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课”教学设计(《秃的梧桐》胡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8018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月一课”教学设计(《秃的梧桐》胡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每月一课”教学设计(《秃的梧桐》胡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每月一课”教学设计(《秃的梧桐》胡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每月一课”教学设计(《秃的梧桐》胡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每月一课”教学设计(《秃的梧桐》胡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月一课”教学设计(《秃的梧桐》胡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级立项课题:“减负背景”下课堂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第 1 页 共 4 页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每月一课”教学设计教 学课 题 秃的梧桐 教研组 语文研究重点 语文精读的导学研究 执教时间 2011.6.16 执教者 胡丹教 学目 标1.能读顺、读懂文章。2.能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并说出梧桐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3.学生能领会文中蕴涵的对生命的看法。教 学重 点1.学生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感悟理解秃桐形象和作者的感情。2.领会文中对生命的看法。教 学难 点1.学生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感悟理解秃桐形象和作者的感情。2.领会文中对生命的看法。教 法设 计 研读法学 法指 导 品味语言,体悟生命内涵教 学 过

2、程学 习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1、导入 看图回答 图片展示(秃梧桐)师:大家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梧桐)这是一棵怎样的梧桐?(光秃秃的梧桐)为什么这棵梧桐会秃?今天,我们就跟随女作家苏雪林共同走近一株“秃的梧桐” ,一探究竟。2、走近梧桐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圈出不会读的字。2.在文中划出这棵梧桐生在何处,有何作用。3.思考为什么这棵梧桐会秃。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圈出不会读的字。2.从文中找出这棵梧桐生在何处?有什么作用?3.思考为什么这棵梧桐会秃呢?市级立项课题:“减负背景”下课堂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第 2 页 共 4 页3、仰视秃桐【明确

3、】1.请学生注意红色字的读音。劈折 (sh ) 棕榈 (l) 美荫(yn)啮断 (ni) 可恶 (w) 挫(cu)萌芽 (mn) 老柏 (bi) 贮蓄(zh )絮聒 (u) 薜荔 (b) 酣饮风霜(hn)瑟瑟 (s ) 东倒西倾 (qn) 纤小(xin )麝香 (sh ) 兀立(w)(mn)蔓草蔓 (wn)藤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2.屋前的正中;两家的分界牌,提供美荫,增添诗意。3.枝干为蚁所蚀,上半截遭雷雨劈折,叶儿被风劈下,叶蒂为蚁所啮断。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听读思考并回答同桌讨论,发表看法1.作者在描写梧桐由绿变秃的过程中寄予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揣摩分析。教师示范赏析:第 8 节中

4、,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其中“劈”字写出了风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梧桐的同情和怜惜之情。2.文章有两个语段写的是秋天其它的树和花,看似与梧桐无关,请听读,并思考这两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你认为这棵秃桐还能活吗?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过渡】梧桐如此,人亦然。就举本文作者苏雪林的例子。PPT:苏雪林(18971999)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绿天、 棘心扬名文坛,被作家阿英称之为“ 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与冰心、凌叔 华、冯沅君和丁玲一起并称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五大市级立项课题:“减负背景”下课堂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第 3 页 共 4 页4、对话秃桐在纸片上写下秃

5、桐的启示或想对秃桐说的话,并用心把黑板上的秃桐贴成心中最美的梧桐。齐读: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女作家。苏雪林是现代文学史上享年最长的作家。她靠个人奋斗,从安徽太平县 的一个普通女子成为一名女师大学生,并出洋留学,最终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学者和教授。苏雪林一生执教五十年,笔耕八十载,著述六十五部,创作两千余万字。【过渡】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成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作者一生高寿、成就辉煌,这背后定然有艰辛的付出,挫折的打击,甚至绝境的考验,谁能说作者与她笔下的秃桐没有相似之处呢?谁能说作者没有从秃桐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呢?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秃的梧桐 ,聪明的你们认为这棵秃桐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你想对秃桐说点儿什么?【过渡】前路遥遥,或许会有许许多多挫折和考验,但只要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就会有勇敢、信心、顽强、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就不会被打垮,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最后,用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与大家共勉。【结语】祝福大家以后的人生路因热爱生命、顽强勇敢走得更远更好!市级立项课题:“减负背景”下课堂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第 4 页 共 4 页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