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秦蜀一体论及其影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3203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迁的秦蜀一体论及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司马迁的秦蜀一体论及其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司马迁的秦蜀一体论及其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司马迁的秦蜀一体论及其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司马迁的秦蜀一体论及其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马迁的秦蜀一体论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迁的秦蜀一体论及其影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迁的秦蜀一体论及其影响 梁中效 陕西理工大学两汉三国文化研究所 摘 要: 秦蜀一体的“大关中”是秦汉帝国的发祥地和走向全国、世界的前进基地。“耕牧河山之阳”的司马迁, 对以大关中为核心的西部地区进行过系统的考察, 奠定了秦蜀一体论的历史地理基础。秦汉发祥与“天府之国”, 是秦蜀一体的两大文明硕果。“一带一路”与“文化两司马”, 是秦蜀一体的两大文化硕果。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秦蜀一体; 作者简介:梁中效 (1961) , 男, 陕西武功人, 陕西理工大学两汉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与文学研究、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收

2、稿日期:2017-08-27The Integration Theory of Qin-Shu and Its InfluenceLIANG Zhong-xiao Institute of Han Dynasties and Three Kingdoms Culture,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Qin-Shu Integration, or Guanzhong, is not only the cradle of Qin-Han Empire, but also makes an excellent base for its d

3、istribution across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world. Sima Qian, who grew up “between the Yellow River and Qinling Mountains”, made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western region, the core of which is Guanzhong. His comprehensive study laid 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foundation of Qin-Shu Integratio

4、n Theor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Qin-Han Empire and“the land of abundance”are two great civilization achievements of Qin-Shu Integration, while“The Belt and Road”and“Sima Qian and Sima Xiangru”are two great cultural achievements of Qin-Shu Integration.Keyword: Sima Qian; Historical Records

5、; Qin-Shu Integration; Received: 2017-08-27中华文明的发展繁荣, 在地域空间上可以分为汉唐西部时代与明清东部时代。而汉唐盛世立国的基础是秦蜀“天府之国”, 其“秦蜀一体论”的总结奠定者正是司马迁。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之下, 本课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天文星象:“昴、毕间为天街, 主国界也”中华大河农耕文明, 从西周开始形成了“敬天保民”的天人合一思想, 形成了久远而发达的天文学传统。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自许的司马迁, 在正史中首列天官书认为:“星气之书, 多杂禨祥, 不经;推其文, 考其应, 不殊

6、。比集论其行事, 验于轨度以次, 作天官书第五。”1司马迁认为中华天文星象的分界线就在秦陇、巴蜀之间, 恰好与山川地脉的秦岭南北分界线重合。司马迁认为黄帝、高阳、高辛、唐尧、虞舜五帝与夏商周三代, 先后传承天文星象之学, “自初生民以来, 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 绍而明之, 内冠带, 外夷狄, 分中国为十有二州,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 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 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 地则有州域。三光者, 阴阳之精, 气本在地, 而圣人统理之”1。张守节正义引张衡云:“文曜丽乎天, 其动者有七, 日月五星是也。日者, 阳精之宗;月者, 阴精之宗;五星, 五行

7、之精。众星列布, 体生于地, 精成于天, 列居错峙, 各有所属, 在野象物, 在朝象官, 在人象事。其以神著有五列焉, 是有三十五名:一居中央, 谓之北斗;四布于方各七, 为二十八舍;日月运行, 历示吉凶也。”1在以北斗、四象、二十八宿构成的天文星图上, 西方白虎七星。古人认为苍龙、朱雀、灵龟玄武、白虎皆“王者嘉瑞, 故列宿象焉”22126。司马迁认为, 西宫星宿中, “昴、毕间为天街”。索隐文耀钩云:“西宫白帝, 其精白虎。”宋中兴天文志:“石氏云, 西宫白帝, 其精白虎为七宿。奎象白虎;娄、胃、昴, 虎三子也;毕象虎。”22126 在西宫众星中, “昴曰髦头, 胡星也, 为白衣会。毕曰罕车

8、, 为边兵, 主弋猎。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附耳摇动, 有谗乱臣在侧。昴、毕间为天街。其阴, 阴国;阳, 阳国”。索隐孙炎云:“昴、毕之间, 日、月、五星出入要道, 若津梁也。”正义:“天街二星, 在毕、昴间, 主国界也。街南为华夏之国, 街北为夷狄之国。土、金守, 胡兵入也。”集解孟康曰:“阴, 西南, 象坤维, 河山已北国;阳, 河山已南国。”这里的“河”就是黄河, “山”即秦岭, 也就是天象中的“昴、毕间为天街”, 对应地上的秦岭、黄河。河、山的东南是农耕文明, 河、山的西北是游牧文明。也就是以龙门碣石一线为分界线, 即“天街二星, 在毕、昴间, 主国界也”。司马迁认为:“及秦并吞三晋、燕

9、、代, 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国于四海内则在东南, 为阳;阳则日、岁星、荧惑、填星;占于街南, 毕主之。其西北则胡、貉、月氏诸衣旃裘引弓之民, 为阴;阴则月、太白、辰星;占于街北, 昴主之。故中国山川东北流, 其维, 首在陇、蜀, 尾没于勃、碣。”正义:“河, 黄河也。山, 华山也。从华山及黄河以南为中国也。”郑樵在通志天文略中云:“昴、毕间二星曰天街, 三光之道也。主伺候关梁。张衡云:主国界也。街南为华夏, 街北为夷狄。”3469 西汉王朝, 在汉武大帝时代的强盛, 正是促进了“天街”南北的秦陇、巴蜀一体化, 并以此为基地, 在中华文明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整合了农耕、游牧两大文明, 自信豪迈地沿着

10、丝绸之路, 走向世界!二、地脉山川:“东北流, 其维, 首在陇、蜀”司马迁是中国地理和区域科学的鼻祖, 是中国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学科的奠基者;史记是中国地理与区域文化的百科全书。41 司马迁史记在中国地理与区域文化方面的伟大成就之一, 就是“秦蜀一体论”。首先, 秦蜀一体的“山西”经济区, 山河壮美。史记货殖列传说:“夫山西饶材、竹、谷、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这里所说的“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北”, 也就是秦汉时期农业和畜牧业的

11、四个基本经济区。秦蜀一体的“山西”名列四大经济区之首, 关键在于山川壮美、环境优美, 经济文化发达。“山西”经济区内部, 山水相连, 分为关中盆地、陇右高地和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四大板块。关中盆地最发达,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 膏壤沃野千里, 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而公刘适分邠, 大王、王季在岐, 文王作丰, 武王治镐, 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 好稼穑, 殖五谷, 地重, 重为邪。及秦文、德、缪居雍, 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献公徙栎邑, 栎邑北却戎翟, 东通三晋, 亦多大贾。孝、昭治咸阳, 因以汉都, 长安诸陵, 四方辐凑并至而会, 地小人众, 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

12、也极为富庶, “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 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僰, 僰僮。西近邛笮, 笮马、旄牛”。长安与成都, 是“山西”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经济发展引擎。5横亘在关中与四川两大盆地之间的秦巴山地, 有多条山间栈道沟通南北, 最著名的是“褒斜道”。“然四塞, 栈道千里, 无所不通, 唯褒斜绾毂其口, 以所多易所鲜。”关中与蜀中的西部屏障是陇右高地,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 然西有羌中之利, 北有戎翟之畜, 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 唯京师要其道”。这四大地理单元共同构成了秦汉时期的“大关中”, 是全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故关中之地, 于天下三分之

13、一, 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 什居其六。”更为重要的是, “大关中”雄踞河、渭、江、汉四大河的上游, 居高临下, 虎视东方。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范雎对秦昭王曰:“大王之国, 四塞以为固, 北有甘泉、谷口, 南带泾、渭, 右陇、蜀, 左关、阪, 奋击百万, 战车千乘, 利则出攻, 不利则入守, 此王者之地也。民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 此王者之民也。王并此二者而有之。夫以秦卒之勇, 车骑之众, 以治诸侯, 譬若施韩卢而搏蹇兔也, 霸王之业可致也。”可见秦的强大统一, 得山川地利之势, “故中国山川东北流, 其维, 首在陇、蜀, 尾没于勃、碣”。其次, 秦蜀一体的“山西”文化区, 山河神灵优美。三

14、代之时,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6162。秦蜀居高临下, 神明聚集之地, “天道多在西北”6212。故史记封禅书云:“自古以雍州积高, 神明之隩, 故立畤郊上帝, 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 虽晚周亦郊焉。”在司马迁看来, 秦汉能以“大关中”之地统一天下, 其中的奥秘之一, 就是得益于河山之助。史记六国年表说:“太史公读秦记, 至犬戎败幽王, 周东徙洛邑, 秦襄公始封为诸侯, 作西畤用事上帝, 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 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 先暴戾, 后仁义, 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秦国由弱变强, 得山川神灵之助, 有着压倒关东六国的文化自信。“秦始小国僻远, 诸夏

15、宾之, 比于戎翟, 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 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 然卒并天下, 非必险固便形执利也, 盖若天所助焉。”因此, 大秦帝国建立之后, 改变了三代以来天子祭祀名山大川, 重“山东”而轻“山西”的格局。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皆在河洛之间, 故嵩高为中岳, 而四岳各如其方, 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 都咸阳, 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 轶兴轶衰, 名山大川或在诸侯, 或在天子, 其礼损益世殊, 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 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秦朝建立起了以“大关中”为核心的山川祭祀体系:“于是自殽以东, 名山五, 大川祠二。

16、”“自华以西, 名山七, 名川四。曰华山, 薄山。薄山者, 衰山也。岳山, 岐山, 吴岳, 鸿冢, 渎山。渎山, 蜀之汶山。水曰河, 祠临晋;沔, 祠汉中;湫渊, 祠朝那;江水, 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 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 皆有尝禾。”在全国上榜的名山大川中, “大关中”的名山大川共计 11 个, 超过“山东”的 7 个, 更值得注意的是, 黄河、长江与汉江三大河横贯东西, 但祭祀地点均在大关中境内, 河祠临晋 (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 、沔祠汉中 (今陕西汉中市汉台区) 、江水祠蜀 (今四川成都市) 。“霸、产、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 以近咸阳, 尽得比山川祠, 而无诸加。”渭河、泾河等咸阳周围的河流, 虽非大山, 但因地属关中而受到国家祠祀。西汉建立后, 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山川祭祀体系。汉文帝十三年 (前 167) , 下诏曰:“其河、湫、汉水加玉各二;及诸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