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1001(2)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7917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地域文化1001(2)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地域文化1001(2)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地域文化1001(2)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地域文化1001(2)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地域文化1001(2)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地域文化1001(2)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地域文化1001(2)试卷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域文化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试卷代号:5958 座位号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旅游、电子商务专业地域文化试题(开卷)2010 年 1 月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分数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分)1、安徽建省大致经历了元末明初的行政区域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 年)左、右布政使划片分治;康熙四年(1665 年)调整左、右布政使辖区,使苏、皖两省分省分治奠定基础,确定疆界;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正式批准建省;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亥,正式将省会定于 。因此,一般把公元 1667 年 8 月 30 日作为安徽省诞生纪念日。2、

2、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 、 、 ,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3、到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工程得到见证,这就是 的开凿与修建。4、朱熹继承发展了先秦的教育目的论,提出“ ” 、 “ ”的教育目标。5、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诗人群和 诗人群。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6、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地域文化试题 第 2 页 共 6 页 十七首。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

3、滁州刺史的 ,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 、 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 、 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 ,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 、 和州刺史厅壁记等。7、安徽绘画起源于四世纪,最早出现的画家是晋代 。以后,又出现唐代的曹霸、薛稷、周防,宋代的惠崇、丁贶、崔白、李公麟,元代的朱璨等一批杰出画家。明清时期是安徽绘画的高峰期,有詹景凤、丁瓒、丁云鹏等绘画高手;清初,则出现以渐江为首的 ,以梅清为首的 ,以萧云从为首的 。乾嘉年间,萧县兴起龙城画派。这些画派对中国的绘画传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8、徽州三雕,指砖雕、 、 ,其中尤以砖雕历史悠久,别具特色。9、安徽的 ,是中国四

4、大佛教名山之一,有“东南第一山”之誉。10、 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得 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4分,共 20分)徽州文化圈淮南子五禽戏徽池雅调宣城画派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 4分,共 20分)地域文化试题 第 3 页 共 6 页1、安徽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点?2、为什么朱熹被看作理学的集大成者?3、明清时期安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4、金乔觉与九华山有着怎样的渊源?5、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是什么?得 分 评卷人 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 20分,共 40分)1、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文化习俗做一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2、我省国家

5、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各有哪些?请选择其一进行详细介绍。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安庆2、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 3、芍陂4、明人伦、为圣贤5、池州、宣州6、秋浦歌、韦应物、刘禹锡7、戴逵、新安画派、宣城画派、姑熟画派 8、石雕、木雕9、九华山10、巢湖二、名词解释徽州文化圈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淮南子淮南子作者是淮南王刘安。 淮南子是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同

6、时也可视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但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大多散佚,仅只剩下“内书”21 篇。地域文化试题 第 4 页 共 6 页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顾名思义,是根据五种动物的动作进行编排的嬉戏活动。这五种动物分别是虎、鹿、熊、猿、鸟。华佗将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卧倒身子、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张翅飞翔等动作联系起来,编成一套可以舒展全身各个部位的体操。这是我国医

7、疗体育史上的创举。徽池雅调徽州腔和青阳腔别称,是徽剧的先声与雏形。明代中叶,余姚腔和弋阳腔先后由东邻浙江和南邻江西传入徽州府及池州府的青阳、石埭等地。徽池两地艺人在接受余姚腔的同时,着重吸收了弋阳腔的特点。在戏文雅深的剧本中增加大量解释性的字句,连唱带白,以“滚”的演唱形式,使声调如诵,通俗易懂,并且发挥剧情,增强戏剧表现力,徽池调因此赢得“天下南北时尚徽池雅调”之美称。宣城画派宣城画派,指以梅清为首的梅氏诸画家。在绘画艺术上,梅清注重笔墨韵味和“文人画”的传统,反对死临硬摹、食古不化。梅清擅长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梅氏画家中,较为著名的还有梅清的从子梅磊、梅磊之子梅南,从孙梅翀、侄孙梅庚

8、、梅种、梅蔚等,其中尤以梅庚名气最大。它们共同形成了宣城画派的风格。三、简答题1、安徽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点?(一)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二)安徽文化具有兼容性(三)安徽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四)安徽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五)安徽文化具有开拓创新性2、为什么朱熹被看作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作为二程的嫡传弟子,继承程颢、程颐的天理论思想,同时吸收了周敦颐关于太极的学说和张载关于气的理论,朱熹将这三者糅合在一起,并综合北宋理学诸家学说,建立起庞大的哲学体系,将传统儒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哲理化高度,成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理气论、心性论、

9、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内容。3、明清时期安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一)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地域文化试题 第 5 页 共 6 页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 、 算林拔萃 、 庸章算法 、 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 ,梅文鼎对清代数学的贡献也很大,梅文鼎数学著作其内容遍及遍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门类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和球面三角等。(二)医学方面的成就明清两代是安徽古代医学史上的鼎盛时期,医学

10、人才济济,医著宏富,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科都有诸多发明,为丰富和发展祖国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新安医学在全国独树一帜,令人瞩目。(三)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明清两代,随着安徽科技的空前繁荣,物理学领域随之出现著名学者及重要成就,较突出的是朱载堉和他的十二平均律,方以智撰述物理小识 ,以及郑复光镜镜詅痴 。4、金乔觉与九华山有着怎样的渊源?九华山佛教地位的突显与当时的一位名叫金乔觉的僧侣有重要关系。金乔觉,古新罗国国王金氏近族,早年曾经来大唐留学,在唐学习期间金乔觉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便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719 年) ,24 岁的金乔觉再次来到中土大唐,几经辗转,最后选择在九华山安顿下来,

11、进行了长达 75 年的苦修和苦行。当地人们被金乔觉的行为所感动,为其建造了寺宇,即九华山目前最古老的化城寺。无数的善男信女来到该寺朝拜,九华山的佛教由此兴盛起来。唐贞元十年(794 年) ,金乔觉圆寂,终年 99 岁。其肉身三年不腐。弟子们建肉身塔以供奉,尊他为地藏王菩萨。九华山由此声名远播,成为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菩萨的道场。5、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是什么?(一)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徽州人不得不走出丛山,经商谋利。徽州虽然“粮不足” ,可是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水

12、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二)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明朝中叶以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江南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赋役折银制度的推行,为徽州人经商提供了极好的社会条件。明代盐法变革给徽商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契机。四、考察论析题1、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文化习俗做一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安徽各地任一文化习俗都可(习俗介绍 10 分) ,但要有地域特点(地域特点 10 分)地域文化试题 第 6 页 共 6 页。2、我省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各有哪些?请选择其一进行详细介绍。安徽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其中安庆、寿县、亳州、歙县、绩溪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还有九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蒙城、涡阳、桐城、和县、贵池、黟县、凤阳、潜山、宣州。 (以上 10 分)可以就上面任一历史名城做介绍。 (举例 1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