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4489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刘财林 中国人民银行怀化市中心支行 摘 要: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介绍和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的疏理, 认为我国社会信用资源分散的现状与区块链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一致。基于此, 从技术角度提出利用区块链模式建立社会信用链系统, 同时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推进信用链系统和统一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关键词: 区块链; 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资源; 社会信用链; 作者简介:刘财林 (1982) , 男, 四川遂宁人, 经济师, 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为调查统计与征信管理。收稿日期:2017-05-15Research on the

2、Application of Block Chain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in ChinaLIU Cailin Huaihua City Central Sub-branch of the People Bank of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block chain technology and summary of the progress of constructing social credit system in China, t

3、his paper states that the decentralized status quo of social credit resources in China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by block chain technology. Hence, the paper presents a scheme of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credit system in China from the technical viewpoint by using the block cha

4、in model, and propos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chain system and united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nd Stat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ttee.Keyword: block chain;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credit resources; social credit chain; Received: 2017-05-

5、15一、区块链技术介绍(一) 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 (英语名:blockchain 或 block chain) 是使用分布式数据库进行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1, 起源于比特币。比特币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相关联的数据块, 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若干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 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 (防伪) 和生成下一个区块。该概念于 2008 年在中本聪的白皮书中提出, 在随后一年比特币网络开始, 中本聪实现了第一个区块, 即“创世区块”。至今为止, 区块链技术大致经历了 3 个发展阶

6、段:技术起源、区块链 1.0、区块链 2.0 (见图 1) 。图 1 区块链的演进路径 下载原图(二) 区块链的特点1. 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d) 区块链中没有中介机构, 所有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相等, 任何一个节点停止工作都不会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2. 无需信任 (Trustless) 系统中所有节点之间无需信任也可以进行交易, 因为数据库和整个系统的运作是公开透明的, 在系统的规则和时间范围内, 节点之间无法欺骗彼此。3. 集体维护 (Collectively Maintain) 系统是由其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的, 系统中所有人共同参与维护工作。4. 可靠数据库

7、(Reliable Database) 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拥有最新的完整数据库拷贝, 修改单个节点的数据库是无效的, 因为系统会自动比较, 认为最多次出现的相同数据记录为真2。(三) 区块链的分类1. 公有链 (Public Blockchain) 公有链是完全开放的区块链, 各个节点都可以参与系统维护工作, 运行时以扁平的拓扑结构互联互通, 网络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务端节点。公有链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币区块链,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交易或挖矿读取和写入数据2。2. 私有链 (Private Blockchain) 私有链 (或称联盟链) 在开放程度和去中心化程度方面有所限制, 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对

8、应的实体机构或组织, 通过授权后才能加入与退出网络。各机构或组织组成利益相关的联盟, 共同维护区块链的健康运转。私有链的典型案例是R3CEV (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区块链创业公司) , 其旨在推动制定适合金融机构使用的区块链技术标准。3. 专有链 (Proprietary Blockchain) 专有链各节点的写入权限收归内部控制, 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选择性地对外开放。专有链仍然具备区块链多节点运行的通用结构, 适用于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4. 侧链 (Side Blockchain) 侧链是用于确认来自于其他区块链数据的区块链, 通过双向挂钩 (Two Way Peg) 机制使不同区块

9、链上的信息以一定的规则进行交换。侧链进一步扩展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创新空间, 使区块链支持包括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在内的多种资产类型, 以及小微支付、安全处理机制、真实世界财产注册等;侧链还可以增强区块链的隐私保护3。(四) 区块链的应用区块链技术最主要的应用是数字货币 (DC:Digital Currency) , 目前应用最成功也是最成熟的一个例子就是比特币, 我国将来发行的数字货币也必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除此之外, 区块链技术还将在物联网 (IOT:Internet of Things) 、供应链管理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数字资产交易 (

10、DAE:Digital Asset Exchange) 、智能合约 (SC:Smart Contract) 、数字身份 (DI:Digital Identity) 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4。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一) 当前社会信用缺失现象仍然较为普遍近年来,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信用约束机制逐渐显现, 市场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信用观念还很淡薄, 信用行为还不够规范, 信用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信用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 信用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5, 因此在资本市场、商业交易、个人消费等层面出现的失信行为, 以及商业欺诈、逃

11、税、骗税、毁约、拖欠账款、虚假广告、虚假新闻、互联网虚假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我国在一段时间里社会信用水平出现了下滑的态势, 具体表现为:生产领域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流通领域贷款和债务拖欠、信用方式退化与合同违约严重并存、分配领域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消费领域欺诈哄骗盛行6。信用缺失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也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 我国社会信用资源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我国的社会信用资源 (包括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 长期分散在工商、税务、海关、司法、证券监管、质检、环保等政府部门以及银行、电商、通信等行业中, 且各部门各行业, 甚至各地区的分割较为明显

12、。虽然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可以通过一定平台在政府网络内部共享, 但仍不能完全通过互联网共享。各商业机构, 特别是银行, 出于保护客户隐私的需要, 信息共享就更为困难。不同系统、不同网络、不同企业的信息难以做到互联互通, 导致信用资源无法合理充分地流动而成为众多信息孤岛7。(三) 多部委联合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各级政府规划已经出台。早在 2007 年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强调, 我国要进一步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全面提速。同年 4 月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

13、步强调要加强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褒扬诚信、惩戒失信。2012 年国务院成立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两家单位共同牵头, 36个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14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20 年) , 以最高层的视角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规划。据不完全统计, 当前超过 20 个省 (区、市) 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或实施意见。(四) 信息共享平台和失信惩戒机制初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2015 年 6 月“信用中国”网站正式上线运行, 标志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式搭建起来, 省

14、、市、县各级政府的“信用”网站也已纷纷上线运行。多部门的联合惩戒机制也陆续建立:2014年 12 月, 21 家单位联合签署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2015 年 11 月, 38 家单位联合签署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2015 年 12 月, 22 家单位联合签署了关于对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2016 年 1 月, 44 家单位联合签署了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等等。这些备忘录的联合签署单位就提供信息共享、惩戒措施、惩戒依据及惩戒范围等内容达成了一致。三、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15、(一) 区块链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我国信用资源分散的现状不谋而合1. 区块链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想象一个数据库集群, 它有 N 个分布式数据库节点。一种情况是:这 N 个节点的拥有者是同一个实体机构, 并且所有节点处于该实体机构内部网络, 所以这个机构可以随意支配这 N 个节点。简单说就是这 N 个节点是处于一个可信任的环境, 并且受控于同一个实体机构, 该机构拥有绝对控制权。另一种情况是:这 N 个节点分别归属于不同的实体机构, 每个实体机构的节点数据有完全重复的 (即完全冗余) , 也有部分重复的 (即部分冗余) , 并且所有节点处于广域网。简单说就是这 N 个节点之间是不信任的, 且不存储

16、于同一个实体机构中, 任何机构都没有绝对控制权。第一种情况的每个节点不存在数据同步、环境信任等问题。现在考虑第二种情况, 采用什么方案能够提供一个可信任的环境, 并且满足以下条件: (1) 每个节点数据交换过程和历史记录不被篡改; (2) 每个节点数据会自动同步到最新; (3) 每个节点数据基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4) 每个节点都承认达成共识的最新数据。区块链本质上是解决上面第二种情况的一种技术方案, 即分布式冗余链式总账本方案。2. 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可借鉴之处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区块链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有相似之处。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散布在各类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业机构、网络媒体等不同领域的信用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与整合, 不仅工作量大、成本高、效率低、协调难, 而且如此庞大的数据要集中存储, 信息安全难以保证。因此, 为了高效安全地整合现有信用资源, 我们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