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上)第四章学法指导与小结地理《修订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13445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七(上)第四章学法指导与小结地理《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七(上)第四章学法指导与小结地理《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七(上)第四章学法指导与小结地理《修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七(上)第四章学法指导与小结地理《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七(上)第四章学法指导与小结地理《修订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变化的地形学法指导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为掌握知识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要采用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有条件时,要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说明 1 本章在学习了了解地球基本概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和地壳运动的现象及原因,从而树立自然界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科学观念。本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与地震,第二部分是海陆的变迁,第三部分是地形的缓慢变化。本章的重点是认识运动和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这种运动和变化无

2、时无刻都存在的;体验科学家的大胆探索、勇于提出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假说是科学创新精神的表现,创新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及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本章的难点是板块学说的基本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仔细阅读分析有关地图和示意图,并大量搜集阅读有关的科普知识。2后面附有学习本章的“学习目标” 、知识的归纳。4.1 火山与地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了解火山和地震时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害;知道火山和地震爆发会有预兆,它们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观察和监视火山与地震爆发前的异常现象是提高人类防震抗灾能力的重要科学研究任务,并知道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4.2 海陆的变迁

3、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掌握板块学说的主要论点;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4.3 地形的缓慢变化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要知道地形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气温变化、流水、风力、海洋和生物都会使地形发生缓慢变化;了解什么是等高线,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读出等高线地形图。小结一、知识结构图请你按照下面知识结构图,回忆本章所学知识二、学习目标:1认识地壳是运动的,地形是变化的。2了解火山地震形成的原因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会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4、4了解各种外力对地形的影响。5能识别主要的地形特征,能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三、复习提高本章内容的总结:变化的地形火山地震地震的成因及其等级火山对人类的影响地震对人类的影响火山的成因及其类型海陆的变迁大陆漂移说地形变化的原因板块构造理论内力外力等高线地震的预报地震的应对措施地震的应对措施1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2火山:从结构看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个部分组成;从喷发物看主要由火山灰、气体、熔岩流三部分组成;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中脊火山带、 、东非火山带;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沿海。3. 火山的类型: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种类型。4地震是一种会

5、给人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5地震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壳内部某种力量引发地壳快速颤动的现象,常表现为地壳岩石的断裂和错位;地震发生前有预报:民间有马不进圈、地光等异常现象,还有我国东汉张衡发明的地震仪;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有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6.地震的等级与危害,地震前的异常与防治7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于 1915 年创立的,他的依据是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它大陆漂移的证据。8板块结构学说。板块的分界线: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亚洲板块;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9地壳变化得原因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所造成的。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外力作用:水蚀和风蚀。10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 等高线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 两山顶间,两条等高线凸出部分相对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缓坡 等高线较疏处陡坡 等高线较密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