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综合作业三人民版必修1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51535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综合作业三人民版必修1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综合作业三人民版必修1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综合作业三人民版必修1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综合作业三人民版必修1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综合作业三人民版必修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综合作业三人民版必修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综合作业(三)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 ,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由此可推断()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答案:C解析:本题关注关键信息:“分土封侯制” ,这突出了土地的重要性,故 C 与题意相符。A、B 本身说法错误;D 在题干中没有体现。2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A剥夺了贵族的立法权力B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C有利于保护奴隶利益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答案:B3 “道光后期

2、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 “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 “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西太后”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 ,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故选 D。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磨掉清政府的抵抗意识,排除 A、B、C。4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

3、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 ”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材料“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 A 正确。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故 B 错误;C说法本身错误;从材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来看,已经明确革命发展方向,故 D 错误。5历史图片往往蕴含着诸多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右图中的“钦” “旨”说明了2太平天国()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效仿西方民主政治C

4、是地主阶级的政权D政权封建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本题中“钦” “旨”字眼带有明显的封建帝王色彩,说明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趋势。6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答案:C解析: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是内阁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接受议会的监督,对议会负责,材料中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言辞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故 C 正确。7 上海合

5、作组织:过去 10 年和未来 10 年一文中说, 10 年来上合组织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顺利完成了相关合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制度化建设。文中所述现象的主要成因是()A地域因素促进成员国间加强合作B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推动C成员国倡导互信安全和互利合作D中国在该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答案:C解析:地域因素不是主要成因,故 A 错误;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尚未建立,故 B 错误;D 夸大了中国的作用,故 D 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作为相互关系的原则,从而推动了上合组织的发展,故 C 正确。8下列各项对下侧漫画所反映的

6、史实解读准确的是()A. 1851 年金田起义B1911 年武昌起义成功C1912 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1916 年袁世凯暴毙答案:C9某人要写一本历史书,第一章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二章为五四运动和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章为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四章为抗日战争,第五章为人民解放战争。右图应出现在()A第一章 B第二章C第四章 D第五章答案:D解析:图注所示该漫画创作于 1945 年,1945 年 8 月1946 年 6 月是由民族战争向国共内战的过渡阶段,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先后参加 1945 年重庆谈判、1946 年重庆政协会议,努力争取民

7、主和平,反对内战,故 D 正确。10右图拍摄于 1971 年 4 月,据此判断当时中美两国()A成为经济战略同盟B已经建立外交关系C仍然处于互相敌视状态D揭开了关系正常化的序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1971 年 4 月,中美双方开展乒乓外交,打开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两国还未建立外交关系,但已经开始改变互相敌视状态。乒乓外交为尼克松访华开辟条件,揭开了关系正常化的序幕。11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实施 30 年大会时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此观点实际强调了()A加紧社会主义立法工作B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C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D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答案:D

8、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宪法的生命” “宪法的权威”都在于“实施” ,这实际上强调法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就是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故选 D。题干材料体现不出立法工作、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对政府的法律监督,排除 A、B、C。1220 世纪的俄国,经历了 1917 年十月革命和 1991 年苏联解体两大历史事件。对于该国人民来说,本质上都是对()A历史文化的反思 B西方模式的崇拜C社会制度的选择 D政治领袖的追随答案:C解析: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1991 年苏联解体后选择了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对社会制度的选择,故选 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6 分,共 52 分)

9、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任命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实际上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汉武帝时频繁更换丞相,在位 54 年间,先后用相 12 人,其中有多人被免职或处死。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 ,又称“内朝” ,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作出决策。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被称为“外朝” 。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 ,并由中朝对国家政事先作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 “中朝”拥有决策权, “外朝”变为执行机构。材料二唐朝将丞相的职权分开,同时增加

10、了审核部门,即门下省,进一步分化相权,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配合,首长均为丞相。同时,唐朝还设置政事堂,4参政议政。各省长官和被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即可进入政事堂议事。凡进入政事堂议政的都是丞相。这些被冠以头衔的官员,由于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材料三洪武十三年(1380 年),杀掉丞相胡惟庸,皇帝自己直接管六部。他还下诏:“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1)材料一中,汉代丞相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是如何处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3)材料三中,明代针对君权和相权矛盾,采取

11、了怎样的措施?综合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相权的演变趋势。答案:(1)由掌握行政实权的重臣转变为权力被分割、没有决策权的执行机构。相权威胁皇权,西汉皇帝采取措施削弱相权。(2)分割丞相的职权,并增加审核部门,增加宰相人数,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3)废除丞相职位,权分六部。相权不断被削弱,直到明朝被取消,君权不断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君权和相权矛盾演变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答出相权的转变,说明相权被削弱。第(2)问,从材料中分割相权、任用官职品位较低的官员等措施归纳。第(3)问,抓住材料三中“毋得议置丞相”的信息答出明朝废除丞相职位;综合材料,概括出

12、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 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 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 “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 “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英约翰W梅森冷战 19451991材料二“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

13、杜鲁门 1947 年 3 月 12 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现在世界上分成两大敌对阵营,一个叫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一个叫作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1947 年 9 月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日丹诺夫(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对“安全保障”的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安全保障” ,美国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举措。(2)对比材料二、三,双方的观点有哪些相似之处?(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该事件的解决说明了什么?答案:(1)不同认识:苏联的安全保障是指边界安全;美国的安全保障是指开放的世界。举措: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推行

14、马歇尔计划,稳定欧洲经济秩序。(2)相似观点:都把世界分成两大对立阵营;都认为自己代表了民主、自由。(3)背景: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苏之间激烈的军备竞赛(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于不利地位)。说明:核威慑的存在;美苏保持了克制的态度(或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 “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的信息,答出两国对安全保障的不同认识,然后根据所学史实答出美国在经济上的措施。第(2)问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材料二中杜鲁门认为,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 ,材料三中苏联的日丹诺夫则说帝国主义是反民主的,由此可知双方都认为自己代表民主。第(3)问,5联系所学知识答出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该事件反映了美苏均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