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创新现实背景及理论阐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6704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端创新现实背景及理论阐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端创新现实背景及理论阐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端创新现实背景及理论阐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端创新现实背景及理论阐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端创新现实背景及理论阐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端创新现实背景及理论阐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端创新现实背景及理论阐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端创新:现实背景及理论阐释 杨雅南 钟书华 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 从百大研发创新奖的发展可看出, 高端创新正呈现一些新特点、新趋势。高端创新是在原有创新理论集成的基础上, 结合创新发展实践, 对创新驱动发展内涵的一种新论述。高端创新源于“知识和技术”的突破式发明、“市场-技术互动”的宏观发明和“市场附加值”的高端颠覆式创新。高端创新推动技术向更高势能发展, 推动市场向更高层次演变, 进而形成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优势。关键词: 高端创新; 突破式发明; 宏观发明; 高端颠覆式创新; 作者简介:杨雅南 (1983-) , 女, 回族, 内蒙古呼伦贝尔

2、人, 博士, 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作者简介:钟书华 (1957-) , 男, 贵州毕节人,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收稿日期:2016-09-14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地方合作项目20165113 (201608420179) The High-End Oriented Innovation:Practical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Yang Yanan Zhong Shuhua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Admi

3、nistratio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D100Awards, the high-end oriented innovation emerged some new features and new trends.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innovation theories, c

4、oupled with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high-end oriented innovation theory is a new description of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high-end oriented innovation ar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inven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mar

5、ket and technology macroinvention, and market value added high-end disruption.The aim of high-end oriented innovation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improv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l level, and to form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s, industries and n

6、ations.Keyword: High-End Oriented Innovation; Breakthrough Invention; Macroinvention; High-End Disruption; Received: 2016-09-140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保持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战略举措。“十三五”期间, 中国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面临创新范式的转变。2015 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报告指出, 中国正由“汲取式创新”向“领导式创新”转型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5 年全球创新指数”指出, 中国已跻身“最具创新力经济

7、体”前列2。中国创新发展位次的提升, 赋予了创新发展新的内涵。在中国,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相伴的过程。当前创新发展实践, 除技术突破外, 还应关注市场环境和政府引导方式。因此, 需要总结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进而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需要将科技发展、市场互动与政府政策相结合, 构建高端创新理论, 以引导技术向高端发展, 引导市场向高层次进化。高端创新是在原有创新理论集成的基础上, 结合创新发展实践, 对创新驱动发展内涵的一种新论述。1 高端创新实践发展本文以国际著名的百大研发创新奖为案例, 描述实践中高端创新的发展趋势。百大创新研发奖 (R&D100 Awards) 创

8、建于 1963 年, 现已成为国际科技领域推崇的国际大奖, 芝加哥论坛报将其誉为科技创新者的“奥斯卡”。53 年来, 这一奖项每年在全球范围内, 由各领域知名专家按照科技突破性、创新独特性及市场实用性 3 个标准, 选出 100 项各行业前沿性、具有革新意义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例如:波拉彩色胶片 (1963) 、立体闪光灯 (1965) 、ATM 自动取款机 (1973) 、传真机 (1975) 、液晶显示器 (1980) 、打印机 (1986) 、紫杉醇类抗癌药 (1993) 、芯片实验室 (1996) 以及高清晰度电视 HDTV (1998) 等3。1.1 获奖主体从获奖主体的国别 (地区

9、) 看, 自 1964 年正式参选程序出台以来, 美国企业在获奖名单中占绝对优势, 但优势正在减弱, 已从 1963-1972 年的 90%以上, 下降到 2011-2015 年的 82%84%左右。同时日本、德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的机构获奖数量攀升。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 2010 年以来, 每年都有 46 项新技术和新产品获奖, 其中 2012 年共有 7 项获奖。从获奖主体结构来看, 企业一直是获奖主体, 1963-1973 年企业年获奖数量占 80%以上, 而后, 企业获奖数量逐年下降, 2002-2014 年企业获奖数量在 60%左右震荡。大学、政府创新机构和研究机构的获奖数量不断

10、增加, 尤其是政府创新机构的获奖数量增长迅速, 具体变化情况如图 1 所示。图 1 2002-2014 年 R&D 创新奖获奖主体汇总 下载原图1.2 获奖领域2002-2014 年具重大创新意义的商用技术涉及多个行业领域, 包括电信、光学、高能物理学、材料科学、化学及生物技术等。图 2 列举了基础化学品、激光和光电子、薄膜和真空技术、能源技术、环境技术、机械系统、过程科学等领域的获奖情况。图 2 2002-2014 年 R&D 创新奖获奖领域汇总 下载原图1.3 合作情况2002-2014 年拥有至少一个合作者的获奖项目共计 554 项, 占 12 年项目总数的46.2%。参与合作的主体包括

11、企业、大学、实验室和政府。其中, 企业和企业共同参与合作占 25%, 企业与实验室共同参与合作占 43%, 实验室与大学共同参与合作占 11%, 其它还包括企业与大学共同参与, 政府与大学共同参与以及几个实验室共同参与等, 具体情况如图 3 所示。图 3 2002-2014 年 R&D 创新奖获奖合作情况 下载原图百大研发创新奖有 4 个特征:奖项为企业和政府创新机构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的机会;获奖发明在原则上要对现有技术作出重大改进, 从而意味着获奖发明代表了技术突破;获奖发明的选择由权威专家委员会决定;创新奖对于有无专利的发明均可授奖。从百大研发创新奖可看出, 当代高端创新正呈现一些新特点、

12、新趋势。高端创新涵盖了创新管理呈金字塔型递进的关键层面。企业是高端创新的主体, 但政府创新机构和国家实验室在推动高端创新发展中正发挥重要作用。多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 推动着高端创新在清洁能源、生物纳米、空间技术、医疗健康等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关键领域商用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奠定了基础。2 高端创新理论背景及演变当前高端创新发展所体现的特征和组织形式, 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概括和抽象。从熊彼特有关创新的“创造性破坏”和“创造性积累”思想开始, 学界一直围绕创新类型进行讨论, 包括 Daft4提出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Abernathy和 Clark5

13、的规律型创新、利基型创新、革命型创新和结构型创新, Tushman和 Anderson6的微变型创新、综合型创新和蛙跳型创新, Higgins7的产品创新、制造创新、行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可见, 当实践的发展使得在旧的创新分类体系中发现异常值时, 新的分类就会被提出。2.1 高端创新源于“知识和技术”的突破式发明研究表明, 企业价值创造和经济绩效经常依赖于其自身突破式发明。Rosenberg8、Singh 和 Fleming9、Lai R 和 A DAmour 等10指出, 突破式发明作为基础发明, 为后续技术发明提供了支撑和服务。在管理学文献中, 学者们进一步丰富了突破式发明的内涵。如 Ch

14、andy 和 Tellis11从技术角度指出, 突破式发明与现存商品技术相比存在极大不同, 突破式发明能够比现有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学界, 理论研究较多关注于突破式发明的产生和发展。大多数研究从企业角度关注突破式发明12, 或从发明者角度13, 找出不同企业类型和发明者团队产生突破式发明的可能14。一些文献特别关注突破式发明的源泉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如, Sorenson 和 Stuart15研究认为, 大公司需要克服责任陷阱, 经常被认为不利于突破式发明。但大多数研究并不能得出一致性结论。Hill 和Rothaermel16就指出, 突破式发明及其实现方式体现出了公司异质性。还有文献

15、关注于突破式发明的作用, 如从企业层面上, Henderson17、Scherer 和Harhoff18研究指出, 企业凭借突破式发明的先驱地位获得迅速增长。从社会层面上, Richard W.Hull19指出, 这种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以及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看法。Sam Arts 和 Reinhilde Veugelers20同样认为, 突破式发明的作用更加重要。突破式发明改变了核心技术范式21, 产生了新的技术系统, 甚至新的产业22。学者们普遍认为, 突破式发明是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23。2.2 高端创新源于“市场-技术互动”的宏观

16、发明科技史中各种突破式发明的地位并不相同。中世纪后期的伟大发明, 例如蒸汽机、电网、机械钟、活字印刷以及铁的铸造等, 以及 19 世纪后期五大发明等, 占据着科学技术发展史的核心。在 20 世纪, 经济史学家就认为, 一些技术和机器比其它技术拥有更重要的地位。古尔德史密斯将其称为“有前途的异形”。Mokyr24贴切地将其定义为“宏观发明” (macroinvention) , 它为未来的基础核心技术提供了理论原型, 这样的发明没有与前期技术的明显联系, 代表着对原有技术的重大突破。Tomory L25指出, 宏观发明是指这些发明显著改变了社会, 超越了最初技术应用领域, 并导致多项微观发明的出现。从创新认识论角度, 他们认为, 宏观发明解决了主要技术瓶颈, 并且为创新提供了机会, 通过作用于边际产品对经济产生影响。然而, 微观发明和宏观发明的区别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两者似乎受到不同规律的支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