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分析及建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6062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分析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分析及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分析及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分析及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分析及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分析及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分析及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分析及建议 吕欣然 林慈宁 张佳芸 凌相奇 陈微秋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 要: 碳金融作为节能减排的一种新兴手段, 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通过金融方法来进行节能减排的美好前景, 也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本文采用 SWOT 分析法, 总结在节能减排领域碳金融工具应用现状, 并对未来碳金融工具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关键词: 碳金融; 碳金融工具; 节能减排; SWOT 分析; 收稿日期:2017 年 5 月 6 日Received: 2017 年 5 月 6 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各国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我国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 曾经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

2、导致我国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绿色低碳的模式必将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金融行业也积极响应, 碳金融在我国悄然兴起, 成为节能减排的一种新途径。一边是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另一边是金融工具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 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领域的研究就具有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一、碳金融与碳金融工具关于碳金融的概念, 学术界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自欧洲气候交易所 2005 年陆续推出碳排放的期货期权后, 使得碳排放权具有了金融属性, 所以狭义的碳金融可以理解为以碳排放权期货和期权为代表的金融

3、衍生产品。世界银行下属的 Carbon Finance Unit 认为碳金融“可以为产生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行为的项目提供资源”。Sonia La-batt 和 White Rodney (2007) 定义碳金融为环境金融的一个分支, 包含与碳限制社会有关的财务风险和机会及预期会产生的市场工具等。国内学者对碳金融概念的界定则分为两个层次:狭义的碳金融, 指企业间就政府分配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市场交易所导致的金融活动;广义的碳金融, 泛指服务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动, 既包括碳排放权配额及其金融衍生品交易, 也包括基于碳减排的直接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金融中介等服务。但是, 不管怎样定义, 我们基本

4、可以确定, 碳金融就是以碳排放量作为金融标的物, 运用金融工具来进行节能减排。在我国, 碳金融的发展还较为缓慢。由于法律和制度体系不完善等原因, 大多数银行仍处于观望态度。以最早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为例, 目前, 浦发银行有关碳金融的业务有: (1) 针对低碳经济的整合服务方案; (2) 创新 CDM 应收账款抵押贷款; (3) 法国开发署 (AFD) 的长期低息贷款。而兴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主要有: (1) 绿色信贷业务, 包括项目企业直接融资模式等; (2) 节能减排贷款业务, 包括企业节能技改贷款模式等; (3) 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 包括 CDM 项目业务等。此外, 还有设

5、备供应商买方信贷模式、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等。可以看出, 有关碳金融的业务和碳金融工具的应用仍然较少, 大多数银行并未发掘其中蕴含着的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碳金融工具是实现碳金融的具体手段和措施, 是金融技术应用于节能减排领域的直接体现。对应于传统金融工具中原生和衍生的分类方法, 我们把碳金融工具也分为碳金融原生交易工具和碳金融衍生交易工具 (也称碳金融衍生品) 。碳金融原生交易工具主要包括碳信用交易和碳现货交易, 主要职能是媒介储蓄向投资转换, 或用于债券债务清偿的凭证。碳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碳排放权的货币化/证券化、碳排放权交付保证、套利交易工具和碳交易保险等。这些衍生工具为碳排放权的交易双

6、方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和套利手段。作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金融机构也提供了多种金融工具, 渗透在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在原始碳排放权的生产中, 商业银行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为项目开发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为原始碳排放权的开发提供担保;在二级市场上充当做市商, 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开发各种创新金融产品, 为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或者为投资者提供新的金融投资工具;等等。二、对我国碳金融工具运用于节能减排现状的 SWOT 分析我们将 SWOT 分析法运用到节能减排当中, 结合碳金融工具的应用现状, 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外部威胁四个方面, 来看一下我

7、国碳金融工具运用于节能减排的情况:(一) 内部优势1、企业利用碳金融工具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企业都是趋利的, 在面临碳排放限制时, 能源型企业会想办法使得自己在未来的生存期内, 碳排放的成本达到最小, 相比于缴纳税金和罚款, 碳金融工具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之一。根据中国碳交易网截止到 2017 年 4 月 30 日的数据, 碳金融市场已经实现了 9, 332.2 万吨的碳交易量, 其中湖北地区成交量达到 3, 551.7 万吨, 市场占比 38.06%, 不得不说这些数据都非常惊人, 也让我们看到了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2、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支持。在我国, 节能减排、降低经济增长的

8、碳强度已成为未来战略发展的方向。2014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则 (2014-2020) 这一国家专项规划, 确保实现 2020 年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 40%45%。规划也明确提出, 要借鉴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逐步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说, 碳金融工具的应用是碳金融的主要载体, 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二) 内部劣势1、国内企业对“碳金融”认识不足。国内许多能耗企业对 CDM 和碳金融并没有充分认识, 也没有对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的巨大效益和潜在经济价值引起重视。许多金融机

9、构对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内容尚不熟悉, 从而不敢盲目开展碳金融的相关业务。此外, 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的人才还很稀缺, 国内很少有大学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同时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现有的工作人员也很少能得到碳金融业务的系统培训。2、发展碳金融工具所需的投入会产生风险。碳金融工具目前主要应用在一些新能源产业, 而他们大多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都不成熟, 需要持续地、不断地有巨大的投入。由于目前我国碳金融领域的相关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 这种持续、巨大的投入相比于有效的产出来看, 无疑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 这对银行的存量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10、 也增加了银行推动碳金融工具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三) 外部机遇1、全球碳金融市场前景广阔, 发展势头迅猛。进入 21 世纪,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与此同时, 碳金融的兴起给各国的企业尤其是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商机。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2005 年国际碳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为 100 亿美元左右, 到 2008 年已达到 1, 260 亿美元, 4 年时间里, 增长超过 10 倍。世界银行还预测, 2020 年全球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将分别达到 440 亿吨和 4, 440 亿欧元。如此大的交易量和交易额, 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 我们不得不感叹全球碳金融市场前景之广阔。2、国

11、际社会对碳金融专业性人才的日益重视。目前, 国外一些大学和机构已经开设了碳金融的相关课程, 为其国家的碳金融发展大力培养和储备相应的人力资本。例如, 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从 2011年起开办碳金融专业,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碳金融硕士研究生专业。爱丁堡作为苏格兰乃至欧洲的金融中心, 其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体现出很强的创新能力, 以爱丁堡大学气候变化中心、低碳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为领导者, 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产学研合作链条。这种专业人才驱动的产学研模式, 很值得我国的碳金融行业借鉴。(四) 外部威胁1、国际合作中各国的诉求不同。在国际合作的层面上, 由于各国的利益诉求不同, 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可能会存

12、在分歧, 比如, 在各国发展情况不同的情况下, 如何确定各国的排放目标?是否能允许发展中国家有相对更高的碳排放量?如何设定统一的监管制度?诸如此类的问题, 短期内难以得到各国满意的结果, 从长期上来看, 国家之间的争执难免会发生。2、存在国际间的市场分割。目前, 国际碳交易绝大多数集中于国家或区域内部, 如欧盟。统一的国际市场尚未形成;从事碳金融交易的市场多种多样, 这些市场大都以国家和地区为基础发展而来, 而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 排放配额该如何制定与分配?受管制的行业该如何进行规定?如何认定减排单位以及交易机制?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不同市场之间难以进行直接的跨市场

13、交易, 形成了国际碳金融市场高度分割的现状。三、对策建议根据之前的资料和研究结果,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以改善碳金融工具运用于我国节能减排领域的现状。(一) 加大对碳金融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一方面对于银行工作人员, 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在公司内部开展培训活动, 使其掌握碳金融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碳金融国际动态;另一方面对于能源型企业, 要加强碳金融领域的宣传力度, 让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也能将碳金融工具考虑在内, 推动项目业主和开发商根据行业、自身发展计划, 扩大二者之间合作, 充分发挥碳金融工具的效用。(二) 加强碳金融定向人才的培养。碳金融工具的创新是在实际金融业务和实践发展中

14、逐步进行, 但同时创新也离不开相应的碳金融理论知识、金融工具知识、创新原则等相关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我国在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都还缺乏专门的碳金融人才, 这对我国的碳金融工具应用于节能减排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导致效率的低下。所以我国可以借鉴西方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结合本国特色, 在一些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碳金融人才。(三) 完善碳金融领域相关法规与制度。在 CDM 机制下, 碳减排额拥有十分严格和规范的交易规则。由于我国碳金融领域的相关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 我国尽管已经有多个试点城市, 但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交易体系。这说明我国需要加快碳金融领域的制度

15、完善, 在此基础上可以使银行业更好地推出有针对性的碳金融产品, 从而不断扩大碳交易市场, 以达到减排的目标。(四) 鼓励碳金融工具创新, 加强激励机制以补偿风险。企业和银行进行碳金融交易的积极性不高,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风险太高。积极制定优惠政策, 激励金融机构参与并积极实施碳金融工具的创新, 对致力于碳金融研究的企事业单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比如绿色信贷的利息补贴机制、CDM项目的税收减免政策等, 以此带动各行业碳金融工具的创新积极性和关注度, 为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参考文献1张建华.低碳金融 (第 1 版) 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2World Bank.Stat

16、e and trends of carbon market in 2002-2009. 3Sonia Labatta, Rodney R White.Carbon Finance:the financial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M.New Jersey:John Wiley and Sons, Inc, 2007. 4绿金委碳金融工作组.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R.北京: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 (绿金委) , 2016. 5中国碳交易网.国际碳交易中有哪些金融工具.2015.3.5 6裴辉儒.中国碳金融的工具创新探析J.时代金融, 2012.6. 7曾刚, 万志宏.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J.环球金融, 200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