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破夔门, 东流成大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649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于破夔门, 东流成大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终于破夔门, 东流成大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终于破夔门, 东流成大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终于破夔门, 东流成大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终于破夔门, 东流成大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于破夔门, 东流成大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于破夔门, 东流成大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终于破夔门, 东流成大海 于树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作者简介:于树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教育部“国培计划”学科专家, 中国创新人才教育学会读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有“首都名师”“金牌教师”“状元之师”之誉。致力于读书和写作, 曾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和中央广播电台节目中点评高考作文。在北京市名著阅读现场会上作的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和语文教育的灵魂两篇主题报告及名著阅读成果影响广泛, 引领北京, 辐射全国。有人大附中高考作文取胜之道等个人著述七部。空降七个年级, 去六年级任课2010 年, 我被安排去初中第一届“早培班”任课。这对已经在高中讲台上站了29 年的我来说,

2、是一个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安排”。我需要离开轻车熟路的高中, 放弃近 30 年的积累, 一切从零开始, 接受新的挑战和考验。9 月开学。第一节课, 铃声一响, 我推开门走进“小五”教室 (当时还没有“早培班”这一概念, 习惯上称之为“小五”, 学生的实际年级是小学六年级) , 迈上讲台, 抬眼一扫, 眼前是一片灿烂的红领巾。兴奋、好奇、渴盼在一双双清澈透明的眼睛里闪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唯有丰富的精神营养才能保障他们精神健康成长的需要, 而仅凭语文课本那内容单薄的二十几篇课文, 怎能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呢?从这一刻起, 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突破教科书的禁锢, 带领孩子们

3、去畅游书海, 以世界为课本, 学得真本事,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 我和老师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和取舍, 给名著阅读腾出了宝贵的时间。我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 引领学生学习古今名联和唐宋诗词, 并走进现当代文学名著, 陆续读了红岩狼图腾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长篇小说, 他们的读书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读书热情空前高涨, 心智水平明显提升。仅仅一个学期, 在文学名著的阅读数量上, 初一的孩子已远远超过了高三学生读书的平均水平。在读书的同时, 孩子们还写下了数量可观的读书笔记, 养成了勤于动笔、读写结合的好习惯。这种经典阅读“作业”, 其意义和作用, 不是以应试为目的

4、的检测与训练作业可以相提并论的。在阅读过程中, 孩子们的生命获得了成长。名著阅读活动, 得到了不少家长的支持和肯定。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不会一帆风顺, 名著阅读活动表面上顺利展开, 成效初显, 背后却暗流涌动, 潜藏危机。初一的下学期, 在事前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 家长群体告状的事件突然爆发。事情突如其来, 我毫无思想准备, 猝不及防。从教的第 30 个年头 (高中 29 年, 其中高三 23 年) , 第一次, 我被家长推上了“被告席”。猝不及防的“告状”事件开学第一周的 2 月 25 日上午, 连上了 4 节课后, 接到了马上去刘彭芝校长办公室开会的电话, 我和吴凌老师顾不得吃午饭,

5、 匆忙赶过去。踏进校长办公室, 发现除刘彭芝校长外, 时任常务副校长的翟小宁、初中主管副校长以及两位年级组长也在, 办公室里气氛肃然。见我进来, 刘校长递过一个牛皮纸袋, 里面装着某班家长写给刘校长的来信, 有十几封, 集中反映的是我语文课的问题。概括起来, 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课本讲得太粗, 有的课文一带而过, 有的甚至根本不讲, 让学生自己去学。2.课堂时间本应用来学习课文, 可是老师却让孩子去学古今名联、唐宋诗词、寓言故事, 占用了学习课文的时间。3.老师很少布置课下作业, 对语文阅读和训练之类的语文练习册几乎不做处理。4.老师对应试教育不重视, 不仅不讲答题技巧方法, 还向孩子灌输

6、“不要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的思想。5.老师让孩子读红岩四世同堂这些红色经典, 为什么让孩子读这些书?6.狼图腾平凡的世界不是考试范围, 对提高分数没有帮助。如果读这些书影响了考试成绩, 谁负责?7.“名师”也不等于什么都行, 如果没有初中教学经验和中考经验, 就不适合初中教学。8.强烈要求调整现任语文老师, 改由具有丰富初中教学经验和中考经验的语文老师任教。话虽不多, 但字里行间火药味十足, 很有一种剑拔弩张、不善罢甘休的架势。就怎样妥善处理这次家长告状事件, 刘校长和大家进行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先争取做通家长的工作, 尽量不调整老师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吗?”刘校长问我, 一脸关切。“没有。”

7、我平静地回答。嘴上说没有“想法”, 其实心里想法很复杂。从教 30 年来, 我见过太多心智很高的孩子, 终日被囚禁在课本的蚕茧中, 不知课本之“茧”外有无限广阔的大地蓝天。而就语文教育而言, 读书即语文, 语文即读书。教育本来是用于开启智慧、提升生命的, 可是, 十几年的枯守课本, 不去读书, 让教育走向了反面, 把聪明的孩子教笨了。一路学下来, 不仅不会读书, 不会写作, 而且有不少孩子连人格都出现了问题, 成了情感苍白的贫血人、精神缺钙的软骨人、认识低幼的侏儒人、食不果腹的空壳人、颠三倒四的乱麻人、神思恍惚的迷瞪人、疯狂刷题的纸篓人、钻牛角尖的偏执人30 年的高中教师生涯, 我的主要精力几

8、乎全部围绕着高考。这充其量只能算作“应试教育”, 而不是“教育”, 因为不读书的教育算不上真正的教育。从这点上说, 自己这个所谓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其实从未做过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去教六年级, 可以引领学生读书, 让我有了第一次真正做教育的机会然而自己的一腔热诚, 却遭遇兜头一瓢冷水。由小象故事想到的记得看过一则有关大象的故事。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 被拴在一根木桩上, 身单力薄的小象发现自己无法挣脱那根木桩。这时候, 给小象换一根比较小的木桩, 它仍无法挣脱。再过一阵子, 又给小象换一根更小的、依然无法挣脱的木桩。久而久之, 在小象的思维里, 就会生成一个结论:“凡是木桩形状的东西,

9、都是我不能挣脱的”。当小象的结论成形之后, 即使用一根最小的木桩系住它, 小象也不会逃走了。当小象长成大象、力量足以挣开木桩束缚时, 由于自由的企图已经失去, 所以即使是形状像木桩的小木棒, 也能使力量无穷的大象屈服, 让它们不再向往辽阔的草原, 无边的蓝天, 无限美妙的大自然。由小象的故事, 我想到了语文学习。几十年来, 我们的学生多像那头小象啊!他们自小被拴在语文课本的“小木桩”上, 每个学期换一根。十多年一根根“小木桩”换下来, 被“拴着”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 孩子们不仅失去了挣脱小木桩的能力, 更失去了挣脱小木桩的愿望。一旦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 成为家长, 他们便开始用小木桩来

10、“规范”自己的孩子。在不少家长的眼里, 语文就是语文课本, 语文课本就是语文, 只有学习课本才是天经地义的, 离开课本去读名著就是离经叛道。很多家长不懂得“语文学习应该以整本书的阅读为主, 以单篇课文学习为辅” (叶圣陶) ;不懂得语文学习应该以世界为课本, 而不能以课本为世界;不懂得如果不挣脱“小木桩”的束缚去大量读书, 孩子的视野就会狭窄, 情志就会苍白, 精神就会软骨, 心智就会萎缩, 头脑就会乏氧, 心灵就会沙化到头来, 不仅学不好语文, 而且不能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 终身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几十年来, “小象”的悲剧不断上演;然而, 一旦有人想要拔出那根木桩, 便会引起轩然大波

11、。思绪纷飞, 夜不能寐, 于是我挥笔疾书写就一封长信, 第二天一早把信交给了校长秘书。气氛紧张的家长会那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 整个校园生机勃勃, 祥和宁静。然而, 在会议室里, 却是一片紧张压抑为解决家长告状问题, 人大附中专门召集了一次家长会。2011 年 3 月 2 日下午, 会议室挤满了参会的家长。对于我的课, 家长们褒贬不同, 形成两派:一方高度肯定, 坚决主张“留”;一方极力否定, 强烈要求“换”, 甚至向学校“叫板”, 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势。两点整, 刘彭芝校长宣布开会后, 说道:请翟小宁校长宣读于树泉老师的信。于是, 翟校央视播音员般的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在会议室响起:尊敬的刘校

12、、翟校:您好!我觉得, 对学生来说, 读书, 尤其是名著阅读, 是语文学习之根, 也是心智成长的至途。它不仅决定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 而且为孩子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促进其精神品质的形成, 最终对其毕生事业发挥影响。但是, 小学阶段, 由于受年龄、心智水平、接受能力的限制, 读书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到了高中, 课业负担很重, 学生已经无暇他顾。所以我觉得, 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间在初中, 尤其初一、初二。一旦在初中阶段没有进行有质有量的课外阅读, 错过了这一读书的黄金时间, 指望到高中、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后再提升读写能力, 实际上已经意义不大。因为, 一旦初中阶段学生的读书兴趣没激发出来, 读

13、书习惯没有养成, 视野没有打开, 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 他们就会对读书心存障碍和抵触, 不想读书, 不去读书, 不会读书, 其阅读理解能力也将因此被终生“定格”在一个很低的层面上, 再难补救。二十几年的高三教学中发现, 由于经典阅读的缺失, 每每遇到成批这样的学生, 他们头脑相当聪明, 理科优势相当明显, 但在语文学科方面千疮百孔, 提升起来举步维艰, 学生本人无可奈何, 语文老师也一筹莫展。不仅如此, 经典阅读的缺失, 还导致不少孩子人文素养的严重欠缺和人格面貌的严重欹斜, 譬如情感苍白、精神疲弱、价值偏斜、认识低俗、行为偏执, 等等, 这些必将给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依据刘校长的“涵

14、养大家气象、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在上学期到初中接课之初, 我们便为孩子自编了校本教材五个一百, 其中包括名联 100 副、名诗 100 首、名言 100 句、古代寓言故事 100 则, 带领学生去读去背, 为学生打开视野, 增加人文积淀。另外, 引领学生走进名著, 仅仅短短的一个学期, 学生已经读了红岩狼图腾林海雪原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保卫延安血色黄昏决战朝鲜等多部名著。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被充分调动出来, 经典阅读的热情空前高涨, 心智水平和精神品质明显提升。几个月的时间, 在文学名著的阅读数量和质量上, 初一的孩子已远远超过全国高三学生的平均水平。初一、初二是

15、孩子读书最为宝贵的时期, 两年的时间一闪即逝。我决计抓住孩子这个读书的黄金时期, 引导他们进行大量的经典阅读, 努力打开视野, 同时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力争读写结合, 双获丰收。在阅读内容方面, 除了古诗词对联、文学名著外, 还打算引导孩子走进时政、经济、科普、文化、史哲、名人传记等文化经典, 为他们放大人生格局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首先想让孩子走进史传文学。“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年轻一代对历史的集体失忆是非常危险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古往今来, 读史的重要性被人们一再强调, 而文史不分家是语文教育的优秀历史传统。我想让孩子既读古今历史, 又读中外历史, 尤其是反

16、映 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苦难与辉煌历程的“红色经典”作品, 是中华民族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 既是文学, 又是历史, 读这些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可以说难以估量。我会把红岩长征四世同堂南京大屠杀毛泽东诗词等作品推荐给孩子, 以利孩子铭记历史, 砥砺志向, 锻造精神, 开阔胸襟, 深邃眼光, 熔铸品格, 放大人生格局, 增加民族使命感。我想让孩子们走进优秀当代作品。从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 到获得其他奖项的狼图腾补天裂, 一切值得读、应该读的作品都是孩子宝贵的精神食粮。陕北高原一片荒凉,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窑洞简陋, 衣服破烂, 但平凡的世界的真善美却带给孩子刻骨铭心的感动, 这就该是孩子阅读的重点作品。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情感滋养、精神洗礼的过程。我还想让孩子尽量关注一些时政、经济类作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