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工作总结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13490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修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研修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研修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研修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研修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修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修工作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研修工作报告一、 情况介绍我叫张超杰,1985 年毕业于邢台师范专科学校,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执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本学年,我担任七年级一二两个班数学课,每周 12 课时,一学年 课时。二、 甘做人梯无私奉献主动引领培养青年教师我于 2001 年评为中学一级教师,任职后积极引领培养本校三级教师韩丽云、二级教师王红霞,引导他们研究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寻找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采取给他们做示范课,听他们的课等方式跟踪他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他们的每一节课、帮助他们认真反思每节课。经过几年精心培养和共

2、同努力,他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教学成绩连续几年全县名列前茅,深的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爱戴和赞誉,多次荣获“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多次受到嘉奖和立功的奖励,韩丽云老师去年已申报二级教师,王红霞老师去年也评为了一级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报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还指出: “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 。而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 ”学则生疑,疑则学进。平时我们常说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且要在

3、很正常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登上这个境界,首先必须具有问题意识。然而,目前数学教学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既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答由教师或他人所提出的问题,而很少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教育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导致了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造成这种学生问题意识较薄弱的现象并不是偶然。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之生怕学生弄不懂,听不明白,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琐细的分析、讲解,但过多地诉诸纯理论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创新就失去了展现和培育的空间。其次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

4、让学生回答和讨论,但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再加上教师应变机智不够等因素,结果使教学流于形式,放而不开,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次是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少数学生当群众演员) 的教案剧。导致我们的教育是“没有问题” 的,我们的学生是 “不敢有问题”。总之,当前教育虽在不断改革,老师的观念也稍有改变,但大部分教学过程仍存在“问 ”的“教师化” 现象。课堂上很少见到学生主动、大胆地对教材或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疑问,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也是跟随性的,问题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

5、义。课题组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必须突破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 ,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课程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2、赞可夫提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

6、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极为重视“提问” 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问的技巧,可用 10 个词提问: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组合、六 W、类推,灵活运用这 10 种提问的方式。但课题组认为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是训练一种能力、养成一种习惯、并不仅仅是一种模式。在国内,江苏洋思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充满了活力。该理论提出了较新的教学方法,但教师不

7、能放手让学生毫无目的的自己去摸索,这样容易失控,而且别人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每一个学校,有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使他们养成敢问、善问、爱问的好习惯。但课题组认为,他们还未深入下去,倡导的仅仅是理论而已,缺乏相应的实践性,我们可以把问题意识的培养理解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即初期可以由教师创设提问的情境,再进行相应的评价,鼓励他们质疑,激发他们产生新问题。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及内容设计。1、问题意识的概念范畴: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解决但有必

8、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施教者以“问题-探究- 问题” 为模式,以“疑问”为中枢开展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养成“敢问” 、 “善问” 、 “爱问”的好习惯。2、课题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萌发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激烈竞争意识,提高兴趣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有效改变教师、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3、研究的目标:全面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

9、研究水平, 、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推动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养成爱问、敢问、善问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开发创新的潜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形成乐于创新的品质。4、课题研究的内容:(1)问题意识的研究。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渗透质疑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合作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研究。建构知识互动提问的研究激发问题产生的研究引入开放题教学 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四

10、、研究的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紧紧把握培养的方向。在创新学习课堂中则体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学校、教师的重要位置,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科学性的原则:问题意识培养从培养的方法和技巧上都力求科学合理,项目的分类具体简明,易于操作。(三)交流反馈原则要使实验取得成功,富有实效,最根本的方法是畅通实验的信息渠道,实验中的要求应及时贯彻,实验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应及时解决。因此,实验中,要创设机会,多途径交流反馈,使

11、实验始终在互动中实施。五、研究方法和阶段研究要求及措施1、课题研究分工组长:张超杰组员:韩丽云、王红霞、张海荣、孙娟娟、刘桂兰、靳法瑞韩丽云、孙瑞娟、刘桂兰 负责七年级的课题研究王红霞、张海荣、靳法瑞 负责八年级的课题研究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先由课题组成员对问题 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准备。再在课堂中具体实施,并由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探讨,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经验总结法:该方法要求我们根据研究所提供的材

12、料, 分析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从活动开展的大量实践中,发掘和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推广。个案研究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抽取部分典型学生作为个案,将课题实施前后个案的情况进行比较。调查法:用该方法来弥补经验总结法的不足。为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3、阶段研究要求坚持课题研究与提高参加实验人员的素质相结合,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和研究情况的报告,及时纠正研究措施,不断增强教育实效性;加强调查研究,加大能力训练的力度,力求在学习能力

13、和习惯上养成有一定突破。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1.51011.9)1、学习有关理论文章,积累心得,进行调查论证。2、制订并上报课题研究方案。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成立课题小组。第二阶段:研究实验阶段(2011.102012.6)(1) 、2011.102011.12着力构建七年级段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重点研究如何激发学生质疑(2) 、201212012.3着力构建八年级段问题式课堂模式。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问自教、合作探究的能力。3、201242012.8重点研究如何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2.9201

14、2.10)(1) 、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整理总结,撰写实验报告。(2) 、开观摩课,邀请专家鉴定,做好结题的各项准备七、课题实施内容的研究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对实验班实施的教学策略是:(一)问题意识的研究、1、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提问题,或者不敢提问题,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学习观念陈旧。要鼓励学生勇于批判,有批判才能开拓,才能有问题,才能有创新。课题组通过给学生讲名人故事提高对“问题” 重要性的认识。如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其次还要提高学生问“问题”的兴

15、趣,消除懒得问“ 问题”、怕问“问题 ”的思想情绪,锻炼敢问“问题”的勇气。再次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要认真对待,不论问题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觉得不好意识。最后还要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不要取笑提问的同学。我们通过调查反馈表明由于课前鼓动学生提问的工作比较到位,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提些问题,不懂的问题还展开讨论,有的下课后还继续与老师一起共同问题,学风相当不错,非实验班则不然,与实验班相比差近 20个百分点。具体统计如下表一:学生会主动提问题的人数对照表(单位:人)2、教学中渗透质疑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

16、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 ”,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是渗透质疑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课题组教师通过四节课对实验班级 人数 前测 中测 后测实验班 50 15 24 35非实验班 50 20 23 25班学生的用心指导,发现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很快,下表是我对实验班两位同学进行跟踪调查的情况。表二:一星期主动质疑的次数对照表(单位:个)学生 前测 中测 后测王 超 2 7 10郑智斌 1 5 9(二) 、合作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研究。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但对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