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遥小说《人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意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455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路遥小说《人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路遥小说《人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路遥小说《人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路遥小说《人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路遥小说《人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意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路遥小说人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意识 喻麟舒 长沙市长郡湘府中学 摘 要: 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所创作的中篇小说, 代表作之一, 他在作品中构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 也寄予了自身美好的理想与期许。他认为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怎样的社会、无论经历了什么都应该作为人类文明的精髓始终传承下去, 这就是作为民族精神最宝贵的道德理想体现, 也是民族的至上灵魂。但如果国家或个人因为某些目的或私欲希望打破它, 他也必将承受来自于错误抉择的惩罚。本文就带着具有批判意识的眼光来审视人生这部文学作品中所探讨的错与罚。关键词: 人生; 小说; 文学; 批判意识; 错误; 责罚; 我们在阅读人生这部作品中认识了男

2、主人公高加林,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直都希望摆脱黄土地的生活与思想困苦, 但却丧失了作为一名乡村农民应有的传统人性美与道德美。对于他的这种思想与做法, 作者路遥是予以坚决否定的。高加林因为个人欲望而选择远离传统道德之美, 他的选择是错误的, 他必将接受自己所作出错误选择的惩罚, 付出人生的代价。1 对人生中叛离传统美德之错的批判我们知道路遥本人就是一位来自于黄土地的陕北作家, 他在早年就经历过黄土地生活的艰难与困窘, 亲眼见识到了周围人们生活的清贫与困顿, 于他人于自己这样的生活都是挣扎的, 只是为了活着而生。这种青少年时期的记忆也让它对黄土地生活刻骨铭心, 念念不忘。当路遥成为作家以后

3、, 他希望借自己之笔来描绘这片“平凡甚至有些恶劣的世界”, 将人们生活的艰辛、环境的不堪、命运的残酷、物质文明的落后都写出来。当然, 他也认为黄土地虽然物质文明贫瘠落后, 但它的精神文明却一点不逊色于任何地方, 因为这里承载了中华千百年来的历史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而路遥自己清醒的意识到, 这种传统美德所体现出的民族特征是民族中最为本质的东西, 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 社会文明发展进程如何, 这种民族传统美德都拥有它极强的精神属性与人文价值, 人们应该选择坚守而并非是背离, 更不能因为物质文明极大化丰富而去主观营造一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冲突。在人生中, 我们就看到了一段寻常的爱情故事, 但它

4、却被冠以了严肃的时代主题背景, 可以讲在故事里所承载的社会信息与思想道德力量丰富, 甚至超乎人们的想象。农家子弟高加林虽然出身平凡, 但志向远大, 它在人生路上选择了彷徨与矛盾, 一心远离贫穷的黄土地和周围的人们, 这就凸显了在那个时代城乡之间的物质文明悬殊差异, 包括城市现代化生活发展对乡村文明发展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客观讲像高加林这样的农村青年并不在少数, 他们已经不再拥有古朴的乡村传统思想美德, 而是在现代化物质文明的浸染与解构下变得思想更加跳跃, 时刻希望跳脱这个物质文明落后的平台而选择新生活。这就形成了传统道德的坚守与现代化物质文明之间的正面冲突, 作为新一代青年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一

5、问题, 路遥就根据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作出了深入探讨, 并给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路遥认为, 高加林希望追求富足的物质生活并非有错, 他是合情合理的, 而且作者本身也对现代化的城市文明建设给予了肯定, 认识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但一个人在追求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希望以抛弃民族传统美德为代价, 这样的做法则是完全错误的, 是必须要受到强烈批判的。在作品中, 作者就极力凸显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观念解放大背景下, 人们对于物质文明与传统美德意识之间的审视与选择, 可以看到像高加林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所以作者希望通过人生来重构当时民族传统美德对民族性的重构, 凸显其之于国家民族文明建设的

6、重要属性。高加林虽然在贵人的帮助逐渐开始走向追求个人利益与抱负的梦想之路, 但他却选择抛弃了用整个身心去爱他、全心全意且纯洁美好的巧珍姑娘, 他将她视为是自己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 这种选择是自私更是冷酷无情的。高加林不仅仅背离了黄土地, 他也背离了黄土地上人们所固有的传统道德价值观, 高加林的这种错误是无法为人所容忍的, 所以作者选择批判他, 并希望他受到应有的惩罚1。2 对人生中判离开传统美德之罚在路遥心中, 传统文化美德一直是中华文明得以发展的香火, 它需要得到代代人的传承与坚守, 而并非是践踏与辱没。不管社会在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处境中, 传统美德不能丢。在人生中, 高加林为了自己的梦想而

7、丢了传统美德和良心, 将本来纯洁的爱情抛弃, 伤害了他人。这种选择意味着对传统的挣脱, 但同时也拉开了他人生失败结局的帷幕。在高加林的城市发展道路中, 他作假走后门的劣迹被揭发, 本来接近成功的事业也泡了汤, 而爱情早已离他远去。高加林从他自己构建的“天空宫殿”重重的摔到了地上, 这就是对高加林背离传统美德、判离感情的惩罚。我想, 作者本人也希望我们读者清晰的认识到, 好的传统永远需要一个民族去坚守, 任何一个希望抛弃民族性的人都会因为自己人格上的缺失而遭遇失败和惩罚, 这是连锁性的、必然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如果高加林能多一些善良、多一些感恩、多一些宽容, 他也不会在事业攀爬的道路上剑走偏锋, 导致最终自己的惨败。所以任何丢弃传统美德精神文明而一味追求物质文明的人都会像高加林一样失败, 这是作者希望传达给我们的主旨思想2。3 总结小说人生具有极强的批判意识, 正如我们在文中所分析的那样,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髓与根本, 一旦挣脱、背叛甚至伤害这份美好去追求浮夸一时的物质, 你一定要慎重思考自己未来可能将要面临的现实责罚。参考文献1邱丽平.论路遥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批判意识以小说人生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7 (1) :59-61. 2惠雁冰.地域抒写的困境从人生看路遥创作的精神资源J.宁夏社会科学, 2003, (4) :114-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