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学基础》复习要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5969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学基础》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测绘学基础》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测绘学基础》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测绘学基础》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测绘学基础》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绘学基础》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学基础》复习要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ment U1: Comment U2: Comment U3: 重要第一章 绪论1、 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描述和应用的学科。分类:大地测量学(geodesy )、地形测量学(topogphy)、摄影测量与遥感学(photogrammetry and temote sensing)、工程测量学(engineering surveying)、海洋测量学(marine sueveying and charting)、地图制图学(cartography)。第二章 测绘学的基础知识1、 测绘工作主要研究对象:地球的自然表面;最高珠穆朗玛

2、峰 8844.43m(2005年 10月),最低 马里亚纳海沟 11022m。2、 大地水准面(Geoid):与处于流体静平衡状态的海洋面(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向大陆且包围整个地球的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测量工作外业的基准面;铅垂线 测量工作外业的基准线。大地体(Geoid):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地球形体。3、 参考椭球体(Reference Ellipsoid):大小与大地体很接近的旋转椭球,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4、 参考椭球体面测量工作内业的基准面;过椭球面法线测量工作内业的基准线。5、 地球平均半径:R(2a+b)/36371km。6、 国家大地原点:1980 年国家大地测量参考系的

3、原点 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7、 目前,我国采用“1985 年高程基准(National Vertical Datum1985)”,青岛黄海平均海水面H 黄0m,青岛观象山水准原点H072.260m(19531979 年验潮资料,1987 年启用);“1956 年黄海高程系”:(Huanghai Elevation Reference 1956)H0=72.289m(19501956 年资料)。8、 当个别地区引用绝对高程困难时,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即采用任意假定的水准面为起算高程的基准面。9、 高差(difference in elevation):两个地面点之间的高程差;公式:hACHC H

4、A。10、 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是以法线为依据,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11、 天文观测所得数据是以铅垂线为依据,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12、 高斯投影投影在平面上的长度大于球面长度,离中央子午线愈远则变形愈大。13、 测量工作中的基准方向:真子午线(真北)方向:过地球某点的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磁子午线(磁北)方向:磁针自由静止时其轴线方向。坐标纵轴(坐标北)方向:高斯平面坐标系 x轴方向。14、 .磁偏角 :过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与过该点真子午线方向的夹角。(东偏,西偏)。15、 子午线收敛角 :各子午线与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夹角。(东,西),公式:LsinB。Comment U4: Comment

5、 U5: 16、 方位角:从基准方向北端顺时针到某直线的角度。 真方位角 A真 以真北为基准方向;磁方位角 A磁 以磁北为基准方向;坐标方位角 以坐标北为基准方向。换算关系:A 真A 磁。17、 地面点坐标测算原理:X2 X1x12X1S12sin12,Y2 Y1y12Y1 SABcos12。(详见课本第 13页 二)18、 在半径约为 10Km的范围内(面积约 300km2),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生的距离误差可以忽略不计。19、 地球曲率对高差的影响,即使在很短的距离也需加以考虑。20、 对于面积在 100km2以内的多边形,地球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只有在最精密的测量中才需要考虑,一般测量不

6、必考虑。21、 1:100 万 比例尺地图的分幅编号由国际统一规定。梯形分幅(1:100 万1:5千);矩形分幅(1:50001:500)。22、 矩形分幅:比例尺=1/2000 ,一般采用该图西南角以公里为单位的纵行坐标数字作为图幅编号;比例尺为 1/2000、1/1000、1/5000 编号值取一位小数;比例尺为1/500编号取两位小数。23、 地面倾角一般在 2以下者为平地;地面倾角在 2至 6之间者为丘陵地;地面倾角在 6至 25之间者为山地,大于 25为高山地。24、 山谷线+山脊线(分水线)= 地性线。25、 等高线特性:同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等高线不能中断; 任一条等高线不能

7、分岔,不同高程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或合并;等高线与地性线正交,接近山谷线时凸向高处,接近山脊线时凸向低处;等高线不能横穿河流,接近河岸线时折向上游,与河岸正交;等高线越密集,地面坡度越陡,反之越缓。26、 等高线种类:基本等高线/首曲线(standard/mediate contour)半距等高线/ 间曲线 (supplementary/half-interval contour)辅助等高线/ 助曲线 (extra contour)加粗等高线/计曲线 (index/thickened contour)。27、 示坡线,不是地形线。第三章 水准测量1、 水准测量: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

8、差的方法。2、 高程计算:Hi=HA+a,HB=Hi-b。(详见课本第 33页图)3、 =206265。4、 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水准网。5、 高差闭合差计算(misclosure computation for the difference in elevation):附合路线:h 理=H 终-H 始;高差闭合差:fh=h 测-h 理=h 测-(H 终-H 始)闭合路线高差闭合差 fh=h测,往返支线高差闭合差 fh=h往+h 返。6、 水准高差闭合差 fh 允=土 40 开平方根 L mm(L 水准路线长度,单位是 km)。在丘陵地区,容许高差闭合差 fh

9、 允=土 12 开平方根 n mm(n 为水准路线中的测站总数)。【注意课本第 48 页例 3-24】7、 水准仪满足的几何条件: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主要几何条件);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十字丝的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水准管轴与视准轴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不平行产生的夹角称为 i 角,在水平面上投影不平行的夹角称为交叉误差。 】8、 水准尺误差:尺的零点差,可用一测段中测站为偶数的方法予以消除。水准尺倾斜的误差:采用摇尺法,即在尺子缓慢前后摇动时,读取尺上的最小读数。仪器下沉(或上升)引起的误差: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只能减弱其影响。水准尺下沉(或上升)引起的误差:采用往、返测,则在

10、往返高差平均值中减弱其影响。地球曲率的影响:仪器至前、后水准尺的距离相等时,地球曲率对一个测站的高差没有影响。强光直射的影响:撑伞遮阳。第四章 角度测量1、 水平角 (horizontal angle)相交两条直线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即:过两相交直线的铅垂面间的二面角) 测量原理:ba。2、 课本第 89 页公式(4-5)、(4-6)。3、 指标差:竖盘水准管与竖盘读数指标关系不正确,使视线水平时的读数与应有的读数有一个小的角度差 x。公式:x=(L+R)-360/2,(L、R 是盘左、盘右读数)。4、 经纬仪在水平角观测时应满足:竖轴必须竖直;水平度盘必须水平,其划分中心应在竖轴上;

11、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竖直平面。5、 照准部水准管轴应垂直与竖轴;视准轴应垂直于水平轴;水平轴应垂直于竖轴;竖丝应垂直于水平轴;竖盘指标差应为零。6、 视准轴误差:用正倒镜观测取其平均值可消除视准轴误差的影响。横轴误差:取盘左、盘右读数的平均值,可以消除横轴误差对水平方向读数的误差。竖轴倾斜误差:认真校正水准管,安置仪器时要使照准部水准气泡居中。目标偏心误差:为了减小其对测角的影响,目标的标杆要竖直;尽量瞄准目标的下部;对于短边最好采用垂球线或测钎做照准的目标。第五章 距离测量1、 钢尺量距的量距精度通常用相对误差 K 来衡量。公式:K=|S 往-S 返|/S 均=1/(S

12、 均/|S 往-S 返|)。平坦地区 K 一般不大于 1/3000,特殊困难地区,K 也不应大于1/1000。2、 尺长方程式:lt=l+l+*l(t-t。),(lt 为钢尺在温度 t 时的实际长度;l 为钢尺的名义长度;l 为尺长的改正数,即钢尺的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之差; 为钢尺的膨胀系数,一般取 1.25*10exp-5 ;t 。一般取 20C)。【课本第 110 页、第 111 页例 5-1 和例 5-2】3、 尺长改正的计算公式:S长=S*l/l,S 为分段丈量的倾斜距离, l为整尺段的尺长改正数,l 为钢尺名义长度;温度改正的计算公式:S温=S*(t-t。), 为钢尺的膨胀系数,t

13、为丈量时钢尺的温度,t。为钢尺的检定温度。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1、 真误差:真误差(true error):某项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即 LX 。2、 误差种类(Error Classification):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在同样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数值上、符号上具有规律性地变化,或保持不变。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在同一观测条件下的观测值序列中,各观测值的误差在数值上、符号上具有不确定性,但又服从一定统计规律。3、 偶然误差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Random E

14、rror): 在一定条件下的有限次的观测中,其绝对值不超过一定限值;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反之则小;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大致相等;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 0,即: lim(/n)=0。4、 中误差(mean square error):按有限次观测的偶然误差求出的标准差即为中误差。公式 m=土开平方根()/n。5、 平均误差:在一定观测条件下,一组独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即为平均误差。公式 =(| )/n,n 为真误差 的个数。6、 或然误差:n ,=0.6745m,=0.7979m。7、 相对误差:只适用于距离测量,中误差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之比,分子为 1 的分式K。公式 K=|m|/D=1/(D/|m|)。8、 容许误差:有限观测次数中取 2 倍或 3 倍中误差作为 偶然误差绝对值的极限值,称为容许误差。9、 误差传播定律:mZ=开平方根( (Df/Xi )* (Df/Xi))*mi*mi 。10、 同精度观测值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