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下省联社路在何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6564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改革下省联社路在何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融改革下省联社路在何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融改革下省联社路在何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金融改革下省联社路在何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改革下省联社路在何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改革下省联社路在何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改革下省联社路在何方 黄金木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 10 多年来, 省联社为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在金融改革不断加速、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取得重大进展、一部分农商行成功上市、现代公司治理要求提高的情况下, 对省联社进行改革已显得非常必要。近年来, 关于农村信用社省级联合社的改革和存废问题一直为舆论所关注, 而今年 4 月底发生的江苏省联社为下辖机构提名高管被拒事件又将省联社推上外界关注的风口浪尖, 也让人再次对省联社的地位、作用及未来走向进行深思。出生:农信社改革的产物农村信用社是我国较为特殊的金融机构, 其历史悠久, 自新中国诞生就开始出现, 但其改革却几经变迁、反复曲折。

2、1996 年与农业银行脱离了行政隶属关系后, 农村信用社虽然从身份上“松绑”了, 但资产质量差、历史包袱重、违规经营现象严重的问题仍困扰着其发展, 也影响到其对“三农”的金融服务。2000 年 4 月,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来到江苏考察, 听取了基层信用社主任发言后指出, 农村信用社是联系农民的最好金融纽带, 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发展, 使它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并提出了要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 要调整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组织体系, 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总理调研结束后的当年 7 月, 国务院即批准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试点, 并于 2001 年 9 月正式组

3、建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两年后,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下发, 开始在全国 8 个省 (市) 试点, 后又全面铺开, 各省 (区) 陆续成立省级联社, 对下辖农信社具体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 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 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农信社监督管理体制由此建立。争议:历史作用怎么看自江苏成立首家省级联社以来, 至今已有 16 年历史。从总体来看, 省联社在推动农信社改制、加强内部管理和发展业务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尤其是省联社刚成立的几年里, 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省、市 (县、区) 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形成了支持农信

4、社发展的外部合力, 争取到诸多扶持政策。比如在推动改制上, 省联社协调地方政府帮助辖内农信社增资扩股、清收旧欠、置换资产、核销呆账和减免税收, 使其很快化解历史包袱、轻装上阵、顺利改制。至 2016 年末, 全国已组建了 1055 家农村商业银行, 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省还全面完成农商行的改制工作, 山东、河南等省农信社也即将全面改制为农商行, 此外还有多家农商行上市。农信社的形象和地位已今非昔比。在强化管理上, 省联社切实担负起省政府、银监会赋予的管理职责, 将风险责任层层落实,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严抓落实, 改变了改革之初农信社长期存在的风险高企、管理失控、案件频发的局面。在

5、指导和服务上, 省联社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通过统一协调、积聚资源, 帮助辖内农信社建平台、输技术、推产品、育人才, 推动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省联社改革发展脉络图 下载原图从这些来看, 当初设立省联社的这一制度安排是正确的、成功的, 其作用毋庸置疑。正如原江西省联社理事长肖四如所说的“这次改革, 在国家付出有限成本的条件下, 产生了巨大的功效。”但是, 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 特别是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 农信机构的市场环境、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金融业态也与 10 年前有着根本的不同, 而很多省联社的管理方式仍然保持行政管理的惯性思维, 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信机构的进一

6、步发展, 省联社和下辖机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比如, 受舆论关注的“高管提名”问题, 省联社从防范机构内部人控制的角度出发, 为下辖机构提名高管人选, 但机构从法人治理角度出发, 认为省联社的高管提名不合理、不适宜。今年 4 月 26 日, 江苏省联社为已上市的某农商行提名两名副行长人选时, 就遭到该行董事会的高票否决。其否决的理由是该新增副行长候选人来自域外, 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缺少了解, 对当地银行业的战略、经营模式等不熟悉, 难以传承当地银行业的文化, 不利于保证当地银行业原有经营模式的延续。对此, 湖南知名财经评论员莫开伟通过观察现有农商行的运作情况, 认为其公司治理还只是形似而

7、神不似, 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很多时候还是省联社在主导。莫开伟认为, 随着时间推移, 省联社与农商行的矛盾会越来越多, 终有一天会变成引爆农商行经营危机的导火线。在其他经营管理方面, 一些省联社还行使着对农信系统 (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 人事、财务、业务、战略等层面的干预, 如员工招聘、薪酬确定、费用控制、系统接入、产品开发, 甚至外出培训、新闻宣传等, 使下辖机构抱怨较多。有的农商行反映省联社业务系统落后但又不让其单独开发, 但每年信息科技服务费照收不误。比如, 沿海一家农商行自己投资开发了一套先进的业务系统后, 省联社却没有把该行原先的基础数据归还, 致使该系统迟迟不能有效投入运行,

8、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也影响了业务的发展。省联社改革:出路何在?10 多年来, 省联社为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在金融改革不断加速, 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取得重大进展, 一部分农商行成功上市, 现代公司治理要求提高的情况下, 对省联社进行改革已显得非常必要。而且, 早在2007 年, 银监会就开始探索省联社改革的模式, 提出了联合银行、金融服务公司、金融持股公司、统一法人等四种模式, 以及完善现有省联社管理体制。但遗憾的是, 省联社改革的进展缓慢, 成效不大。这 10 年来, 仅有重庆、宁夏和陕西三地成功进行了实践, 其中重庆和宁夏均在 2008 年进行改革, 分别采用了统一法人

9、和金融持股公司的模式, 成立了重庆农商行和宁夏黄河农商行。2015年 5 月, 陕西也采用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 成立了陕西秦农农商行, 而天津则在五种模式之间有所突破, 采用了二级法人的模式组建农商行。笔者认为, 银监会提出的五种改革模式中除了统一法人模式与当前“保持县域法人地位稳定”的中央要求不相吻合外, 其他的几种模式至今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其中, 对省内农信社已全部改制或基本改制为农商行的地方, 应大力推广金融服务公司或金融持股公司的模式。因为, 当农信社全部改制成农商行后, 信用社没有了, 省联社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 不能再叫“省级联社”了, 也失去存在“联合”社的基础。这或将是最受

10、农商行欢迎的改革模式。但对省联社改革尚在探索阶段, 或者辖内还有很多农信社尚未改制为农商行的省市, 则应主要“完善省联社”, 管理“去行政化”, 这可能是一种更现实的做法, 符合绝大多数农信机构的要求, 也是一种过渡性的安排, 有利于稳定省联社队伍、继续发挥省联社作用, 以及推动下辖机构发展。待时机成熟, 再作彻底的改革。毕竟, 省联社的改革是一项大的动作和系统工程, 不能一蹴而就, 更不能一刀切地撤销, 其中的利益协调、人事安排、资产处置等需要周全考虑、有序推进。同时, 近几年来国务院和银监会也多次提出省联社要“淡出行政管理职能, 强化服务职能”。2012 年 7 月, 银监会在规范农村信用

11、社省 (自治区) 联合社法人治理的指导意见中, 将省联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也调整为“服务、指导、协调和行业管理”, 更加突出了服务职能, 而弱化了行业管理的职能。2014 年,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中, 再次强调省联社要“加快淡出行政管理职能, 强化服务功能”。省联社职能调整后, 更多地是要下放权力, 少管具体业务, 多为下辖机构创造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环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黄隽曾表示, 改制后的农商行公司治理能力提高了、资产质量提升了, 风险减小, 且有存款保险制度, 省联社管理的作用在减少。省联社更应管理风险大、效益差和没有改制的农信社。当农

12、信社全部转变为现代银行后, 省联社完成其历史使命, 或可以最终退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近期在江苏调研时也表示, 要允许现成的优秀农商行控股其他农商行, 省联社要把高管提名权下放给他们, 不要再提名被其控股的农商行高管。事实上, 省联社管理的“去行政化”并非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一些开明的省联社早就进行了尝试。如吉林省联社, 多年前就开始简政放权, 取消各地市级联社或办事处, 给辖内农商行和联社更大的自主空间, 并在全国首家尝试成立信息系统平台公司, 由辖内机构自行决定是否加入该平台, 加入后完全按公司化运作, 突出服务职能, 使该省的农信机构得到很好发展。尤其是该省的九台农商行, 不论规模、资产质量, 还是管理的规范程度, 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并已成功上市。农信社的改革涉及亿万农民的金融服务, 而省联社的改革涉及到广大农信机构的发展和稳定。在这个关键的口上, 期待省联社改革能认真抉择、加快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