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3673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会考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会考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会考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会考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会考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会考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会考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会考复习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3、纬线和经线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

2、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经、纬线的特点:特 点 经 线 纬 线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特殊的经、纬线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特殊经线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

3、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 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 (东经)愈向西愈大 愈向东愈大赤道4、利用经纬网定位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约为 24 小时)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地球侧视图 北半球图

4、南半球图 2、地球的公转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约为 365 天) 。 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 66.5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二分二至:春分日(3.21 前后) 、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 、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 、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 三个月是春季;6、7、8 三个月是夏季;9、10、11 三个月是秋季;12、1、2 三个月

5、是冬季。3、地球的五带三、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方向的判读: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例和注记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 常用图例:铁路 国界 山峰2、地形图的判读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 米,吐鲁番盆地海

6、拔-155 米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小明 1.8 米,姚明 2.26 米,姚明高出小明 0.46 米。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

7、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

8、,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大比例尺 小 详细小比例尺 大 简略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1、地球?水球?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 29%,海洋面积占 71%,概括为“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 5 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 6 号飞船;2

9、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 7 号飞船。2、七大洲和四大洋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概念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海陆分布大势: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

10、: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二、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学说名称 学说内容 主要证据大陆漂移学说 2 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大陆轮廓的吻合性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

11、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板块构造学说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变化。大西洋的扩张。注意: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

12、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特点:短时间(时间) 、相差大(空间) 、变化大(变化)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天气预报的内容: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

13、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1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2、气温的变化日变化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变化特点:一

14、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变化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陆地上:北半球气温 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 8 月最高,2 月最低。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3、气温的分布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分布规律: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海陆差

15、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等温线图的判读: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与生活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2、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