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总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8389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普通心理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心理学 第 1 页22普通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个体心理(一) 、认知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2、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3、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4、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认知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征的认识,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2、。5、人们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并没有马上消失,它还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这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叫记忆。6、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食物,认识食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简介、概括的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思维。7、人们能利用语言吧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这就是语言活动。(二) 、情绪和动机1、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

3、一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2、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冬季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的动机,是指推动人得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3、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种自觉地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三) 、能力和人格1、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

4、理差异。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事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2、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2、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较刺激。3、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普通心理学 第 2 页22叫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三个体意识和无意识1、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心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

5、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人类意识的另一个特点。2、由于人有意识,因而人类就和单纯适应自然界的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人们凭借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现状,而且能够通晓过去和预见未来,这是任何动物的心理所不能及的。3、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也就是说,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具有自我意识。人不仅能认识事物,而且能自觉的了解哪些事物已经认识了,哪些事物尚未被认识,能够揭露和掌握认识过程的

6、规律。人不仅有喜怒哀乐等情绪,而且知道为什么喜或怒,知道怎样寻求欢乐而避免忧愁与烦恼。正是这种自我意识,使人们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控制。4、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只想和集中。注意指向的活动往往也是人能够意识到的活动。注意出现在人的各种认知活动和行为中。注意的基本作用是选择信息。没有注意的作用,人就无法清晰的认识事物,也无法准确迅速的完成某种活动。5.无意识现象,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里想想,多数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某些动作方式起初可能受到意识的调节,但在多次反复后,便肯呢个

7、转化为自动的无意识现象。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1、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团体心理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2、心理学研究的类型(1)因果研究(2)相关研究相关本身不能提供因果的信息,当两种现象被发现有相关时,甲可能是引起乙的原因,乙也可能是引起甲的原因,或者他们是以其他的方式产生相关的。只从相关本身的信息,你无法推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3)个案研究3、研究心

8、理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德国生理学家 A.D.雷蒙提出了“七个宇宙之谜” ,即物质和力的本质,运动的来源,生命的起源,自然界的合目的的安排,简单感觉与意识的起源,理性思维与语言的起源,意志自由的问题。第三节 如何研究心理学“科学随着方法论上所获得的成就而不断地跃进着。方法论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段。于是,我们就展开更广阔的眼界,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 ”巴甫洛夫全集普通心理学 第 3 页22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1、19 世纪以前,当心理学还处在哲学襁褓中的时候,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多数用思辨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2、19 世纪 30 年代,人们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了错觉问题。60 年

9、代,费希纳发展了心理物理学方法,并用它研究物理刺激与心理现象的关系。19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间,赫尔姆霍茨和唐德斯关于反应时的测定,提供了记录和描述心理现象的重要工具。1879 年,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1885 年,艾宾浩斯用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记忆问题,解释了这一高级认知过程的某些规律。20 世纪初,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兴起,对用客观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用精心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开辟了研究个性心理发展的新途径。3、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心理学广泛吸取了临近科学的成果和研究方

10、法。脑外科手术的进步,使人们有可能揭示脑的某些细微结构与人类行为的具体联系;用微电极技术成功的记录动物和人的神经系统单个细胞的电活动,使人们对神经系统加工外界信息的实际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脑化学方法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行为的某些生物化学基础。计算机科学的日新月异的进展,产生了用电脑模拟人类行为和内部心理机制的新设想。脑成像技术的采用,使人们有可能直接观察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头脑中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2、几种重要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1、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2、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

11、下采用: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3、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4、观察法的主要缺陷是: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地分析;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观察容易“各取所需” ,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

12、的影响。(2)心理测验法1、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质量的方法。2、心理测验要注意连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质量。(3)实验法1、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2、实验法分为两种: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试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缺点是由于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试验情况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但在自然试验中,由于条件的控制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3、在上面的两

13、种实验中,包含着一系列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叫自变量或独立变量。实验中的另一类变量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它们是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4、在有些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他对排除实验者的偏好有作用。(4)个案法普通心理学 第 4 页22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渊源。(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1、笛卡尔的唯理论。2、霍布斯和洛克的经验主义 (经验论)洛克把经验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

14、种。外部经验叫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内部经验叫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的内部活动(思维、意愿、爱憎等)的观察。(2)实验生理学的影响1811 年,英国人柏尔和法国人马戎第首次发现脊髓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区别。1840 年,德国人雷蒙德发现了神经冲动的电现象。1850 年,德国著名科学家赫尔姆霍茨用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了神经的传导速度,这项研究为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测量方法奠定了基础。1861 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从而确定了语言运动区(布洛卡区)的位置。1869 年英国神经学家杰克逊提出了大脑皮层的基本机能界限,中央沟前负责运动,中央沟后

15、负责感觉。1870 年,德国生理学家弗里茨与希兹用电刺激法研究大脑功能,发现动物性行为是由大脑额叶的某些区域支配的。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构造主义1、奠基人冯特(德) ,代表人物铁钦纳。2、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3、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4、研究方法,内省。(2)机能主义1、创始人詹姆士(美) ,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2、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3、主张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一时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4、如果说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那么机能主义则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3)行为主义1、1913 年华生(美)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得心理学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2、两个重要特点:反对研究意识,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