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之我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3399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层建筑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层建筑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之我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层建筑之我见现代建筑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着,在此之中诸多能代表着现代气息,我们不得不谈谈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从十九世纪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开始,便成功地占据着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 层 建 筑 , 顾 名 思 义 便 是 超 过 一 定 层 数 或 高 度 的 建 筑 , 根 据 各 国 的 情况 不 同 , 每 个 国 家 对 高 层 建 筑 又 有 着 不 同 的 判 别 方 式 。 就 我 国 目 前 而 言 ,接 近 20 层 的 称 为 中 高 层 , 30 层 左 右 接 近 100m 称 为 高 层 建 筑 , 而 50 层 左右 200m 以 上 称 为 超 高 层 。 而 在

2、 美 国 , 24.6m 或 7 层 以 上 视 为 高 层 建 筑 。高 层 建 筑 发 展 :古 代 就 开 始 建 造 高 层 建 筑 , 埃 及 于 公 元 前 280 年 建 造 的 亚 历 山 大 港 灯 塔 , 高 100多 米 , 为 石 结 构 ( 今 留 残 址 ) 。 中 国 建 于 523 年 的 河 南 登 封 县 嵩 岳 寺 塔 , 高 40 米 ,为 砖 结 构 , 建 于 1056 年 的 山 西 应 县 佛 宫 寺 释 迦 塔 , 高 67 米 多 , 为 木 结 构 , 均 保 存 至今 。而后高层建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美国的芝加哥。作为当时的商业中心,芝加

3、哥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城市的繁荣,人口的猛增,特别是 1871 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问题特别突出,为了在有限的市区建造尽可能多的房屋,高层建筑便首先在芝加哥出现了。目前较普遍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幢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便是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代。现代主义时期,高层建筑在美国逐渐兴起,而后在欧洲、亚洲等地区也国家也相继出现很多高层建筑。由 SOM 建筑师事务所 1974 年建造的芝加哥的希尔斯大厦,至今是世界最高的高层建筑之一。大楼造型由 9 个高低不一的方形空心筒子集束在一起,挺拔利索,简洁稳定。它的结构是典型的束筒结构。这种束筒结构体系是建筑设计与结构创新相结合的成果。然而,那时

4、的高层建筑过分工业化,忽略了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当代建筑时期的高层建筑,继承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和功能化,追求功能、技术与艺术的平衡的同时,又更加注重建筑与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及高层建筑空间的变化,更加人性化。而高层建筑的结构也随之发展着。由诺曼.福斯特 1994 年担纲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于 1997 年竣工。这座 53 层、高 298.74 米的三角形高塔是世界上第一座高层生态建筑,也是全球最高的生态建筑,同时还是目前欧洲最高的一栋超高层办公楼。整 座 大 厦 除 非 在 极 少 数 的 严 寒 或 酷 暑 天 气 中 , 全 部 采用 自 然 通 风 和 温 度 调 节 , 将 运

5、 行 能 耗 降 到 最 低 , 同 时也 最 大 程 度 地 减 少 了 空 气 调 节 设 备 对 大 气 的 污 染 。 该建 筑 平 面 为 边 长 60 米 的 等 边 三 角 形 , 其 结 构 体 系 是 以三 角 形 顶 点 的 三 个 独 立 框 筒 为 “巨 型 柱 ”, 通 过 八 层 楼高 的 钢 框 架 为 “巨 型 梁 ”连 接 而 围 成 的 巨 型 筒 体 系 , 具 有 极 好 的 整 体 效 应 和 抗 推 刚 度 ,其 中 “巨 型 梁 ”产 生 了 巨 大 的 “螺 旋 箍 ”效 应 。 据 测 算 , 该 楼 的 自 然 通 风 量 可 达 60 。三

6、 角 形 平 面 又 能 最 大 限 度 地 接 纳 阳 光 , 创 造 良 好 的 视 野 , 同 时 又 可 减 少 对 北 邻 建 筑 的遮 挡 。 因 此 , 大 厦 被 冠 以 “生 态 之 塔 ”、 “带 有 空 中 花 园 的 能 量 搅 拌 器 ”的 美 称 。 由 此 高层 建 筑 不 再 是 简 单 的 四 方 体 , 而 往 往 是 以 抽 象 的 几 何 体 或 组 合 几 何 体 , 以 富 有 形 态 、材 质 感 和 色 彩 变 化 及 结 构 美 感 的 新 视 觉 形 象 出 现 。随 着 现 代 科 技 工 程 结 构 发 展 , 新 技 术 的 出 现 给

7、 高 层 建 筑 创 造 了 更 加 广 泛 的 创 造 空 间 。尤 其 是 近 二 十 年 来 经 济 正 在 飞 速 发 展 的 亚 洲 , 我 认 为 高 层 建 筑 的 建 造 应 从 欧 美 转 移 到 我们 亚 洲 来 了 。 我 国 的 北 京 、 上 海 、 香 港 。 。 。 。 。 已 经 在 掀 起 一 阵 高 层 建 筑 的 浪 潮 , 比 如在 香 港 建 造 的 中 环 广 场 大 厦 、 中 国 银 行 大 厦 以 及 富 有 传 奇 色 彩 的 汇 丰 银 行 大 厦 ; 在 北 京建 造 的 中 央 电 视 台 大 楼 等 等 。高 层 建 筑 与 我 国

8、城 市 发 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高层建筑师与工业化、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的。18 世纪中叶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急剧集中到城市来用地,在较小的土地上建造更多的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积,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开发周期,建筑物不得不向高层空间发展,高层建筑随即应运而生。我 国 传 统 上 是 一 个 农 业 大 国 , 工 业 化 进 程 起 步 比 较 晚 。自 上 个 世 纪 七 十 年 代 末 , 八 十 年 代 初 实 行 改 革 开 放 政 策 以来 , 城 市 化 进 程 加 速 推 进 , 现 代 高 层 建 筑 就 雨 后 春 笋 般 迅速 在 各 大 城 市 出 现 。 正 是 由 于 城

9、市 人 口 的 增 长 与 城 市 土 地资 源 的 日 趋 紧 张 , 才 需 要 在 较 小 的 用 地 上 得 到 较 多 的 建 筑面 积 , 这 是 高 层 建 筑 迅 速 兴 起 的 根 本 原 因 , 也 是 其 最 主 要的 价 值 和 意 义 。高 层 建 筑 在 解 决 城 市 用 地 不 足 的 情 况 下 , 也 适 应 了 城市 快 节 奏 的 生 活 方 式 。 因 为 在 高 效 率 的 社 会 环 境 中 , 时 间的 因 素 必 然 强 烈 地 影 响 城 市 的 规 划 布 局 和 建 筑 的 建 设 方 式 。现 代 城 市 生 活 与 工 作 追 求 高

10、 效 率 , 必 然 就 使 建 筑 的 建 设 方 式 。 现 代 城 市 生 活 与 工 作 追求 高 效 率 , 必 然 就 使 建 筑 由 分 散 、 功 能 单 一 的 建 筑 方 式 向 大 型 、 综 合 和 现 代 化 发 展 。 而综 合 性 的 高 层 公 共 建 筑 , 便 利 了 人 们 的工 作 、 购 物 、 休 闲 , 使 得 多 种 类 型 的 建筑 功 能 可 以 在 一 栋 建 筑 中 完 成 。高 层 建 筑 在 我 国 起 步 比 较 晚 , 但我 们 可 以 借 鉴 西 方 成 熟 的 技 术 和 成 功 的经 营 , 于 此 同 时 , 我 们 还

11、直 接 聘 请 国 外公 司 设 计 , 如 SOM 在 中 国 承 接 了 50多 个 项 目 , 其 中 至 少 15 个 是 摩 天 大 楼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我 们 的 高 层 建 筑 设 计与 建 造 已 经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与 国 际 接 轨 。高 层 建 筑 美 学 价 值早 期 离 层 建 筑 造 型 特 征 : 体形较规整,在竖向划分为三段体顶部、墙身和基座; 顶部往往设计成象征高直式教堂的尖顶或退台;顶部及外墙上采用大量的附加装饰,包括古典的线脚和浮雕; 在墙身部分多为厚墙小窗和竖向体量划分的处理 ;而在基座部分,还往往保留了古典的壁柱及柱式。典型建

12、筑: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现代主义时期高层建筑特征:不仅反映了现代建筑的美学原则,也反映了其先进的结构特征,并力求创造独特的建筑上部造型和轮廓线,成为业主和企业在城市中易于识别的广告性标志。然而,由于现代建筑忽略了历史文脉,排斥装饰,过分强调工业化作用,到处出现的是工业化的高层建筑造型,而忽视了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典型建筑:芝加哥希尔斯大厦新现代主义时期的高层建筑:新现代主义在高层建筑立面造型上有很多创造性的发展和提升,高层建筑不再是简单的四方体,而往往是以抽象的儿何体或组合几何体,以富有形态、材料质感和色彩变化及结构美感的新视觉形象出现。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它们是近

13、邻环境的一部分,并发展出多种对城市、对环境的认识理论。不同的理论也导致了现代主义对环境的不同处理手法。今天的文脉要求我们城市结构、文化、尺度、材料等广泛问题进行调查,以追求建筑在时空上的特定位置感和多种文脉关系,使工程与建设地点融为一体,创造特定的环境气氛。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现代主义对体形的关注正是对城市文脉的一种解释和认可。目前高层建筑特征:20 世纪 90 年代,建筑的生态设计意识与城市生态学已成为建筑师广泛关注的重点。绿色建筑的创作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设计技术陆续推开。将具有现代感的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将使用功能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提倡新建筑与古建筑的对话,建造花园城市、山水城市和生

14、态城市已成为新一代建筑师追求的建筑美学目标。在 21 世纪,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亲切、舒适、方便、美丽的个性化现代城市,是建筑师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现代科技工程结构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给高层建筑形体创造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各国城市建设已进入高潮,高层建筑以它特有的优越性,对现代城市及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现代艺术的原理与手法,在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无疑会对国家城市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有针对性的对高层建筑进行造型及美学研究,有利于我们对高层建筑的进一步认识,从而为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因此,高层建筑必然会成为现代城市建筑的一个主题,新技术也必然会为高层建筑奠定好更美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