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57851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华资源库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1分,计 34分)1有关王权形态发展,王国维曾这样论述: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两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南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王国维的上述分析意在说明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两周是严格的君臣政治B夏商是贵族政治形态,两周则是官僚政治形态C两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D两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3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 年)的资料: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

2、以下者还俗。 ”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我们如何理解这三则资料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 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 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4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汁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中华资源库

3、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5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 ”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6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

4、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南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人。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A大臣须南专人担任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7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骧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菸草等货品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何时?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8鸦片战争后,清廷和战小决,英人驱船攻向炮台,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英舰进攻岸台,带领着鸦片船尾随而至,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粤兵名为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此一情景,史家最

5、可能用怎样的总结性文字描述炎德英才大联考历史(长郡版) 2A忠勇之军,撤溃已尽;利之所在,对敌如戏B忠勇之军,撤溃已尽;民气所在,虽败犹荣C将领愚昧,不足御敌;利之所在,对敌如戏D将领骄堕,不足御敌;民气所在,虽败犹荣9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 中华资源库 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大 I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 , “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 。此种观点的本质是A战争是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C认定为 T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对

6、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10 “本月十四日(指 1 907年 1月 27日)下午 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白大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白牛,身小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请大人安。 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摘自大公报1907 年 2月 3日。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最能说明A新政在礼仪方面的某些变革有效改变了社会风气B封建官员提倡新政只是做样子,内心无意推行C巡警为公职人员,仍需务必遵守公务礼仪规范要求D新政虽促进社会革新,但观念的变革是渐进的1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

7、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C革命党人的阶级进步性 D清政府统治基础的丧失12.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13.1912年 2月 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 “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

8、向往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14.“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 中华资源库 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5.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 年,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 86项之多。 ”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的秩序C.较大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16.对于五四

9、运动,胡适、蒋梦麟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中指出:“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 。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由此可见,作者A.感叹青年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为 B高度肯定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C认为青年学生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 D批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卑劣腐败17.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 512人,其中举人 62人、贡生 48人、生员 232人、监生 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

10、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19.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中华资源库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20.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

11、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 ”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21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535 年)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这样看待“圈地运动”:“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 ”而马克思则对此认为:“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 ”莫尔和马克思的观点取决于A两人牛活的时代背景 B评价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C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 D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主观认识 22毛泽东曾经就苏

12、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这样谈论“他们是竭泽而渔” (岁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 ) 。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环境保护 B农业牛产 C民牛牛计 DT 业牛产23美国总统胡佛在经济危机临后这样考量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 T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义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牛。 ”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经济崩溃是|大 I为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 中华资源库 B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

13、重要 T具C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D政府应系统强力十预,控制劳动者 T资水平26.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 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 22次会战的 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 44%,共伤亡 1376 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 43%。材料可以说明A相持阶段,国民党依然在积极抗战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27.下图为 1927年至 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革命年代,1934 年党员人数最多B.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没有共产党员 中华资源库 C.1934年以后, “左倾”错误恶性发展,党员人数下滑D.1928年到 1934年,中共中央积极进行土地革命,党员人数猛增28.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 38和 187。这主要是由于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