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4096399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探析文/张家勇 1摘 要: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以考试评价综合化、招生录取多元化、组织管理科学化为基本特征,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正确导向,实现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最佳匹配,保证了高中学校的考试招生自主权。研究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对于推进我国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有裨益。关键词: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0) 提出的教育体制改革重要任务。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力量研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在此过程中围绕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向的讨论甚是激烈。曾被诟病为“考试地狱”的日本,在化解我们面临的类似难题时,积累了丰富

2、有益的经验。本文拟通过对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制度背景因素和制度要素的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一、高中阶段教育概况高中教育高度普及入学率和升学率是反映教育普及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统计显示,2010 年日本中等教育(含初中)毛入学率为 102%,中国为 81%。 (2010 年日本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 98.05%,中国为 87.5%。 (日本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启动名为“15 岁之春不用哭泣”(日本中考要求考生年满 15 周岁,考期集中在 1-3 月,因此“15 岁之春”成为中考代名词)的高中教育普及运动,1974 年高中入学率升至 90.8%,近 10 年长期保持在 98%

3、左右,高中教育普及目标基本实现。2010 年,日本有国立高中 15 所,公立高中 3780 所,私立高中 1321 所,在校生 336.8 万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含专修学校)为 77.2%,直接就业者仅为 15.8%。 (部分私立高中、公立高中、定时制高中、通信制高中成为学力低下学生的收容所,入学后因学习热情不高短期内退学的比例较高。高中学校类型多样日本高中教育多样化特征显著,从举办者角度分,有国立、公立和私立高中;从课程类型角度分,有全日制、定时制和通信制课程;从教学管理角度分,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从办学形式角度分,有初高中一贯制和初中高中分设等不同类别;从学科门类角度分,有普通学科、职业学

4、科和综合学科。普通学科还可细分为类型制和综合选择制,类型制可再分三类,第 I 类设文系、理系、一般系,第 II 类设人文系、理数系、文理系、英语系,第III 类设体育系、艺术系、英文系等;综合选择制以普通类科目为主,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等自由选修课程学习。职业学科设农业、工业、商业等 24 个学科专业,通常 1 所职业高中只开设 1 个学科门类课程。综合学科同时开设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2010 年,日本高中学校普通学科学生占 72.3%,职业学科占 19.5%,综合学科占 5.1%,其他专门学科占 3.1%。 ( 初高中一贯制勃兴同中国一样,日本基础教育实行 6-3-3 学制,

5、高中教育暂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初中毕业升高中需要通过筛选性考试。不同的是,我国近年力推初高中分设办学,日本却倡导作者单位:张家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 37 号;邮编100816;电子邮件:)初高中一贯制学校建设。1999 年 4 月,日本启动初高中一贯制教育改革,寻求从根本上拆除初高中之间的樊篱,实现义务教育与准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从空间上调整学校布局,完全普及国民 12 年基础教育。目前,日本 47 个都道府县中 45 个设有公立初高中一贯制学校,主要分三种类型:完全中学、并设型中学、连携型中学。完全中学实行 6 年制课程,初中和高中之间没有升学考

6、试;并设型中学由同一举办者设置初中和高中,初中到高中也没有升学考试;连携型中学,初中和高中举办者不同,在协议基础上共同编制教育课程,从初中升学到高中安排简便入学考试(主要利用学力检查和调查书以外的资料进行) 。2012 年日本初高中一贯制学校统计 (完全中学 并设制 连携制 合计公立 28 74 82 184私立 17 234 1 252国立 4 1 0 5合计 49 309 83 441二、考试评价综合化日本高中入学考试采用学力检查、适应性检查、追加检查、调查书、面试、作文、小论文等多元尺度对学生多方面能力、个性、适应性、兴趣和爱好等进行综合评价,高中学校招生录取主要依据学力检查和调查书(竞

7、争性很强的公立高中通常不看调查书,很多私立高中一般入试也不参考调查书) ,适应性检查则是获得某些学科报考资格的前提条件。学力检查学力检查是日本中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实行全县(省级行政单位)范围统考,私立和公立高中考试日期和考试科目都不同,公立高中入学学力检查考试由高中设置者都道府县或市町村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公立高中考试科目有数学、国语、英语、理科(包括生物、化学等) 、社会(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 5 科,私立高中考试科目有数学、国语、英语等 3 科。适应性检查适应性检查判断学生入学后学习的适应性,对于增强考生和学校之间的匹配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有利于职业高中选拔适合的生源,通过适应性

8、检查是获得相应学科推荐入学或一般选拔报考资格的前提条件。以京都府为例,必须通过适应性检查的学科包括普通科III 类(即体育系、艺术系和英语系) 、介护福祉科、运动健康科学科、音乐科、美术工艺科、国际交流科、京都地域科、京都国际科、探究学科群、自然科学科、科学研究科、数理科学科、文理综合科、人间科学科、教育未来科等。调查书调查书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等情况的客观记录,是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凭据。调查书以文部科学省颁布的“指导要录记载事项”为依据,重点记载学生必修和选修课程成绩、特别活动、出勤情况等。调查书样式和记载内容等各都道府县不尽相同,公立中学和私立中学也有所区别,但课程评定记录截止学年学期

9、、综合评价记录方法等基本一致。学校招生时将调查书所载内容折算成点数对考生进行评价,历届生及同等学力者等可用作文、面试等代替调查书。2001 年前课程成绩记录方法采用相对评价,不同等级比例各校统一,2002 年改绝对评价后各校不再统一,很多学校开始抱怨调查书的参考价值有限,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筛选。批评者抱怨,调查书限制了学生享受校园生活的自由,调查书的客观性易受教师主观印象影响,甚至会存在教师弄虚作假的现象。支持者认为,单凭学力检查成绩判断考生是否合格很困难,通过调查书增加对考生的了解很重要。三、招生录取多元化日本高中招生有一般入试、推荐入试、特别入试、特色选拔等多元录取方式,一般入试和推荐入试是

10、最常用的两种主流方式。各都道府县公立高中招生,有的地方以多所高中组合进行综合选拔、学校群选拔、复合选拔,有的地方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单独选拔考试。日本有的地区私立高中好一些,有的地区公立高中好一些,初中毕业生既可以报考私立高中,也可以考公立高中,但只可报考 1 所当地公立高中。如果报考私立高中,则没有地区和数量限制。日本私立高中接受单一志愿和并列志愿,有的私立高中对合格线以下的第一志愿者给予优待,也有私立高中在入学考试之前进行面谈,面谈决定录取与否,基本不参考随后的入学考试成绩,因不透明广受批评。一般选拔一般选拔依据调查书等书面材料和学力检查成绩,按照一定权重顺次录取,分第 1 次募集和第 2 次

11、募集两个阶段,可以分为单独选拔和综合选拔 (两种形式。公立高中尤其注重初中成绩册和老师评价。学力检查和初中调查书的权重,由公立学校由地区教育委员会、私立学校由地区私立学校协会提出指导性意见,各校根据指导性意见作出最终决定。以京都府为例,学力检查成绩和初中调查书的权重是 195:200。 (特殊情况下,学力检查考试也可以不参加,调查书也可以不提交。推荐入学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确的未来进路目的、调查书记录良好的初中毕业生,可以经初中校长推荐,依据推荐书、调查书、面试和作文等情况综合评价录取。推荐入试在一般入试前进行,实行学科包括部分普通科、职业学科(家政科除外) 、综合学科等。2013 年京都府

12、高中学校通过推荐入学方式录取新生比例在 30-70%之间,31 所学校占 50%,23 所学校占 70%,只有 1 所占 30%。 (特色选拔招生学校依据面试、作文或小论文等结果,结合考生的入学志愿书、调查书和个人申告书等书面材料综合评价录取(权重学校自定) 。特色选拔不能和推荐入学并列进行,没有通过特色选拔的考生可参加一般选拔。京都府、奈良县、兵库县等多个地区采用特色选拔方式,实施学科主要是普通学科。2013 年京都府通过特色选拔录取新生比例在 10-20%之间,21 所学校占 15%,12 所学校占 10%,8 所占 20%。 (特别选拔面向海外工作归国子女、二战后归国遗孤子女、成人(学力

13、检查免除) 、缺课 30 天以上的初中生(加试作文)等。学力检查主要考国语、数学、英语,结合面试和调查书进行综合判定录取。四、组织管理科学化日本高中考试招生工作的组织管理有三个突出特点:依法行事、学区制、行政干预少。依法行事日本基础教育实行中央集权(文部科学省)与地方分权(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央和地方权责通过立法确认。文部科学省依据相关法律及修正案对高中入学考试提出指导性意见,各都道府县及市町村教育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例如,1947 年文部省令第 11 号学校教育施行规则第 90 条第 5 款规定,公立高中学力检查由学校举办者都道府县及市町村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高中招生

14、以调查书等书面材料及学力检查成绩作为基本依据,学力检查也可不作要求。日本高中入学考试具体日期全国并不统一,国立和私立高中通常 1-2 月考试,公立高中 2 月初开始推荐入试,接着进行一般入试,部分地区 3 月进行一般入试。学区制日本公立高中招生采取学区制,根据家庭住址就近入学,一般按学区依志愿和考试成绩分配学籍。近年,受少子化影响,学区范围扩大,高中招生选择更加灵活,职业高中、定时制和通信制高中等不严格执行学区制,国立高中有的受学区限制,也有不受学区限制;私立高中主流不受学区限制。琦玉、静冈、广岛、群马等县全境公立高中招生已经不受学区制限制。日本高中学校是真正的主体,自主确定招生录取方式,自主

15、选择考试评价方法及其在招生标准中的比重,自主决定招生录取结果。行政干预少日本高中入学学力检查由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实施,但地方教育委员会和我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本质性区别,日本教育委员会通常由 3-6 名委员组成(通常有 1 名是学生家长) ,所有委员都是兼职,具有教师经历者占 20-30%左右,委员长多是 60 周岁以上有教育行政经验者(75%) ,日本教育委员会负责大政方针政策(类似董事会) ,具体教育政策由所属事务局负责执行和落实。日本教育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强调合议制、外行控制和居民参与,从而避免长官意志集中和专家偏见,保持教育工作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实现当地居民的有效监督。五、结语日本“选拔

16、方法多样化、评价尺度多元化”的高中考试招生制度,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正确导向,实现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最佳匹配,保证了高中学校的考试招生自主权。日本实践表明,高中教育普及水平高低不决定中考存废,初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绩(调查书)是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但不能完全替代中考,中等教育学制改革(初高中一贯制)对中考存废有直接影响,高中教育多样化和特色化必然要求考试评价综合化和招生录取多元化与之对应,获得完整全面、充足可靠、区分度高的学生信息是高中学校考试招生的关键环节。 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UIS). 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12 Opportunities lost: The impact of grade repetition and early school leavingEB/0L http:/www.uis.unesco.org/Education/G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