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平羊头山炎帝农耕文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2727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高平羊头山炎帝农耕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高平羊头山炎帝农耕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高平羊头山炎帝农耕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高平羊头山炎帝农耕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高平羊头山炎帝农耕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高平羊头山炎帝农耕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高平羊头山炎帝农耕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高平羊头山炎帝农耕文化 杨金茹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先祖, 探寻炎帝遗迹、了解和传承炎帝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责任。山西晋东南地区高平羊头山诸多与炎帝有关的历史遗址遗迹、方志碑刻、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 都反映了羊头山地区是当年炎帝活动的重要场所。结合当地“神农尝百谷”“耒耜发明”等炎帝发明农业的历史资料, 考察羊头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物种等历史自然条件, 可大致了解羊头山地区与炎帝农耕文化的关系。探究羊头山地区的炎帝农耕文化, 了解其在炎帝农耕文化及整个炎帝文化中的地位, 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关键词: 羊头山; 炎帝; 农耕文化; 作者简介:杨金

2、茹 (1991-) , 女, 山西高平人, 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收稿日期:2017-02-22On the Agro-Farming Culture of Yang Tou Mountains Yan Emperor in GaopingYANG Jin-ru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Yan Emperor was the ancestor of Chinese nation, and it is Chinese descendants responsibility to

3、 seek Yan Emperors relics, understand and inherit his culture. There are many historic sites, relics, localchronicles, folklores and documentary records related to Yan Emperor in Gaopings Yangtou Mountains insoutheastern Shanxi, which reflects that Yangtou mountains were the important place for Yan

4、Emperors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about Yan Emperors creating agriculture, such as the local“shennong tast-ing hundreds of cereals”, we can get a rough idea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angtou Mountains and Yan Emperors agro-farming culture by investigating this areas historical and

5、 natural conditions such a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oil structure and the plant species.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regional culture to explore Yan Emperors agro-farming culture in Gaopings Yangtou Mountains and understand its position in Yan Emperors agro-farmi

6、ng culture and its whole cultures as well.Keyword: Yangtou Mountains; Yan Emperor; agro-farming culture; Received: 2017-02-22关于炎帝的文献记载、历史传说和历史遗址遗迹众所纷纭, 主要有陕西宝鸡姜炎文化、湖南株洲炎帝文化、湖北随州烈山氏神农文化和山西高平炎帝神农文化。文化学者对前 3 种都做了细致的研究, 惟山西晋东南地区高平羊头山出土文物的时间较晚, 研究成果较少。通过对羊头山地区炎帝历史遗址遗迹、方志碑刻、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的梳理, 结合当地“神农尝百谷”“耒耜发明”

7、等炎帝发明农业的历史资料, 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物种等历史自然条件, 探究分析羊头山地区与炎帝农耕文化的密切关系, 对了解炎帝农耕文化及羊头山在整个炎帝文化中的地位、促进羊头山地区区域文化的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一、高平羊头山的炎帝历史遗迹与历史传说高平市神农镇境内的“羊头山”, 曾是泽州、潞州的分界线, 而今成为晋城、长治的分界线;又因其在长治、高平、长子的接壤地带, 便有“岭限二郡, 麓跨三邑”的美誉。通过对羊头山及其周边地区的考察, 发现了诸多与炎帝相关的历史遗址遗迹、方志碑刻、民间传说等重要史实。“羊头山”这一名字据说与炎帝有着深厚渊源。说法之一是为感谢上天保佑女娲补天,

8、 炎帝在此杀羊祭天, 羊石化后成为山之巅羊头状的巨石, 于是称作“羊头山”。山海经载:神农尝五谷之所, 山形像羊头, “山高千余尺丈, 磅礴数十里, 其巅有石, 状如羊头, 觑向西南, 高阔皆六尺, 长八尺余, 山以此石得名焉”。另一说法是炎帝姓姜, “姜”字是羊头, 炎帝又居住于此, 故称“羊头山”。(一) 炎帝遗址遗迹1995 年, 山西省高平市神农镇 (团池乡) 庄里村发现了炎帝陵, 墓冢之后是五谷庙, 引起了人们对高平羊头山地区炎帝遗址遗迹的重视。经过整理发现, 高平市炎帝神农庙及其遗址大致有 46 处, 现存 11 处, 包括羊头山炎帝上庙、下台村炎帝中庙、故关村炎帝行宫、庄里村炎帝

9、陵庙 (五谷庙) 、徘徊村炎帝庙、邢村炎帝庙、桥北村炎帝庙、贾村炎帝庙、高良村炎帝庙、伯方村神农祖师庙、常家沟村炎帝庙。这一密集的炎帝遗址成为不可辩驳的物证, 增加了高平炎帝神农文化的可信度。羊头山周边村落的名称由来是另一有力证据。高平地名志中记载了与炎帝有关的一些地名, 如: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试尝百草, 曾经在一日之中尝了 70种带有毒性的草药, 最终误食羊头山地区生长的一种“断肠草”的虫子而中毒, 使他疼痛难忍不能骑马, 只好换成人抬, 换马之地叫作“换马村”;走到 500 米外的村庄, 炎帝已经昏迷不醒, 无法回应, 于是, 就叫“不应村”, 即现在“北营村”;炎帝中毒身亡后, 遗体停放

10、在一条山沟里, 准备装殓下葬, 这个地方叫作“卧龙湾”, 装殓下葬的村子叫作“装殓村”, 即庄里村;炎帝去世后, 他的马在换马村东南的山岭上不停奔跑悲鸣, 为了纪念炎帝的坐骑, 此处被后人称为“跑马岭”。上述地名从产生一直保留至今, 成为纪念炎帝的一种象征。(二) 历史传说刘毓庆在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一书中提出“上古神话传说中有历史的内核”“民间口传中可能保存有失载的历史”等观点, 极具新意, 用来形容羊头山地区炎帝历史传说十分合理。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蹻氏, 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 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 故黄帝为姬, 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 异德之故也。”1炎帝姓

11、姜, 自古羌、姜同祖, 甲骨文中的“羌”字是装饰有羊头的人的形状。在羌族历史中, 羊头一直被视作羊神的象征。而帝王世纪中记载:“神农氏, 姜姓也。母曰妊姒, 有蹻氏之女, 名女登。游于华阳, 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 生炎帝。2”由此可以认为, 炎帝出生在一个崇尚羊的地方, 他的氏族以羊为图腾。高平羊头山流传着诸多炎帝传说, 且仍然保存着崇尚羊的传统, 主要包括农耕先祖神传说类型、初创文明之“帝”传说类型、血亲献身创业传说类型、民族英雄传说类型。节日娱乐、丰收庆贺时敬祭炎帝, 农事生产中祈求五谷老爷保佑, 亲友邻里仪礼交往中以“羊”形面食为重要礼品, 生者盖房、死者安葬时用谷物驱邪庇佑, 从岁时

12、风习、人生仪礼、衣食住行、生产社交等方面都体现了炎帝、羊崇拜对当地民众的影响, 不仅成为一种普遍的日常民俗, 而且内化为当地民众的日常行为。密集的炎帝遗址遗迹和历史传说都在表明一个事实:羊头山地区与炎帝神农氏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侯文宜教授在“高平炎帝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上所言:依据研究的史料和对羊头山周围的调查, 当地炎帝传说具有史诗性、密集性、物证性的特点, 很可能为原发地传说, 如此, 羊头山一带应曾是炎帝神农氏活动栖居地, 也是华夏农业文化的发祥地3。二、高平羊头山炎帝农耕的文献记载炎帝的伟大功绩有亲尝百谷、发明耒耜、发展农耕、开创医药等, 以农业发明为典型。山西高平羊头山紧扣农业发明的

13、主题、伴随医药等内容, 以丰富的文献记载来证实炎帝于此发展农业的史实。纵观炎帝农耕的文献记载, 如管子云“神农作, 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 乃知食谷, 而天下化之。4”淮南子曰:“神农之时, 天雨粟, 神农遂耕而种之, 做陶冶斤斧, 为耒耜耕耨, 以垦草莽, 然后五谷之助, 百果藏实。”炎帝农耕开启了华夏农业文明的先河, 被历代史家著述称颂。但史家著述多记其农耕之事, 未载其农耕之地, 或因所记载之处重名、更名等, 至今无法确定炎帝农耕的具体地址。高平羊头山地区炎帝农耕既有文献记载, 又有遗址遗迹、方志碑刻等证据链。(一) 羊头山炎帝农耕的文献记载据当地现存文献记载, 阴历四月初八是炎帝诞

14、辰日, 羊头山要举办五谷庙庙会, 首先由长者恭读先祖炎帝神农氏的“炎帝文书” (即功劳簿) , 内容为:炎帝上了羊头山, 井子坪地开荒田。籽种刮到石窝里, 翻石倒土找不见。神蚁衔出籽一粒, 才使籽种重见天。七种八种种成谷, 除去毒液才能餐。娘娘将谷脱去皮, 人才吃上小米饭。除了“炎帝文书”, 文献还记载了炎帝在羊头山尝五谷、制耒耜之事。“羊头山神农尝谷”5的记载中, 讲述了炎帝山坡歇息之时见羊吃草, 草有半个人高, 草头结穗, 九支为一穗, 每支有九籽, 芳香宜人, 便从中摘下一穗, 用手一搓, 吹掉外皮, 颗粒饱满, 色泽澄黄, 放到嘴里嚼, 十分清香。于是, 带领族人采摘为食。其后看到天气

15、冷热交替, 花枯萎后又茂盛, 以前籽实撒落处长出青株, 然后拔节、扬花、结籽, 一粒变为千粒, 便播籽耕耘, 加以储藏, 可以吃到新旧接食。消息传开, 周围部落归附、尊重炎帝神农氏, 对他顶礼膜拜, 生供死祀。由此, 粟谷和其它作物如稷、米、牟、稻、麻开始被广泛种植, 统称为“五谷”或“百谷”。由于原始的刀耕火种只能是广种薄收, 并且随着耕作次数的增多, 土地变得贫瘠、收获量越来越少。针对于此, 炎帝又通过发明耒耜改变了耕作和种植的方法, 造福了人类。“耒耜的发明”6记载了炎帝受儿童游戏的启发, 在尖木棍下端绑上横木, 把尖木棍插在地里, 用脚踩在横木上向前拉, 连续操作就能翻出一片疏松的田地

16、, 既有利于翻耕土壤、改善土地肥力, 又能增加作物的收成。后来, 在翻土中发现弯曲的耒柄更省力, 就尝试做成扁形, 成为板状刃, 在土地上翻耕, 称作“木耜”。“耒耜”工具的出现改变了当时的农业状况, 实现了“耕”和耕播农业, 出现了农耕文化。(二) 羊头山炎帝农耕的方志碑刻羊头山地区炎帝的方志碑刻多达百处, 其中明确记载羊头山为炎帝农耕之处的有两通。隋开皇五年 (585 年) 的宝泰寺碑记载“秦将定燕卒之乡, 炎帝获嘉禾之所。”羊头山清化寺发掘出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石碑, 即唐天授二年泽州高平县羊头山清化寺碑。碑文记载:“此山炎帝之所居也。昔者摄提纪岁之后, 燧人化火之前, 穴处巢居, 茹毛饮血, 爰逮炎皇御宇, 道济含灵;念搏杀之亏仁, 嗟屠戮之残德, 寻求旨味, 以替膻腥;遍陟群山, 备尝庶草;届斯一所, 获五谷焉。记此灵奇, 显其神异。石类羊首, 遂立为名。于是创制耒耜, 始兴稼穑。调药石之温毒, 除瘵延龄;取黍稷之甘馨, 充虚济众。人钦圣德, 号曰神农。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