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盲生的地理学习兴趣[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20006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盲生的地理学习兴趣[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盲生的地理学习兴趣[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盲生的地理学习兴趣[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盲生的地理学习兴趣[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盲生的地理学习兴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培养初中盲生空间认知的地理学习兴趣初探李英姿(2004 级地理科学函授本科班)摘要 本文在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指导下,运用 实证主义的方法,紧密结合盲生特点,从尊重需要、开发潜能的目标出发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了如何培养初中盲生在地理学习中提高空间认知学习兴趣的活动,并在此基 础上, 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盲校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盲生空间认知能力是培养盲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关键。关键词 初中盲生 空间认知 兴趣 地理视觉是人的重要感觉器官,也是人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盲生由于丧失或部分丧失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给他们整个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使初中盲生树立信心,正确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初

2、中盲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学习能力,是摆在作为初中盲生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1. 初中盲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初中盲生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常盲生能力与正常人比较,视觉残疾儿童在空间认知能力上与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差异。事实表明,盲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空间认知能力的不足给盲生以后的地理学习带来很大阻碍,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力,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使得盲生缺乏地理学习的兴趣。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试行)中提出对初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掌握中国地理(包括地区地理) 、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阅读、运用触觉地图的能力、初步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我国资源、环境、

3、人口等方面的国情和基本国策,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这样的要求对于有视障缺陷的盲生来讲,如果没有地理学习兴趣则很难完成这一目标,而空间认知是认识地方的基本,透过空间认知的建构,可以增进学生对于地方或区域的了解。基于以上认识,如何提高初中盲生地理学习中空间认知能力的兴趣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初中盲生空间认知发展的特点一般而言,初中盲生就其生理特点与视力正常的初中生相比,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视野缩小,从而无法看到或看清物体,与之伴随出现了一系列空间认知能力上的特点.首先,空间认知能力认识上的片面性。初中盲生的视力缺陷使他们失去了一个最主要的信息来源,难以建立有关外界事

4、物的清晰表象,主要借助听觉听别人讲话而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空洞、模糊的形象;或者仅靠自己亲身体验,用手触摸,缺少视觉表象,较难形成完整的概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具有片面性,表现相为对空间认识的不完整认识。其次,空间认知能力的方位感差。视觉是人们能正确生成方位感的重要因素,盲生视觉缺陷使得他们对空间方位的认识能力不够.上下左右,顺、逆时针旋转后的位置,空间平移,上下位置的错动等等,这些用眼睛可以一目了然的方位,对于盲生由于缺乏直观印象,方位感差,变得非常难理解.基于以上特点,在盲校初中部开展了培养盲生地理学习中空间认知能力兴趣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找到了一些适合初中盲生提高空间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2 初

5、中盲生空间认知能力兴趣的培养方法22.1 充分利用可触式教具,增加地理空间认知学习的兴趣地理教学中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班分别进行有可触式地图集教学和无可触式地图集教学,在学期末对两个年级的盲生进行空间识别能力测试时发现如下结果:年级 参加测试人数 全盲人数 准确识别方位人数 百分比七年级 16 13 10 62。5八年级 12 8 6 50通过比较有可触式教具的班级对空间认知的能力更高,而空间认知能力是中学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之一,有了这样的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学习地理,对地理产生学习兴趣,所以要充分利用可触式教具来增加盲生空间认知能力的学习兴趣。除利用可触式地图集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可触

6、式地球仪、立体地形图等多种可触式教具或学具来加强盲生的空间认知能力,籍此来提高盲生空间认知能力的学习兴趣。2.2 合理利用教材,强化地理空间认知的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盲校是全封闭的特殊教育学校,让盲生了解一些新鲜事物对他们来说渠道太少了,而地理课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融合了很多新、鲜、实用的内容在里面,这对于急于了解外面世界的盲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把教材的编排按照适合盲生学习特点来做适当的调整,会对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兴趣的提高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的山脉纵横错列,非常复杂;但从山脉走向来看,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中国的山脉走向主要可以归纳为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南北走向三大类。在讲授时,采

7、用先辨清方位再学习山脉和直接讲山脉的分布两种方式后,分别做了测试,发现如下现象:班级 参加测试人数 全盲人数 成绩达八十分以上 百分比实验一班 14 10 10 71。4实验二班 12 8 7 58。3通过测试发现把教材进行合理安排,在盲生建立了正确的空间概念之后,就会很快的理解山脉的走向及位置,并有助于盲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兴趣培养。2.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魅力感染盲生地理空间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曾说过:“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

8、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引自丰子恺散文悼夏丐尊先生 ) 夏丐尊先生所提出的教师“人格”一词,至今仍然不可或缺,因为它准确、精要地道出了二十一世纪教师最重要的从教素质。教师人格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人格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

9、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 ”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在盲校,盲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离开父母,开始求学生涯,他们在教师的身上不仅仅要得到学识、做人的道理,同时盲孩子也把教师当作他们的父母来看,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能感到地理教师的爱心、关心、温馨那么这样的地理课一定会盲生听的津津有味,充满乐趣。2.4 课堂活动安排得当,在活动中寻找空间认知的兴趣课堂活动的合理安排也是提升盲生地理学习中空间认知能力兴趣的方法之一。在介绍3等高线这一地理知识时,对两个班级分别

10、采用不同的方法实验一班:教师讲授,学生摸读等高线的方法学习。实验二班:让盲生利用橡皮泥制作山体模型,通过盲生的亲自实践掌握等高线的具体内涵。实验结果如下,课程结束后用单元测试的方法考察盲生掌握情况:班级 参加测试人数 全盲人数 测试达八十分以上 百分比实验一班 16 13 10 62。5实验二班 14 10 11 78。6通过测试发现,通过合理的课堂活动设计,可以让盲生更好的学习空间方位知识,并可以把立体的内容转换到平面上,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盲生对空间知识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并在建立了空间认识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2. 开拓盲生视野,在实践中建立地理空间能力的学习兴趣一位从事盲童教

11、育工作近三十年的经验总结盲校校长对盲童的性格行为特征作过如下的描述:视而不见,越想知道周围的一切,越想询问一切。知问不答或问而不知,情绪急躁。 盲生的生活圈子很小,由于视觉的缺陷使得他们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渴望知道世界的愿望,在地理教学中能带着盲生真正到实地进行学习、考察,既是让他们开扩眼界的最佳方案也是让盲生们在实践中建立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机会就带盲生出去走走,虽然看的不是很全面,为了安全去的地方也很近,但每次都有收获,一次沿滨河公园的考察实习,路途很短,但在师生的积极交流中,很快就让盲生理解了河床的结构特征。但看到盲生兴奋的表情,欢喜的神态,我知道,不枉此行

12、,这些考察活动会让盲孩子产生更多的地理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在素质教育日益重视的今天,地理课作为一门边缘学课,其内容的综合性、实用性决定了地位的日益提升,而地理学科中的空间认知能力的运用又成为考查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培养盲生的空间认知能力的地理学习兴趣,是让地理教育在盲校这样的环境下发展的更好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培养了盲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主动参与,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参考资料:1学习方法 2002(12.10)2李牧子:盲童教育概论, 1981 年,北京盲文出版社3廖苏苏, 关于盲童性格行为特征的研究, 1988 年第 2 卷第 5 期。4 国家教委教基(1993)19 号文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 试行)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盲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