皮泥浮在水面上。4、使浮在水面上的瓶子沉入水底5、整理实验物品放回原处实验结论: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方法有:1、改变物体的轻重。2、改变物体的体积。3、借助其他物体。实验八:实验名称:让小水轮转起来实验材料:水槽、水、水轮、烧杯实验过程: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2、A、烧杯装满水,让水在低处冲击轮叶边缘。B、烧杯装满水,让水在高处冲击轮叶边缘。3、a、烧杯装满水,让水冲击轮叶边缘。B、烧杯装满水,让水冲击轮轴。4、a、烧杯装满水,让小水量水冲击轮叶边缘。B、烧杯装满水,让大水量水冲击轮叶边缘。实验结论:数位高、水量大、冲击在轮叶上小水轮转得快。实验九: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材料:水槽、

5、水、卫生纸、胶带、透明杯子实验过程:1、检查试验材料是否齐全。2、把卫生纸用透明胶粘在杯子内壁上。3、杯口垂直于水面倒扣入水中,卫生纸没入水中。4、把杯子垂直于水面轻轻取出。5、观察卫生纸有没有湿。试验现象:卫生纸没有湿。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十:纸飞翼的研究1、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控制条件进行实验。2、研究的问题:纸飞翼的留空时间长短与飞翼的什么特征有关?3、我的猜想:纸飞翼的留空时间长短与飞翼的轻重和形状(翼面的大小、翼面的角度)有关。4、实验材料:剪刀、曲别针、计时工具等。5、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6、实验时指导学生注意事项:(1)每次只改变纸飞翼的一个条件。 如在

6、做“纸飞翼的轻重与它留空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应保证纸飞翼翼面的大小和翼面倾斜的角度(翼面与水平的夹角)不变。(2)每次实验时,下落的起始高度应一样。(3)每次实验时,计时的方法应一样。(4)每次实验应多做几次,并计算平均值。7、实验结果:纸飞翼的留空时间与飞翼的轻重、翼面大小和翼面的倾斜角度有关。 (纸飞翼重下落的快,轻的下落的慢;纸飞翼翼面大,下落的慢;翼面与水平的夹角越大,纸飞3翼下落的越慢。 )实验十一:吹乒乓球实验1、能对探究有趣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产生兴趣。2、实验材料:乒乓球、漏斗3、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均匀、快速、连续吹起,让学生多试几次。4、实验结论:只需让学生通过实

7、验认识这个有趣的现象与空气流动有关,不要求学生解释实验现象的原理。实验十二:植物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实验名称:水土流失实验2、我的猜想:我认为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3、实验方法:对比实验4、实验材料:浅盒子、壤土、草皮、水、喷壶、砖 2 块、托盘 2 个5、实验过程:准备两个相同的浅盒子,在盒子中填满壤土,并拍实;在另一个盒子中放入种有草皮的壤土。分别在两个盒子一端的下面放一块砖,使其倾斜,在另一端的下面各放一个托盘。在盒子上方同样的高度,同时用喷壶往两个盒 1、6、实验现象:有草皮覆盖的盒子留下来的土少水也少;没有草皮覆盖的盒子留下来的土多水也多。实验结论: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防止水土

8、流失。实验注意事项:在向两个盒子喷水时,应使喷壶所处的高度、倾斜的角度、壶嘴孔直径、喷洒时间保持一致。实验十三: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1、目标:能通过比较找出塑料的一些性质。2、实验材料:塑料尺、木头尺3、注意事项:可先让学生观察塑料尺有什么特性,再与木尺做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塑料具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色彩鲜艳亮丽等性质,实验十四:观察塑料预热现象1、目标: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2 实验材料:塑料杯、塑料瓶、热水3、意事项:塑料瓶装上热水后,要盖上瓶盖,静置 2 分钟左右,用手 一下,与没装水的瓶子做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由于所选的实验材料(塑料的质地)不同,

9、倒入热水后,塑料瓶的形状变化不一定是一致的。实验十五:物体发生时的现象1、目标:能通过实验归纳出物体发声时共有的现象。1、实验材料:小鼓、鼓槌、黄豆、锣、钢尺或钢锯条。2、实验方法强调:先让物体发出声音,再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的变化。物体发声时有的变化明显,有的变化不明显,对那些变化不明显的物体,要采取能使变化显示出来的方法进行观察,如向鼓皮上放些豆子,在鼓或喊话筒上挂一较轻的小球,通过观察豆的跳动和测量小球弹起的距离,可感受到物体发生实的变化。实验十六:物体传声1、目标:能用实验验证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固体传声:要求:(1)小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完整的活动过程。(2)学

10、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3)不要大声喧哗。提示:学生可设计多种方案,像通过木板、木盒、木质或铁质楼梯扶手等听声音的方法。43、液体传声:(1)材料:水槽、石块、毛巾等(2)注意事项:水槽中放入多半槽水,在水中敲击石块时用力适当,把耳朵贴在水槽的旁边听声音。实验十七:光的传播1、目标:能设计实验,验证光传播线路的特点。2、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规则的带相同孔的纸板、橡皮泥、塑料管、蜡烛、尺子、剪刀、等。3、教师指导:学生在组内应多次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把三块纸板的孔对正,在一条直线上,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并得出

11、初步结论。4、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 (如用塑料管和蜡烛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实验十八:改变光的传播路线1、目标: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变” 。2、实验材料:平面镜、白纸、带缝隙的硬纸板、手电筒、尺子等。3、实验指导:提出小组内三位同学的分工要求:一位同学用手扶着镜子,使镜子立在桌子上;另一名同学一手扶着一块带缝隙的硬纸板,一手拿着手电筒,时光通过缝隙照在镜子上;在硬纸板与镜子之间垫一张白纸,第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光的路线(要用尺子比着画出镜子反光的路线) 。4、实验注意事项:活动时要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带缝隙的硬纸板,缝隙不要太宽,大约1 毫米左右即可。科

12、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 提出问题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描述、课件演示、事实等途径设置情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2、 作出假设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它是建立在观察和以往的知识经验之上的,与毫无根据的臆测不同,并且假设必须能够被检验。3、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是否成立,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应掌握以下原则:可行性原则、设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4、 完成实验这个过程是要特别重视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监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活动程序、领悟

13、科学的思维观念、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同时获取知识。5、 得出结论对实验研究发现进行总结,首先要确定收集的数据是否支持原先的假设。通常需要重复实验才能得出实验的结论。但得出的结论常常会使我们发现新的问题,并设计新的实验来寻求答案。6、 表达、交流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交流探5究的过程和结果。磁单元的实验及注意事项:一、研究的问题: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猜想或预测:磁铁能吸引铁钉、大头针、曲别针等等实验方法: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纸等材料进行观察。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磁铁各一个、铁钉一个、大头针一个、曲别针一个、纸一张、橡皮一块、钥匙一把、石头一块、塑料尺子

14、一把、小弹簧一个、剪刀一把、木棍一根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材料) 。实验过程:1、先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等预测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2、再用磁铁分别吸引纸等预测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3、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铁钉、大头针、曲别针、钥匙、小弹簧、剪刀能被磁铁吸引;纸、橡皮、石头、塑料尺子、木棍不能被磁铁吸引。得出的结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注意做好实验记录。附:根据物体能否被磁铁吸引,对物体进行分类。二、哪种情况吸得多?研究的问题:磁铁距离铁质物体远吸得多还是近吸得多?猜想或预测:磁铁距离铁质物体近吸得多。实验方法:观察磁铁在不同距离处吸引铁质物体的多少(定量的方法) 。实验材料:蹄形磁铁一

15、个、塑料盘子一个、大头针若干、尺子一把、线一根、支架一个实验过程:1、一名同学将蹄形磁铁悬吊在支架上。2、磁铁下面放里面有大头针的塑料盘子。3、另一名同学把尺子立在盘子旁边。4、让悬吊的磁铁分别在距离盘子 1 厘米、2 厘米、3 厘米时吸引大头针。5、仔细观察计数,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当磁铁离放有大头针的盘子 1 厘米时吸得最多,离 3 厘米时吸得最少。得出的结论: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和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距离越远吸引力越弱。注意事项:使用尺子测量时,要保持尺子平直,不能倾斜,要正确使用尺子。另一做法:尺子平放,用条形磁铁。三、研究的问题: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

16、猜想或预测:磁铁的两端吸引力最强。实验方法:观察磁铁各个部位吸引的多少。实验材料:各种形状的磁铁各一个、曲别针或大头钉或图钉若干等,铁粉若干、塑料片一个。实验过程:1、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2、把铁粉均匀地撒在塑料片上。3、轻轻敲击振动塑料片。4、仔细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磁铁两端吸引的铁粉多而密集,其它部位吸引的铁粉少而稀疏。得出的结论: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6注意要用各种形状的磁铁。另一做法:可用曲别针或大头钉或图钉等代替铁粉。四、磁极的指向研究的问题:悬吊条形磁铁,当它最终停下来时,会出现什么现象?猜想或预测:悬吊条形磁铁,当它最终停下来时,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实验方法:悬吊条形磁铁进行观察。实验材料:条形磁铁一个、硬纸片一张、线绳一根、打孔器一个实验过程:1、把硬纸片包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位置。2、将线绳拴在硬纸片中间。3、提起线绳让条形磁铁悬吊起来。4、条形磁铁停下来时仔细观察磁极的指向,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条形磁铁最终停下来时两个磁极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得出的结论:磁铁的两个磁极总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